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交响乐的美妙

2022-12-01 21:41:39聂黎萍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21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资源整合

聂黎萍

[摘要] 256名学生,30个课题研究组,南京城里的30个文化地标……一次成功的十岁成长礼活动,让每一位班主任真实感受到合作创造的美好!班主任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转变思维,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将班集体建设为从一个人的独奏变多维联动,奏响班级交响乐,在合作中强化和树立班级教育团队的意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合作品质;资源整合;协同育人

一场令人心潮澎湃的交响乐演奏离不开乐团里每一个成员的齐心协力,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也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的通力合作。作为教师群体中的特殊存在,班主任的专业化在强化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同时,更加突出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从一个人的独奏变多维联动,奏响班级交响乐,提升班主任的合作品质,时刻强化和树立班级教育团队的意识,在整合班级教育资源基础上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深省合作困境

班主任的合作品质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班级建设具有非凡价值。但在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合作品质亟待提高。

1.合作意识缺乏——独奏成习惯

合作意识,是当代人极为重要的思想理念与能力特征之一。缺少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人类发展和前进的步伐都将受到影响。作为班主任,拥有合作意识尤为重要,这是班主任提升合作品质的基石,是整合教育资源的重要前提。但是,日常工作中,班主任们时常以“我的班级我做主”的意识为主导,忽略班主任这一特殊角色在班集体中独特的、重要的价值存在,班集体建设,关起门来单枪匹马;班集体活动,一个人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班主任成了班级管理的独行者。班主任缺乏合作意识,很难调动学生、科任教师、家长等成员对集体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合作行为无法发生。

2.合作技能缺失——齐奏有困难

班主任的合作品质能否得到有效提升,还取决于沟通过程中合作技能的体现。对于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班主任会陷入各种困顿的局面:共同目标不清晰,合作群体凝聚力不强;缺少沟通技巧,合作对象融合度不高;关注个人得失,忽略团队行走方向;羞于依赖他人,导致合作群体间互赖性较差;合作过程浅尝辄止,很难进一步深度交流沟通;合作过程中,因为责任分担不明确,团队成员彼此之间互生嫌隙。合作技能的缺失,让合作过程充满阻挠,合作效果自然不太理想。

3.合作形式单一——节奏少起伏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合作时常呈现主与客的状态。主人时刻扎根在班级,客人有课才前来,碰头交流的时间仅限于短暂的课间十分钟,内容还不完全围绕学生和集体,这样的合作形同虚设;班主任与配班教师的合作也止步于行政要求。没有学校的要求,配班教师不会主动进班,班主任不会主动邀请;家校间的合作,仅仅满足于家长课堂的定期组织,缺少真正“请进来”“走出去”的互动交流,合作也未能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合作,更是单向赴约,我说你听,我说你做,学生主体的参与性、积极性难以调动。

可喜的是,随着班主任专业化素养的提升,更多班主任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意识到学生是班级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提高学生在集体中的存在感、归属感有助于集体团结向上。而家长,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班主任们会有意识地邀请家长参与孩子们的学习成长中,以期达到协同育人的最佳状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多地指向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合作,这两个群体的合作交流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探寻合作密码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合作”一词的定义很清晰:“人们或组织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班主任的合作品质体现在能否调动科任教师、家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共同参与到班集体管理、班集体活动中,在沟通互动中共同探寻班集体发展的良好途径,达到协同育人的最佳状态。这与交响乐表演中各类大型管弦乐齐奏有相似之处。

演奏交响乐需要一个大型的管弦乐队组织,在指挥的带领下,共奏一首美妙的乐曲。班主任就像一个乐队的指挥,学生、同事、家长,甚至社会上的多方资源,构建成了这个乐队的主要乐器方阵。

1.汇聚同仁,让木管方阵余音袅袅

木管方阵包含笛族、双簧族和单簧族三类。一个班级的教师团队由不同的学科教师组成,语文老师妙语连珠,数学老师才思缜密,英语老师活泼灵动,科学老师深入浅出,音乐老师、体育老师各有所长。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凝聚每一位任课教师的力量做到齐抓共管,才能达到管好班级的目的。通过各科老师的共同努力,才能演绎出和谐美妙的班级发展“变奏曲”。

2.家校合作,让铜管方阵感心动耳

一个人的成长会处于多个微生态中,家庭和班级是对孩子成长影响巨大的两个微生态。家长群体就像樂队中的铜管方阵,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力大、塑造性强。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就像铜管乐器的不同表现:强奏时震撼人心,就像有些家长对孩子们的爱直白而热烈;弱奏时又显得温厚亲切,就像有些家长对于爱的表达含蓄而温婉。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智慧引领,促使学校和家庭相互兼容、功能互补,加强信息互通,打造立体成长空间,发挥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和联合功能。

3.师生合作,让弦乐方阵行云流水

弦乐组由提琴类乐器组成,几乎占据了乐团的60%,是交响乐队中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组乐器。班级的学生群体就像弦乐组内的各类提琴乐器,有俏皮好动的小提琴群体,有圆润含蓄的中提琴群体,有诗情画意的大提琴群体。当然,少年老成的低音提琴也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班主任与学生的合作能让“班级是我们的家”这个概念真实落地,将学生放到班级活动场域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班集体活动潜能,释放学生的活动智慧,引导学生正向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合作带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又会促进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的营造;相反,如果班主任一言堂,固执己见,师生关系自然剑拔弩张,那么整个班级就如同一盘散沙,问题层出不穷。在师生关系的维护上,虽然是“双向奔赴”,但归根结底需要班主任发挥教育管理智慧,把全体学生紧密地团结起来,向心而行,师生合作自然形成。

三、解密合作要领

马卡连柯说过:“哪里教师没有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哪里也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教育过程。”班级各项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需要班主任树立整合教育资源的意识。主动向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借力,当家长资源、班级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时,班主任活动推进的维度、宽度、深度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笔者将以所带班级、所在年级组织策划的“和南京城一起长大”之十岁成长礼为契机,探讨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协调多方资源共同助力学生成长。

1.齐心聚力,独奏变合奏

笔者所在校不完全是班主任负责制。平时,班级的日常管理由班主任与配班(某一位科任老师)老师组合完成,家访、家长会、常规评比、社会实践等活动共商共量。班级常规考勤、学期结束绩效考核等都紧紧捆绑在一起。而面对影响力较大、辐射面较广的集体活动时,需启动班级教育小组,组建成长共同体团队。

成长共同体团队由班主任、部分科任教师、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共同组合而成。其中,班主任任团长,部分科任教师为核心成员,完整参与到这个班级的活动中,其他科任教师也会主动参与到其他班级的教育小组中,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为团队重要成员。这样的成长共同体包含了学生、教师、家长三方代表,在活动组织和策划时能全方位考虑到各项因素。

十岁成长礼活动中,德育处先行组织各班班主任及年级所有科任教师开会,级部会议中大家确定了本次成长礼主题:“和南京城一起长大——探寻古城南京,解密文学之都”,活动时长一个月,参与对象为四年级全体同学。接着,各班成长共同体团队召开相应会议,划分小组、思考行走方向、挖掘助力资源,组织学生通过沉浸式课题研究的方式探寻古城南京。在探讨合作过程中,班主任从直接管理者变为班级管理领导者;学生从被动参与活动变主动设计活动方案;家长从置身事外到参与策划组织……

2.真诚对话,正向反馈

在成长共同体成员的参与下,活动的设计和推进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班级也不再是班主任的“私人空间”,科任教师也不再仅仅负责课堂上的教书。通过这次活动,大家都参与到“育人”的环节中。每一位教师都成长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班级成为学生、老师共同的精神家园。全员育人的美好画面正在悄然发生。

一次活动的组织,团体成员有不一样的想法、不同的声音都很正常。笔者作为班级成长共同体的团长,在每一次沟通过程中反复强调彼此间真诚对话,勇敢表达内心想法,促进活动有序向前推进,并提出了沟通反馈三部曲:

A.正确表达需求B.过程跟踪推进C.给予正向反馈

笔者作为团长,以身示范,将自己对这一期成长礼的想法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并鼓励所有团队成员畅所欲言:学生对自己的成长礼有着怎样的期待、家长对于10岁这个特殊时段有着怎样的理解、科任老师们又有哪些金点子。大家畅所欲言,为学生的成长礼助力。当然,有了团队的概念,有了分工合作的意识,依旧需要团队成员对各自所负责的板块跟踪推进,定期反馈,协调资源。正向的反馈是必不可少的,团队成员各有所长,合作过程中不计得失,在公开场合给出正向肯定,真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和諧的合作过程自然发生。

真诚对话,正向反馈的过程让合作和谐,让活动有序,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资源,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教育合力,更好地助力学生的自主发展,也让班主任从原来的直接管理者转变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由班级管理的微观操作者转变为班级管理的宏观决策者。

真诚对话的过程中,带给笔者最多惊喜的是学生群体。日常工作中,我们习惯往外看,寻找外部资源。其实,往内看,我们的学生就是最好的资源。48名学生,48种想法,48份方案,丰富的资源需要好好开发利用,让它发挥最大作用。教育中如果有捷径,那一定是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这次十岁成长礼中,笔者调整思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力量,选择自己行走的方向、研究的课题。班会课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大组汇报等多种形式分享着自己对这次成长礼的所思所想。

3.创新形式,多维联动

家长助力团:十岁成长礼活动中,各班家长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到每一次活动的完善与调整中。四年级共6个班,每个班级的家长都联系了一名学术上有成就的人,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到高校学者、大作家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的魅力。“南京文学之都”促进中心的代表赵思帆叔叔带领学生了解了申报世界文学之都背后的故事。作家赵本夫、黄蓓佳通过视频参与到学生行走南京、探寻南京城的活动中。儿童文学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书香江苏形象大使祁智也来到北京东路小学,参与学生的十岁成长礼,鼓励大家在行走中发现南京城的人文美、地理美。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陈薇老师,南京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卢海鸣老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鲁安东老师,南京师范大学朱赢椿老师,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俞香顺老师等,纷纷走进北小,带来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讲座,打开了一扇扇神奇之窗,让每一位学生在期待中成长、在行走中收获。这些是我们的课堂无法为学生呈现的资源,更是每一位一线班主任靠一己之力无法达成的美好。

高校导师团:笔者所在学校毗邻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在热心家长的牵线搭桥下,高校的志愿者团队加入北小成长助力团,成为北小孩子项目研究的成长导师,大手牵小手,带领北小娃一起探寻、一起解密。以笔者所在年级6个班的256名学生为例,他们共成立了30个项目课题组。高校的哥哥姐姐们匹配到每一个课题研究组。在活动筹备阶段,高校的学生导师团们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了活动选题的完整方案。

术业有专攻。在成长礼活动中,班主任可以组织策划,可以提出建议想法,但行走过程中的课题指导涉及的知识面广,每一个课题组都需要精心指导与帮助。班主任实在分身乏术,在这样的活动中,高校导师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一次行走活动中,每一位高校成长导师分别承担两个课题小组的指导工作。在接到任务后,导师们与各个课题组学生家长建立微信群,在线上为课题规划、小组标识设计、成果汇报形式出谋划策。班主任只需全程关注课题组的节奏,把控整体方向。学生在导师团与家长的陪伴下放心行走南京城,真正地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在行走中寻找成长的智慧。

学科导师团:在这次成长活动中,班主任的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科任教师的角色也在悄然转变。在以往的活动中,班主任负责制导致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只是一种相对松散的合作关系,“有事我就来,没事我就走,不多一分钟逗留”的尴尬现象也时常存在,科任教师无法形成开展班集体建设的角色心理与班级管理的角色意识,事不关己的状态让全员育人的美好愿景无法真正落实。但在这次成长活动中,我们的科任教师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美术老师、科学老师助力成长“童筑”展:2020年12月30日,南京文学地标“童筑”展开幕仪式在六朝博物馆拉开了帷幕。展览集中呈现笔者所在年级256名学生创作的30件建筑模型作品。这30件作品凝聚了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智慧。在美术老师的审美搭建、科学老师的材料选择等专业性帮助下,学生以南京历史文化景点为创作对象,用纸杯、包装盒、黏土、冰棒棍等绿色可回收材质,并结合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搭建出一个个童筑作品,呈现他们对南京城的感知。

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助力成长日记册:30个课题研究组,30个团队LOGO,30份个性鲜明的解读,30张团队全家福,256位学生的姓名、256份感言、256个署名。一个个神奇的数字在数学老师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一本沉甸甸的成长日历在学科老师的帮助下悄然呈现。这一份特殊的礼物只属于这一届四年级全体学生。厚厚的日历记录了学生的每一次行走、每一次触动、每一次收获。

音乐老师、体育老师助力成长大舞台:活动中,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在音体美学科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全校同學展示了他们的行走收获、成长收获。

马卡连柯说过:“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相互帮助,彼此没有猜忌,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教育儿童。”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合作、与家长的交流、与学生的互动、与社会资源的联结,都能助力班集体的良性发展。班主任在团队成员的互动合作中,相互依赖、分享责任、集体奉献、共面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集体蓬勃生长的过程。在合作中进步,在合作中共赢,在合作中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让每一天的集体生活像交响乐一样有序而有趣,何乐而不为呢?

共享“交响乐”的美妙,一幅图、一组数据、一次成长礼活动,切实呈现合作给我们一线班主任带来的惊喜、美好!

[参考文献]

[1]王尚.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的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薛龙法.把课堂上的主动性交给学生[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10).

[3] [苏]马卡连柯.普通学校的苏维埃教育问题.马卡连柯全集第5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资源整合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中国外汇(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32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31期)2016-12-16 23:31:56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65期)2016-09-22 22:05:50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物联网技术(2015年8期)2015-09-14 10:11:58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整合的4.0时代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