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新工科”视角下的课程思政设计
——以第四章“人际关系让友情亲情更久远”为例

2022-12-01 11:02李佳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5期
关键词:人际新工科心理健康

李佳倩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0 引言

随着2016年“新工科”内涵的提出: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通识教育必修课,在此门课程中融合思政元素和德育素养是十分必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土壤。重在通识教育中根植理想信念,发挥通识教育课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过程中的浸润作用[1]。大一学生不单单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授课过程中积极融入思政元素,真正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的[2]。尹智等以《人文地理学》专业必修课为研究对象,探索在理工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很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并且从人地关系系统、区域研究传统以及空间分析传统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在课程教学中,讲述了红军长征探索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发展历程、介绍了红色旅游文化以及经典的红旗河工程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3]。柴波等以地质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目标,从人民向往、国家需求、民族兴盛、人类发展等尺度出发,挖掘思政育人要素,并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中去,并且以课堂讲义、案例、作业、实验、实习实践、讲座、讨论和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4]。勾国鸿等以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为研究对象,制定了3个育人目标,从化工废气防治、化工废渣防治、化工废水防治、环境与经济、谈化色变以及化工安全技术等6个方面进行思政元素挖掘[5]。张卫斌等以“食品安全与伦理”课程为例,并且以“食物添加的伦理分析”为例进行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改革,并且制定了课程思政案例的三步骤:学习通分享相关资料,课内导入相关主题内容以及课后学生线上完成相关任务[6]。韩占江等以植物生理学这门课程为研究对象,从植物生理学这门课程现状出发,对这门课程进行了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教学改革[7]。杨玮等以学校体育学课程为研究背景,从学生的思想现状出发,并且以“体育课堂纪律的维持”为例,从教学方法与举措、教学内容(优质课堂规章制度的特点、体育课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体育课组织管理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内容改革与实践[8]。

综上所述,近年来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逐渐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作为一门共必修课,对于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理工科学生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作为新工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教师,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研究背景,从“新工科”视角下出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进行了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研究,并且以第四章“人际关系让友情亲情更久远”为例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设计。

1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设计

笔者自从担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以来,除了向学生教授关于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之外,发现此门课程有着许多的思政内容可以很好地和课程知识相融合与衔接,笔者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第四章“人际关系让友情亲情更久远”为例进行课程思政设计[3]。

1.1 教学内容梗概

“人际关系让友情亲情更久远”一章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从了解人际关系、构建人际网络、善用人际资源、学会人际交往四个方面讲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

1.2 教学目标

本章的教学目标为主要分为课程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课程目标主要包括:(1)认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2)熟悉人际交往理论;(3)掌握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和方法;(4)学会利用人际资源在合作和竞争中实现双赢。课程思政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真诚、信任、平等的待人接物方式;(2)在人际交往中培养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价值观。

1.3 课程思政元素教学过程设计

笔者以“人际关系让友情亲情更久远”这一章为例,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出发,对人际关系模块、构建人际网络模块、善用人际资源模块和人际交往模块进行思政元素挖掘,并且以课前预习、课堂导入和课后任务的方式进行思政元素融合教育。思政元素导图如图1所示。

图1 人际关系让友情亲情更久远思政元素导图

1.3.1 了解人际关系模块

通过人际关系问卷了解学生人际关系水平,以此导入新课,引出主题。人际关系的本质是适应,大学生应该注重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改变自己的个性弱点,重塑健康人格,发展自己[9]。通过观看宿舍人际关系问题视频,指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文明、和谐,公民层面:诚信、友善,让学生深刻认识人际关系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发挥的具体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1.3.2 构建人际网络模块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形成一方面满足了大学生安全感、归属感、自尊、成就感等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交往双方的需要、意图等的不一致性,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但个体又无法摆脱这种关系,于是感受到一定程度的人际紧张,处于人际紧张下的大学生容易感受到各种负面情绪。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在建立人际关系网络上要比文科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困难[10]。在本模块观看《大国外交》的视频,以国家的外交事迹让学生引申到学生自体本身,在面对人际交往的时候,学会求同存异,找到方法,美美与共。在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认识到在人际关系的建构中和谐、诚信、友善的重要性。

1.3.3 善用人际资源模块

本模块主要的内容是在人际交往中的合作与竞争,本模块可引入党史故事,国共合作,向学生讲述国共合作的重要历史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前进步伐,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6)发展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通过对国共合作的讲述,加深学生多合作双赢的理解,合作能促进人际和谐,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竞争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认识到合作与竞争是相互依存的。

1.3.4 学会人际交往模块

本模块主要内容是针对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秉持真诚、平等、宽容、信用、互惠的原则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学会积极倾听、善用非语言艺术、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别人。王成义的研究表明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感到压力较大,低年级的学生进入大学有一个适应阶段,加上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技能却大,所以压力较大,大一大二的学生要着重加强人际关系教育。采用心理剧的模式,让学生以人际关系(宿舍关系)为主题,排练异常心理剧,再次强调在人际交往中真诚、信任、平等的待人接物方式以及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价值观的重要性[11-12]。

1.3.5 教学效果

通过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看视频、插入党史内容以及心理剧的开展活跃了课堂气氛,大一学生在学习到了心理健康的知识以外,也收获了满满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课后总结与反思

2.1 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融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一新生需要学习的通识教育必修课,在理论教学的间隙插入实际案例能够更加具体地展现理论背后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达到区别于以往的纯理论教学输出,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2 将课程思政与具体事迹融会贯通

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心理健康故事,通过具体的视频故事和实际的案例,加深同学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识,加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通过形象生动的中国故事带动学生建立积极向善的人生价值观。

2.3 将“新工科”理念与课程思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调统合

随着“新工科”的推进建设,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接触思政的教育显然是更少的,因此,本文试着结合“新工科”概念与课程思政及心理健康教育三者之间的合力因素,对于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政能力、思政水平以及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有着良好的推动影响作用,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针对理工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让课程思政渗透教学。

2.4 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实习课程思政全过程化

近年来在学校的努力下,教师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老师可以积极利用学习通网络平台在课前发布与课程相关的课程思政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课中可以利用学习通网络平台增加课程内容与思政相融合知识点的考核题,课后可以利用学习通网络平台发布课程作业,以巩固相关的内容。

猜你喜欢
人际新工科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