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刘延广 刘金文
2020 年修订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大概念是教学变革和课程创新的着力点。大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地,有利于革新教师教学观念,从而推动教学改革进程。国内学者就大概念的特点达成了共识,如大概念具有聚合性、中心性、层次性和可迁移性等。但如何准确把握大概念的内涵,专家学者仍莫衷一是。初中新课标的课程实施部分明确界定了大概念的内涵、作用并提出了教学建议。大概念是指那些能够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联结成为整体,并且赋予它们意义的概念、观念。教学中的大概念是课程内容所要围绕的核心和基石,处于教学内容的核心位置,对学生学习具有引领作用。教师要根据大概念建构学习内容的框架,设计教学过程及环节,以大任务和大问题来统领整个学习过程,引领学生构建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义务教育新课标的颁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填补了高中历史课标对大概念内涵阐释方面的空白,明晰了大概念教学的顶层设计方案。大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地,需要渗透转化到单元或课时教学设计中。本文拟就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实施路径提供一些思考,供方家批评指正。
历史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教学指导文件,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纲”,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纲举才能目张。高中历史课标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为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应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制订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标准如何转化为教学目标?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是课程的总目标,它与具体的教学目标之间还有很多小台阶,即需要对课程总目标进行降维分解。课程标准的分解,可自上而下地从课程具体目标、模块具体目标、单元具体目标到课时具体目标依次进行。转化后的每一层级目标都与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及学科核心素养高度关联,这样每个单元、每节课都不再是孤立的,就可以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根据学生现有认知水平,通过学习进阶,确定核心素养方面的达成度,避免以单纯知识覆盖作为教学目标;要认识到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确定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目标;要将问题解决的实际程度作为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检测性等。侯桂红认为,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基于学情、依托具体的历史知识把“内容要求”细化并与“学业质量水平”中的具体表现有机糅合在一起进行撰写。
例如,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中古时期的亚洲”这一学习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的多元面貌。本单元上承世界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下启走向整体的近代世界,虽然这一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使一些文明之间有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但各区域文明之间依然呈现多元的面貌,仍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具有自给自足的特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中古时期的亚洲与中古欧洲、美洲及上古亚洲等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理解中古时期各区域文明都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使学生感悟到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根据本课的教材容量及学情状况,教师通过教材整合,预计一课时即可完成。综上所述,本课教学目标可设计为:“通过绘制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古代印度、日本、朝鲜的地理范围示意图和时间轴,能够说出它们的时空分布;通过对教材内容梳理,将中古亚洲与上古亚洲进行横向比较,并结合文献资料,能够描述中古时期亚洲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梳理教材的叙述,能够将中古亚洲不同区域文明与中古欧洲进行横向比较,概括亚洲各个区域文明的特点,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以及整个世界形成的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历史解释、唯物史观)通过对中古时期亚洲各区域文明多元性、差异性和共容性的认识,理解各区域文明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学会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世界意识,拓展历史视野。
钟启泉认为,单元设计是实现课堂转型的关键,离开了单元设计的课时计划,不过是碎片化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传统的课时教学设计存在散、低、浅等问题,单元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既然单元教学这么重要,为何高中新课标没有提出单元教学?这是因为,相较于初中教材以具体知识点为主而言,高中统编教材已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其编写框架已是单元形式。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在相当长时间内,单元教学设计最终还是要以课时教学的形式来实施。因此要解决知识碎片化的问题,仅仅依靠单元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实现知识的结构化,这就需要教师看到众多知识背后的大概念。
在单元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科书对学习专题的内容进行梳理,明确该专题所涉及的范围及重要史事,将教学的重点提炼出来。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内容多,课时少,更需要突出核心要点,通过重点内容的突破,带动整体内容的教学。大概念教学是以观念为中心的,而非以知识覆盖为中心。教学的最佳策略是,既要遴选重点内容,更要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就是抓大概念的做法。
历史教学中的大概念可以从多层面进行整合与提炼:一是能够统领整个学习板块的大概念,如初中新课标把世界古代史部分的大概念定为“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二是学习单元中的大概念,即能够成为单元主题学习重要抓手的大概念,如统编高中教材中古时期的世界这一单元大概念可以定为“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三是每课中的大概念,即课时教学内容中的核心概念或重要观念,如中古时期的亚洲这一课的大概念可以提炼为“多元共生与交流互鉴的亚洲文明”。由于丝绸之路的兴起与发展,一些区域文明间建立了跨区域的贸易交流渠道。与新航路开辟时期比较,由于中古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有限,自然地理因素仍是影响区域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文明间相互影响和独立发展共同构成了中古亚洲的多元面貌。
埃里克森说,一个单元只撰写一条概念性理解(大概念)是不够的,单元网的每个分支都有一些重要的微观概念,这些概念暗示着不同的学习维度。因此需要有足够的概括来处理每个分支。统编高中教材的编写框架已是单元形式,它的一课相当于初中教材的一个单元,每一课的大概念之下包含着一些小概念。因此,大概念具有层次性。大概念所具有的知识层级结构,有利于建构学习内容的框架,从而有助于学生的长久记忆。(如下图)
威金斯认为,基本问题有助于通向理解之门。基本问题是大概念的航标,是指向和突出大概念的,它不仅能促进对某一特定主题单元的理解,也能激发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基本问题与大概念的关系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分别指向学生和教师。由于大概念具有抽象性、本质性等特点,需要教师把它转化成学生能够看得懂的基本问题。这里的基本问题实际上就是初高中课标都提到的关键问题。教师要围绕关键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将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建立起联系。
核心任务是基于大概念或关键问题而设计的相对复杂、综合的任务群。它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持久思考和探究欲望。学生在完成核心任务的过程中会经历分析、综合、论证、探讨、批判、反思等一系列深度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有知识技能的运用,也有思维品质的提升。
核心任务是指向教学目标的,与关键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在讲述《中古时期的亚洲》一课时,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笔者围绕本课的关键问题分别设计了一个核心任务与子任务。
子任务:概括伊斯兰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特征。
本课课标要求学生认识中古时期亚洲各个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学生需要分别概括出亚洲不同区域文明的特点,才可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把核心任务拆分成一系列子任务,学生通过子任务以学习进阶的方式实现对关键问题的理解。本课教材编写者把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分别放在了三个不同子目中。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理解伊斯兰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特点,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讲述。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形成递进性的问题链,构成教学过程的逻辑层级,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获得新的历史认识。围绕教材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结合地理知识,说明阿拉伯半岛自然地理环境有何特点?(2)生存环境如此恶劣且处在文明边缘的阿拉伯半岛,为何能够出现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3)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与它的政治制度有何关系?(4)比较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德里苏丹国,它们在政治制度方面有何异同?从中你可以看出伊斯兰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有何特征?
核心任务:以阿拉伯帝国为例,认识亚洲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统编教材的内容编排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其正文部分与辅助部分是有机结合的。辅助部分有助于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具有教学上的实用性。在统编教材使用方面,笔者认为教师要用足、用够、用透教材。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托教材第23 页的“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示意图”和“学思之窗”,再补充一则资料,通过问题设计达成该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材料一、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阿拉伯帝国不仅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之一,也是世界贸易的中转站。材料三指出了伊斯兰文明对世界文明起到了承前启后、沟通东西的作用。阿拉伯帝国不仅是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中介,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这些问题和任务的设计指向了本课的大概念——交流互鉴的亚洲文明,从而便于学生的掌握。
材料一阿拉伯商业活动示意图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材料二学思之窗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三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说:“伊斯兰文明使得希腊和罗马文化得以保存,如果没有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话,那么西方文明也无从谈起。”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由阿拉伯人固有的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以及包括波斯、印度、希腊、罗马在内外来文化。伊斯兰文明在哲学、建筑学、科学、伦理学、逻辑学、医学和艺术等领域等有极高造诣。对连接东西方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阿拉伯人和各族穆斯林通过持续百年之久的翻译运动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指路明灯。他们把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介绍给西方的数学家,首次将代数理论发展成独立的学科,他们还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推动了世界物质文明进步和发展。
——摘编自CCTV-13 新闻直播间(2016 年2 月29 日)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三,概括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历史贡献。
课堂教学的最大目的不在全和深,而在于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养成向往求真开放与反思的精神习性。统编教材是“铸魂工程”,新教材讲述要以理解为先,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为学生的智慧生长而教。要通过少而精的内容达到少即多的目的,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真正做到学史明智、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增信。大概念与单元教学是教学实践的重要抓手。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以单元为载体,依据新课程标准,从众多史事中提取大概念,将其转化为关键问题和核心任务,并将大概念的生成过程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