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余珍 何经纬
(北京林业大学)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心理学概念,主要反映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农林类高校研究生自我效能感现况的研究对于改进农林类高校研究生培养方式、提升该群体自信心和获得感具有指导性意义。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本研究针对农林类高校研究生特点,从学习、科研以及职业效能感三个维度开展了调研。本研究以自编问卷对研究生自我效能感进行实证探索,通过现状分析积极寻求教育对策。
笔者在进行文献阅读、权威问卷借鉴的基础上,依据研究生、特别是农林类高校研究生基本特点,确定了问卷包含的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下细化制定相应因子。科研效能感包括胜任效能感、实践效能感、投入效能感、创新效能感、应对效能感与坚持效能感6个因子;学习效能感包括学习能力效能感和学习行为效能感2个因子;职业效能感则包括自我认知效能感、职业规划效能感、信息寻找效能感、面试效能感和问题解决效能感5个因子。经过验证,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在全国农林类高校范围内随机抽取研究生进行问卷测试,共回收问卷508份。在处理数据时首先通过测谎题舍弃了3份填写态度草率的问卷,其次剔除了满分问卷(可信度较低),最终保留有效问卷487份。
在有效问卷中,341份问卷填写者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其次以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农林类高校为主。从专业类型来看,来自林学、生态、地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类专业的同学比例占总数的85.6%,来自“211”工程大学的同学比例占总数的95.8%,参与调查者多数为农林类高校相关专业学生。
经过对487条有效数据的处理(数据处理通过SPSS18进行)发现,所有样本自我效能感对应的平均分值为101.05,与预期程度相符。整体而言,研究生自我效能感呈现出男生好于女生、校级研究生组织学生干部的自我效能感好于其他层次学生干部,大型城市生源的研究生自我效能感好于农村城镇生源的态势。而从年级因素上来看,按照对应分值,博士生自我效能感现况最好,其次为研一学生、研三学生和研二学生。
在三个维度中,学习效能感表现较好,平均分值为36.05,职业效能感、科研效能感平均分值紧随其后,分别为32.98、32.02,两者之间差异相对较小。见表1。
表1 研究生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
科研活动是研究生日常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研究生一、二年级在科研效能感方面相差不多,研二学生在科研方面自信程度甚至稍有下滑,但进入三年级之后,科研方面自信程度又有较大提升,博士生科研效能感相比其他年级最高且具有显著差异。见图1。
图1 不同因素研究生科研效能感差异
而在其他因素中,研究生科研效能感情况也有一些普遍规律。来自大型城市(省会、直辖市)的研究生情况整体好于来着城镇及农村的研究生、男生情况整体好于女生,但其中差异都不显著;有班级、学院、学校学生干部任职的研究生自我效能感有逐步的提升,担任校级学生干部的同学表现最好,且与无任职同学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在科研效能感中,同学们对“我可以把外业调查研究(或者做室内实验)看成是一件苦中有乐的事情,很好地完成”这个问题的确信度最高,平均得分达到了3.73,表明大部分同学能够适应农林类专业的基本特点,而大家面对“毕业后,我会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或者科研相关工作”选项时,自信程度有所下降,平均得分为2.73。该维度下整体来看,各因子的表现也有差异。如表2。
表2 科研效能感各因子得分情况
在学习效能感的维度中,其差异主要体现在生源方面,来自大型城市(省会、直辖市)的研究生学习效能感情况整体好于城镇及农村同学;在年级方面,研二学生开始接触专业性更强的一些知识,学习效能感较弱;而在男女性别、任职情况方面,学习效能感情况呈现出一定变化,但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如图2-4。
图2 不同年级学习效能感的差异
图3 不同城市类型学习效能感的差异
图4 不同任职情况学习效能感的差异
比较学习效能感的两个不同因子发现,研究生同学对于学习能力(平均分7.75)的自信程度略高,于对于学习行为(平均分3.46)的自信程度,而两者也都高于其他维度下的各个因子,表明研究生群体在学习方面自信程度相比其他两项较高。
在职业效能感的表现中,由于研一学生刚开始研究生生涯,对于找到合适工作的自信程度最高,在自我认知效能感、职业规划效能感、信息寻找效能感、面试效能感和问题解决效能感5个方面表现相对较好(如图5)。其他年级从研二、研三到博士在职业效能感方面的得分则依次增加。在其他因素上,职业效能感变化情况和整体的自我效能情况趋势一致。
图5 不同年级职业效能感情况
在职业效能的维度中,学生们对于认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自信程度最好(平均分3.48),多数学生反映不能够很轻松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就业信息。其5个因子的效能感得分情况如表3。
表3 学习效能感各因子得分情况
众多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研究生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当代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和责任,应该引起社会和高校、导师及家长的足够重视[1]。如何实现研究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高仍有待商榷,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在之前的研究可以看出,研究群体表现的科研效能感各因子得分中坚持效能感和投入效能感最低,女研究生、农村生源以及研究生期间无干部任职的研究生表现出较低的科研效能感,王树涛[2]等人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说明来自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以及其造成的科研精力分散是抑制研究生科研动机和行为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2],而科研效能感的培养与提高应根据不同的困难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帮助措施。
首先对于研究生自身而言,研究生应在学业初期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能力与期望,提早明确和制定研究生期间符合自身能力发展需要的实际目标,清晰明确的目标有助于积极应对外界的干扰以及科研遇到的困难,同时面对消极不良情绪应当准确地进行自我归因,清晰了解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成功的科研投入体验中,积极地影响自身的研究动机和研究行为,从而实现科研能力的提高[3]。另一方面,导师应当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适当的目标和要求,应更多的对学生科研进展的进行关注与跟踪,进行积极鼓励性引导,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帮助与归因,以保持学生的科研信心与动力。而学校层面,应要意识到研究生的科研活动不是研究生单一的行为,应倡导多元化的科研活动,构建“学生主导,导师指导,学校引导”的立体科研体系,塑造活跃积极的科研氛围,鼓励研究生校内的干部任职,以提高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的自我效能感[3]。
表4 职业效能感各因子得分情况
本研究表明研究生学习能力的效能感显著高于学习行为效能感,表明大多数研究生自信自身具有能顺利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的学习能力,但对于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目标有一定的欠缺,而且研二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有明显下滑,这表明研究生教育在学习方法的教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有所缺乏,在本科理论知识的教授积累与实际研究实践的过度中存在教育的断层,使研究生在科研开始初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学校层面应更注重专业实践能力课程的开设,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刚进入科研生活的研究生能更好的适应,导师也应提早引导研一学生开展适当的实践活动,培养研究生的综合专业素质,以促进研究生综合学习效能感的提高。
研究显示研究生自我认知效能感与职业规划效能感要高于其信息寻找、面试以及问题解决的效能感,表明研究生对于能够清晰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有一定的自信,但是这种认知与规划与实际就业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就业信息的检索能力与职业能力的缺乏使得一部分研究生在就业方面感到信心不足。
因此首先在学校层面,应完善就业指导网络,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就业指导不应局限于高年级或临近毕业阶段,而应该尽早分年级、分阶段开展全程性的系统指导,培训研究生就业信息的获取方法渠道以及面试技巧等,同时应进一步深入就业信息的分析工作,提早向低年级研究生分析社会对硕士研究生的需求状况以及就业现状,引导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间不断调整修正自身的规划与目标并积极就业;应尝试逐步建立一个以学校就业指导为主,企事业单位、专门指导研究机构、优秀校友、家庭等共同参与的就业指导与沟通交流平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对就业指导咨询服务的需求;学校在制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时,除了帮助研究生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外,还应重点培养研究生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4]。而研究生自身层面,应客观积极的进行自我评价与认知,调整合适的职业期望值与目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训练,以提升职业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