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 杨继恩 刘姗旻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获得健康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所以,它不仅要求让学生能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建构知识结构,理解并评判学习内容与过程,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还要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精神境界,更要培养能够进入未来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深度学习”教学理论是对核心素养的落实与践行。
就培养新时代学生而言,落实素养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高三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上包括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高考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本质和教育价值的体现,具有基础性、生长性、共同性、关键性特征,其研制和撰写反映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是学科教育重建的抓手和凭借。高中历史学科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与内涵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考核心素养所要求的“一核四层四翼”的深入实践与落实。可见,以上三重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是高中教育的培育目标,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因此,笔者认为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的“深度”进行,需要教师在依据现实学情下将素养内容、内涵同“深度学习”教学有效地相结合。以高三一轮复习的“中国古代史”为例,中国古代史内容丰富、体系庞杂,涵盖范围较广,展现古代中国文明发展成就,而多数学生的复习情况是:所复习知识的掌握情况较为零散,无法将史实事件构建起时空联系,无法有效地将历史史实进行理解、联系与解读,缺乏宏观、辩证的思维意识,情感立意(家国情怀素养)亟待培养提升。所以笔者认为在一轮复习备考中有必要在中国古代史内容复习后,借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引,引领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体系,内化历史逻辑联系,培育历史思维与方法,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实现高三一轮的“深度学习”与复习目标,避免一轮复习变成旧知识复习的机械加工厂。由此有效将复习内容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与内涵相结合,把能力、素养内化于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一轮复习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满足学生终身成长发展中核心素养的需求。
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对中国古代史复习仅限定于知识复习、理解,尚不能形成较为完整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内容的时空线索与体系,所以在考查能力的练习中表现为学生复习哪部分知识,就只能调动这部分知识,相关的联系、迁移能力较薄弱,不够灵活;同时还无法有效凝练主题阶段或时代特征。由此得出原因,即一轮复习方法不得当、素养能力欠缺。那么一轮复习中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答案自然是要巧借素养立意,推进高三“深度学习”与复习。
指出现实问题后,笔者接下来向学生解读学科核心素养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表现,引导学生对以下概念有初步地理解与认识。
1.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2.是学科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
3.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依托于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
4.是学生学习该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价值观念、综合品质和关键成就
5.是达成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的组成部分
1.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2.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3.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鉴别和辨析,去伪存真,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态度与方法
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5.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解读核心素养相关概念过程中,应指出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科核心素养中所处的地位与关键内涵:唯物史观是核心理念,是重要史观之一,统领其他史观;时空观念是核心思维,具有历史纵先后、横向整体特点;史料实证是核心方法,需要尊重历史史实、论从史出;历史解释是核心能力,需要全面的史观运用;家国情怀是核心价值观,要求爱国爱民,民族自信,兼容并蓄,开放进取。通过解读,使学生对以上素养立意具备初步理解与掌握的能力,为后续逐渐加深理解奠定基础。
如何在复习中运用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指导复习呢?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可以互动完成以下问题设置:
设问1.结合对中国古代史先秦至明清时期的阶段复习所学,完成对“中国古代史时空体系”(先秦至明清时期)重要历史事实的填写。
学生先进行课前梳理,教师可根据其梳理反馈,指出学生在整理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过程中存在对史实角度区分、归纳不准确的情况,进一步引导学生围绕已复习的中国古代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选择核心角度再具体展开梳理:政治上可以选取君主制度、地方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政治改革、民族与对外关系角度,经济上可以选取中国古代基本经济结构与特点展开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的角度,思想文化上可以选取主流思想、科技、文学艺术角度。在选取适当的角度的基础上,师生可通过互动共同调动运用史实形成线索、体系(详情参考上文图片)。以此促使学生在理解时空观念素养内涵与要求的基础上,更加准确、清晰地提炼出核心主干史实,进行构建知识框架体系,培育学生的逻辑联系能力,促使学生在日后的自主复习中具备时空体系意识与思维。
设问2.通过对“中国古代史时空体系”下重要史实的填写,对该图表中关于中国古代先秦至明清时期的发展脉络与趋势进行整合。
借助此设问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借助历史事件与史实,提升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识与理解。政治方面,首先结合“君主制度”和“地方制度”的线索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古代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以后所处时代阶段的不同,即古代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时期和封建社会时期,进而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特征;接下来再引导学生对封建社会下政治制度发展趋势进行总结。经济和思想方面同样也在以上述史实所形成的基础上分别归纳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体会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与动态发展。(详情趋势参考上图)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可从宏观上认识到中国古代史的时代发展特征,并进一步明确复习过程中各阶段历史时空体系的构建方法是运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相互配合所达到的结果。学生的活动是在史实线索基础上构建趋势、认识,是在对历史事件或史实进行提炼、归纳、联系与概述方法后所进一步形成理解、认识、解读历史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能够从客观角度去判断、论证对其使用的合理性与可证明性。实现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实证”观念与思维习惯,进一步落实培养学生“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明晰在进行构建时空体系中选取以上体系角度进行,从本质上而言这是“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这三方面素养能力间的相互运用。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助力学生深度理解与复习古代文明。
设问: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为何呈现政治上高度专制集权、经济上抑制工商业发展和思想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趋势呢?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历史观来进行认识呢?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使学生认识到这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基本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本质上而言这是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认识。随后教师强调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观念,是统领、前提。因此,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环环相扣,融于复习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一轮复习的深度认识。
设问:通过对中国古代先秦至明清时期的发展脉络与趋势的归纳,你可以选择中国古代任意一个王朝或时期,选用“中国古代史时空体系”的史实内容完成一道相关高考真题(如2020 年全国Ⅰ卷高考第42 题),按要求进行凝练时代特征,并进行论证。
教师可借助真题,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发展脉络与总体趋势,选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角度进行选择并归纳凝练历朝历代或某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如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等特征,引领学生回到高考题中进行练习、展示,使学生不断体会一轮复习与学科核心素养结合的关联,感悟中国古代时期各阶段文明发展特征。强化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素养在复习与练习中的具体应用,可借力打力,凝练素养,提升学习与认识的深度,帮助学生在一轮复习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科素养要求形成一定的复习方法感悟,体会一轮复习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一轮古代史复习的目的是发挥历史古为今用、为国家社会现实服务的功能,结合中国共产党即将召开二十大的背景,借用“学习强国”软件中关于“我为‘二十大’建言”的版面与相关关键词内容。
设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于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还可以通过我们的思考,使制度发展焕发生机。请在独立思考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中国古代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内容哪些可以应用于现代中国的建设,为我们即将召开的二十大建言献策。
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史复习中与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手段相关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小组合作讨论,商议其中哪些手段可以借鉴并应用于现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使学生在认同古代中华文明基础上理解当下国家的大政方针,进一步认识到历史可以照进现实,为现实服务,继而引出需要升华的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即政治认同(有立场、有理想的中国公民)、理性精神(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法治意识(有自尊、守规则的中国公民)、公共参与(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以此向学生拓展自我发展的价值意义,深化学生对民族、国家、文化的认同感与责任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能够充满人文情怀,关注现实。高考考查的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材”,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所以端正的价值观素养使学生在复习深度的基础上拓宽了广度。
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和借用核心素养进行一轮复习的方法总结,以此达到能够迁移到日后通史阶段内容复习整合中的目的。可设置如下总结:
一轮复习深度的方法——结合核心素养要求:
定时间,明史实,多角度,理成线;
审空间,系时间,凝特征,成精炼;
时与空,相结合,精解读,多思辨;
复习中,识本质,唯物观,忌空言;
练习下,成观念,化素养,才关键!
这是本课的关键环节,亦是点睛之笔,即将核心素养要求与一轮复习结合,融合形成复习之法,促进一轮复习的深度进行,以此引导学生在复习中要学会巧用素养,提升复习深度,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内化。
深度学习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从对中国古代史复习内容与方法的困惑、迷茫逐步转化为能够将其与素养结合并形成复习方法,不仅复习效率有所提高,也可达到素养主旨立意的要求。与此同时,中国古代史内容丰富,蕴含着古代中国优秀的文明成果,就当前多度的世界局势,可借此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华历史发展进行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育,这尤为重要。深度学习要培养的是社会历史进程当中的人,培育能够进入未来社会实践的主体,更是实现核心素养下“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使拓展高三复习的深度、广度,可巧借素养立意,推进高三“深度学习”与复习,为学生终生的成长与发展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