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金课”建设的基本认知、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①

2021-11-21 12:58李立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金课体育教师体育

李立平

(长沙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1 高校体育“金课”建设的基本认知

1.1 高校“金课”的基本内涵

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提出[1]“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2]。当前,“金课”和“水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里最火的两个词,深受高教领域和社会媒体关注。

“金课”顾名思义就是代表优质、优秀的课,又称精品课。“金课”的内涵是“两性一度”,即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3]。那么怎么样的体育课才是“金课”?

1.2 体育“金课”的基本内涵

体育“水课”即课程难度不高,学习内容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去学与练就能学会的课。老师上课内容与手段多年不变,出不出汗无所谓,只要学生在动就行,心跳是否加快不重要,只要学生不出事就行。

体育教师精心设计体育“金课”中课程内容,新旧内容融合具有一定难度,练习强度大,教学过程中需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课中,学生需认真学、想、体会、练,课后需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去掌握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对学生来讲,体育“金课”是运动强度大、练习密度大、有挑战性、有竞技性、有收获的课,对教师来讲是教学内容需动心思、教学方法有创新、教学素养需不断提高、有挑战性、回味无穷的课。

1.3 体育金课的特征

体育“金课”的基本特性可以总结为高阶性、创新性与竞争性。从体育课普遍特征中可以简单归纳体育“金课”的特征为“几多样”与“几高”。“几多样”是体育教学内容多样;教学方式多样;培养学生多样的能力。第一,体育“金课”要选择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同时内容需要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第二,老师在教学方式上不能只局限于面授课即线下教学,而是线上与线下都要精通;第三,体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能力、体育健康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体育品格与体育情感[4]。“几高”就是指学生运的过程中的运动负荷要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要高、体育老师授课水平要高,学生自我体育学习能力与主动性要高及课程中穿插内容的竞技性高。第一,学生要明白体育锻炼需要出汗,就需要高运动强度与频率;第二,体育教师上课表达水平、能力与表达方式要有创新性,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第三,教学内容与任务的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学生需要课后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掌握;第四,体育课程应有竞技性,要将体育的竞技性内容高频率贯穿课程的始终,既提高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氛围,又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2 体育“金课”建设的现实困境

2.1 体育“金课”建设进度缓慢

“金课”已提出近2年,国家计划在3年里建2万门中国“金课”[5]。而2018年认定的801门精品课课程中,体育类课程共8门,与其他学科相比,当前体育类慕课建设不尽人意[6]。慕课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中MOOC平台,开放了体育课程学习内容,为我国体育教学建设带来了崭新的发展[7]。但绝大部分课程是因为课题研究的需要,或者单为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比赛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真正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学校很少,归纳文献可知很多高校还没有建设体育“金课”。

2.2 体育教师对体育“金课”建设认识理念存在误区

高校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建设的主体,体育“金课”建设初期,大多数教师很满意体育课程教学情况,学生也能接受。有些课学生甚至很是喜欢,教师能够轻松应对,没有必要浪费心思去打造新的“金课”建设。显然,这部分体育教师只看到建设“金课”给自己带来的难处,即“金课”建设将会大大增加自己教学负担,对“金课”的核心概念及基本内涵仅浮于表面的理解,更缺乏深入的领悟。只是自我感觉体育“金课”也就这样,就是天天上“金课”,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与身体素质水平也不会有质的改变。体育教师忽略了“金课”建设将对教师自身产生的影响和对学生将产生的重大价值。体育教师对“金课”的建设存在一定的理念误区,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体育“金课”建设的推行。

2.3 体育教师主导体育“金课”建设内在动力不足

正因为体育教师对“金课”建设的认识理念存在误区,一部分教师在推行体育“金课”建设过程中,能主动地对课程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完善课程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因“金课”的建设才起步,在课程整体的设计、规划和创新方面缺乏借鉴、参考与对比,“金课”在建设推进时就会受阻甚至走弯路,对自己信心不足的教师就会终止或随意建设,从而使课程建设动力不足。同时,高校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如果他们对体育“金课”的建设缺乏积极的内驱力,肯定不利于高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发展。高校一线体育教师对体育“金课”建设缺乏积极的内驱力,在一定成都上遏制了高校体育“金课”的建设。

2.4 学生参与体育“金课”建设意识不强

任何课程的建设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满足学生更高的需求,借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与创新能力。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教学基本上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学生充其量是个容器,一个储存知识的容器。我国学生在学习方面最大的个性特点就是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历经成绩第一模式的培养,形成没主动性、没创造力和被动性学习习惯是必然结果。进入大学,当教学方法与要求改变时,部分学生能及时适应并脱颖而出,部分学生因不能适应而对自己的大学教育表现为兴趣不高、没激情,在各方面都缺乏上进心。相对于“金课”来讲,他们更喜欢现在被大家称之为“水课”的课,容易拿到学分,反而对“金课”中“两性一度”的高标准无法接受。当然那些对自己要求高、自我意识强、具有挑战精神的学生来讲,“金课”才是他们需要的。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大学留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变多,受互联网的大环境诱惑,一些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游戏、小说、影视与聊天中,这类学生对“金课”的接受度是较低的,必然影响体育“金课”的建设。

3 高校体育“金课”建设的实践路径

3.1 加快金课建设步伐

要达到“金课”培养目标的标准,并非一份课改方案或者几节热闹的“网红课”就可以实现的。各高校应根据自身体育“金课”建设现状,加速推进体育“金课”的建设。首先,要从学校双一流建设角度出发,对体育“金课”的建设提出整体要求,安排基本任务。采取措施提高体育教师整体认识水平,加强教师职后教育,分批让体育教师走出去,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其次,提供平台保障,体育“金课”的建设中理论方面的内容适合于线上建设,对于实践为主的内容适合于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模式,学校要提供优质的教学平台,这是体育“金课”建设推行的基本保障。再次,利用好校外资源及校友资源,在课程建设方面获得一定的经验指导和物质支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推动体育“金课”建设发展[8]。最后,完善并推广慕课的应用,目前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很少普及慕课的教学形式,该教学平台具有完备的在线教、学、测功能,同时与学校教务系统对接,实现对教学过程有效管理和对教学效果有效评价。

3.2 强化体育“金课”建设主体的内在认知

体育“金课”建设中教育教学主体是体育教师,他们的认知习惯认为“金课”建设并不能迅速给自己带来大利益,反而要花费太量时间与精力。可见,要想体育“金课”建设成功,强化体育“金课”建设教师的认知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从认识层面出发,加强对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价值观教育,强调体育“金课”建设的重要性与时代意义。此外,学院还应通过邀请著名专家或在“金课”建设上有经验的教师,来院进行指导、讲座等对体育教师进行建课培训,强调一线教师在体育“金课”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3 激发体育“金课”建设内在动力

奖励激励机制不足,不能激发体育教师对“金课”建设的兴趣,严重影响体育教师对体育“金课”的建设。从激发体育教师对体育“金课”建设的内驱力考虑,学校应积极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减免上课次数,设定相应“金课”建设的课时数,同时将“金课”建设按一定分值算入教师职称评定中,也可将“金课”建设纳入绩效奖励中,在职称评定、年度评优上列为优先考虑对象。此外,学院将举全院之力配合建课老师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在场地、器材、资金上的需求。如果学校与学院能积极主动地激发建课主体教师的内在动力,体育“金课”建设任务肯定能圆满完成。

3.4 转变体育“金课”参与者的学习习惯

体育“金课”建设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准是学生,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能让学生接受的有一定难度、有挑战性的课程内容,能将体育愉悦身心、强健身体、培养坚强意志力与积极的心态等作用应用到生活当中,让学生自觉、自发、自律地主动锻炼,这样的体育课才是真正的“金课”。因此,建课“金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本身特点,根据学生当前的体育学习情况,深度结合专业及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式来改变学生墨守成规的学习习惯,如将线上课程内容、自主学习内容完成情况按一定比例计入期末成绩、将自主学习过程算入平时分;在班级里立榜样,对能积极主动学习并完成有难度、有挑战性且具有一定创新性教学内容的学生给予一定范围里的加分,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金课”建设中来,让学生认识到培养自己主动学习、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是时代的需要。要让学生彻底改变自己固有的、守旧的、安于现状的学习习惯,做一个新时代的具有探索精神且个性化与创造力并存的青年。

4 结论与建议

该文通过分析高校“金课”及基本内涵,提出体育“金课”基本内涵为高阶性、创新性与竞技性,分析了目前高校体育“金课”建设的现实困境:体育“金课”建设进度缓慢;体育教师对体育“金课”建设认识理念存在误区及建设内在动力不足;学生对体育“金课”建设漠不关心。该文据现实困境提出切实可行实践路径:第一,从学校层面提出了加速“金课”建设方法;第二,从教师认知角度提出强化体育“金课”建设主体的内在认知;第三,从激发角度提出激发体育教师在体育“金课”建设中的内在动力;第四,从学生角度提出转变体育“金课”参与者的学习习惯并整合高校内外体育课程建设优质资源,形成体育“金课”发展建设合力。

猜你喜欢
金课体育教师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