曹林铎 张济琛
(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82)
着眼当下,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体育理论课程的开展状况始终是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短板之一。部分高校在重视程度上,过于注重体育实践类课程,相对轻视体育理论课程;在授课形式上,主要以实践课程为主,随堂穿插讲解体育理论知识或以简单的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课堂讲授;在教学方法上,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学时数量较少,主要以“满堂灌”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模式、集体讨论模式、小组合作模式运用较少;在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兴趣程度上,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常见运动损伤的治疗与预防、竞技体育运动和裁判法等课程对学生有较大吸引力;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等理论性稍强的课程较之于上述课程而言则稍逊一筹;在课程资源方面,主要以教材内容及PPT课件展示为主,缺乏创新性以时代性;在师生互动方面,以教师单方面积极为主,学生多数为被动的与教师沟通;在体育理论课程评价方面,主要试卷考试为主,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考察相对缺乏。
改善上述短板与不足,是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金课”这新理念被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尤其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极为广泛。新一代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需要具有强健的体魄、扎实的体育理论基础知识、健康的身心、优秀的人格素质、良好的文化传承意识等多维度的综合性素质,体育理论金课的建设,恰好能够满足这些要求,“金课”概念的提出为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
高校体育理论金课建设的目的在于着力打造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健康身心的、优秀人格素质的、良好文化传承意识的多维度的全面综合型人才,同时淘汰课程内容质量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学习方式单一、没有挑战度的“水课”。体育理论金课建设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大学生;间接地、最终地为社会生活、国家发展等现实问题而服务。体育理论金课建设过程中,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理论课程质量不均衡;二是教学理念、课程建设、课程资源等关键环节难以共享。解决好上述问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升体育理论课程高阶性。体育理论课程金课的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具体内容包括分析、综合、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理性思维、批判质疑或勇于探究、勤于反思、技能应用、创造性、评价等当中之一或以上全部;整个教学过程要兼顾掌握知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将三者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中呈现的涉及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问题,培养并启示学生发挥多方面能力予以解决。传统体育理论课程课程质量较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而体育理论金课建设的目标是将体育人独具的“坚持、不服输”精神融入到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来,坚持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逐步培养体育专业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内容强调广度和深度、突破习惯性的认识模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体育学习精神和能力;
二是突出体育理论课程的创新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学模式也在随之改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渠道和教师授课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体育学科的发展需要紧随时代潮流,充分展现体育学科的时代性与前沿性,短时间、高效率的将体育类学术研究、体育科技类发展成果引入到体育理论课堂当中来。将体育学科特有的互动性与先进性充分展现给学生,着力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理论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个性化学习;
三是增加体育理论课程的课程挑战度。查阅文献发现,体育专业类学生所学的体育理论课程门类均为传统的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等课程,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加之传统上课模式多以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的形势进行,这种课堂形式的学生多为“人在心不在”,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体育理论课程时,多呈现给人一种随意、懒散的直观感受。体育理论金课课程内容设计应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等内容,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合理“增负”让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度,严格考核考试评价要求,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
教学资源是指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所提供的素材及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一般包括课程教材、课程案例、相关影视资料、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教学资源要在多方面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交流的需要;从教师角度分类可以分为教师特色课程资源和一般教师课程资源;按照传统角度可以分为传统课程资源和新型课程资源(传统课程资源包括教材、论文、图片等;新型教学资源包括以电子形式存在的大数据资源、在线课程资源以及数据库等);按照课程资源功能可以分为核心课程资源和其他资源。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核心资源的收集、呈现和推荐,抓住能吸引学生的核心资源,教会学生拓展其他资源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前沿资源,才能更好地为课程教学顺利进行服务。
体育理论金课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应符合以下特点:一是学生参与建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资源建设中来,参加课堂汇报、参与讨论、成为课堂上的主角,认真完成个人任务、小组任务以及课前预习;二是教学资源课程要具有动态性:随时更新课程资源内容,不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就及时放弃,以保证课程教学资源常用常新;三是教学资源课程要具有传承性:对于学生认可的、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优秀资源要保持传承,相互借鉴。同意知识点的优点被逐渐继承,课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就会被逐步解答;四是教学资源课程要具有传播性:优秀课件、视频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进行推广,可供全校乃至全国各高校学生学习;五是教学资源课程要具有展示和鼓励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课件、课后作业等优秀部分,可以进行展出展示,在心理上鼓励自己、包括其他学生。
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中,要注意做到实用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整体性与具体性相结合。首先,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体育理论教学资源的实用性是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中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在教学、尤其在涉及到实际操作和日常训练的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实用性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的成败;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等人才,故需要以符合时代变化的、科学先进的思想作为主导,以客观事实作为资源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重要依据依据,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这就是时代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在高校体育理论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中,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实用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结合,既要保证课堂内容的连贯性和可行性,又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中不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其次,在高校体育理论教学资源平台的开发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其整体性特征,从体育学科整体系统出发,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连贯性。同时,也需要结合高校体育教育的具体特征,对教学资源平台的局部细节进行充分把握,突出体育理论教学的特点和重点。在整体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对高校体育理论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力求整体和局部相兼顾,深入探讨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各个环节,做到扬长避短、集思广益,做出科学合理的改进。
课堂互动是课堂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影响和彼此作用的重要环节。高校体育理论课堂是高校开展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以及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平台,具有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的性质相同的特征。体育理论课程金课互动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互动;二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掌握教学内容、保持教学活力、增强课堂效果的双向互动过程。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主要通过课上随堂答疑形势来进行,是师生间联系交流、课堂气氛融洽的具体体现;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美国,并被广泛的运用于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区。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行为,包括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为师生及合作与良性竞争等。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就是在这种生生互动行为中产生的,恰当的生生互动模式,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效率。这种模式在打破传统教学壁垒的同时,着力将开发学生之间互动的普遍性和思维的碰撞作为重点,逐步将团队合作意识引入课堂。
在体育理论金课的建设过程中,互动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是衔接课堂教学过程中两个主体的关键,合理、巧妙地安排课堂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环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互动系统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是师生互动环节要充分利用慕课、雨课堂平台的交互功能,包括学习资源的分享、相关课程论坛、课内问题答疑、课下作业批改等功能,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联系,逐步打造一种老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提高体育理论金课建设的水平;二是生生互动环节的重点在于互动小组的形成、互动任务的设计、互动交流的过程、互动结果的评价五个关键步骤;想要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生生互动环节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需要做到明确学习互动任务、细化互动学习目标、关注互动学习内容、注重互动学习评价这几个具体要求,小组成员团结合作,任务分工明确,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使体育理论课程的价值取向及研究方法更容易的被学生接受,既能使理论课程能够解决我们体育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又能在金课课程建设过程中融入新思维、新典范、新方法;三是要着力打造导学型课堂文化,教师设置问题后,科学指导学生参与到体育理论课堂中来,促使学生在导学模式的引领下对课堂教学重点逐渐形成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以便更快速的掌握,导学式课堂在全面引起学生学习欲望的前提下,也能更好的成为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
课程评价这一概念上尚未达成统一的定义。多数学者认为,课程评价就是根据课程教学目的和相应的课程教学原则,依据特定的的方法和标准对教师教授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做出理性、客观的衡量和价值的判断,所产生的评价结果可以对之前的教学过程做出总结,还可以对之后的教学开展提供参考。
课程评价是以一种固定的,系统的手段对于所授课程的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教育价值和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和研判,进而为促使所授课程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意见的活动。课程的评价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等。体育理论课程评价是检验体育理论教学过程的关键一步,是体育专业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考评标准之一,是课程教师对于所授课程接收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是高校体育教学系统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体育理论课程评价相对于一般的课程评价系统而言具有独特其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体育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与之对应的体育理论课程也是一样,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在体育教学这一关键点。
强化体育理论课程评价系统的导向功能建设,主要体现在要引导体育理论教学环节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因此,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应遵从教育部具体相关政策,立场坚定的支持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方向,促使体育理论教学过程符合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完善体育理论课程评价系统的诊断功能建设,诊断功能的意义在于通过及时有效的课程评价,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缺点与不足。并给出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建议,以此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对诊断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可以使学生通过教师的针对性诊断功能评价,来及时准确的了解自己的课程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加强体育理论课程评价系统的激励功能建设,课程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通过一定的评价方式,会出现学生之间的优劣之分。“金课”建设中的评价体系,要逐渐淡化优劣之分,加强评价系统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产生对体育理论课程的成就感、优越感、满足感,继而更加刻苦努力的学习钻研,使自己学有所获。
狠抓体育理论课程评价系统的调节功能建设,调节功能的主要作用体现在通过课程评价的结果来对教育教学工作现状有所掌握,对教育教学工作不顺应课堂建设的环节和步骤进行调整与改善,促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适合当下教育潮流,进一步缩小实际目标与既定目标之间的距离。加快实现“评价改进课程”的目标。
夯实体育理论课程评价系统的可行性建设,‘黑猫白猫,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评价方式,能够对教师,对学生产生一种促进作用,就是适合自己的方式,可行性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体现十分广泛,夯实评价系统的可行性建设,是教育教学的根本,更是基础。
此外,创新课程评价标准,对于课程评价这一环节具有启发作用,传统的评价多数以“平时成绩+期末考核”组成;创新性课程评价体系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课堂考勤+参与课堂态度+实际应用能力+理论知识水平”的多元化方式,突出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成长。
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作为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理论指导实践原则的基础,是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能力知识水平及个人综合素质的关键。在体育理论“金课”建设背景下,通过精细化课程资源建设、密切化互动体系建设、合理化评价体系建设来解决现阶段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融入到体育理论“金课”课堂当中来,提高高校的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加快推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体育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