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江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2020年2月4日,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要充分利用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和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在线教学活动,并要求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2021年春季学期,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全国不少高校自主调整开学时间,推迟开学,利用网络开展线上教学。
在国家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计划的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更新迭代,在线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带来新冲击,同时也为持续推进的教学信息化提供新契机。本文在背景分析、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基于前期对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5所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调查,侧重从实践应用层面,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视角,分析前期高职院校“线上+线下”(下文简称“双线”)混合式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高职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对策思考。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是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和重要方向。“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必然产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指出,要促进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信息教学应用要逐步实现师生全覆盖。《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提出,要注重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学习者自主、泛在和个性化学习”。《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也提出,要深入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各职业学校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学习者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大力推进“智能+”“互联网+”教育新形态,从而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和创新。可见,在线教学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在线教育模式必将更多融入和支撑线下课程,线上线下一体的混合式教学将成为常态,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将成为教学模式变革的主要趋势。
在我国,对“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实践都相对较晚。疫情加速我国高校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进入新阶段。自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外教师、学者积极开展在线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研究与实践。笔者在中国知网以“主题”为“混合式教学”并含“疫情”关键词进行了搜索统计,结果显示 2020年3月至 2021年5月共有451篇相关论文收入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其中2020年收入331篇,2021年收入120篇。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和北大核心期刊收入疫情相关的混合式教学研究共46篇。46篇核心期刊论文中,“主要主题”为“混合式教学(模式)”11篇、“线上(在线)教学”3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3篇;涉及高校生物、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7篇。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核心期刊论文主要集中在本科高校,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的成果仅3篇。
关于混合式教学,不少学者从学习者满意度、教师态度、在线教学平台运用、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等不同视角进行了研究。Malcolm Brown(2013)研究认为,当前全球进入“后MOOC”时代,混合教学呈现新特征[1]:一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呈现向翻转课堂、协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等多维形式转变;二是技术平台功能及支持服务紧随教学实践需求持续更新调整。世界知名教育专家Ulrich Teichler教授(2020)认为:全世界高校教学应以在线教学为契机,并加强在线教学的研究与应用推广,从而构建更具创新性的、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2]。郁悦(2020)基于前期在线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提出高校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优化在于理念、模式、课程、评价等要素重组,融合性支撑体系升级再造、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3]。 杨一丹(2020)主要围绕确立学习者中心地位、重构教师多元角色、课程资源建设常态化、智能嵌入环境文化等四方面,提出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4]。刘培艳(2021)侧重从职业教育资源系统构建方面,提出以混合式教学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观点[5]。张帆(2021)基于“云课堂”建设,介绍了混合式教学六步法[6]。
研究普遍认同,混合式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两个部分,其中线上教学是必备,线下活动是延伸[7];混合式教学模式通常分为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教学阶段实施;混合式教学可分为知识准备、知识内化、知识巩固三个实施过程[8];混合式教学包括线下线上两种学习资源的有机整合;混合模式无定式,混合式教学多特征。
近年来,各个高职院校依托课程教学平台及第三方视频直播平台纷纷开展线上教学。据笔者前期对5所院校学生的抽样调查,100%被调查学生都参与了线上学习,91.7%的认为信息化素养较疫情前有提高;83.7%的认为需教师演示的技能操作性实验项目更适宜线上教学,因为移动终端或电脑桌面看得更清楚,还可以回看或录屏;81.5%对在线学习的效果持肯定态度;83.1%认为自己基本熟悉了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流程。本调查同时也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线上教学以及“双线”混合式教学也存在突出问题。
教学活动场所由原来的线下实体教学移位到线上的网络教学,教学环境完全发生变化,起初阶段,绝大多数教师对线上教学无论是从心理、技术、方法、资源层面都还未做好充分准备。表现在,线上课程资源储备不足,教学平台和软件应用不熟练,教师线上教学技能欠缺,教师教学理念滞后,部分教师有畏难情绪。虽然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学活动系统各要素并未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线上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处于逐步适应阶段。到学生大规模返校恢复线下正常教学阶段,教师基本熟悉了线上教学流程和方法,但线上线下教学如何衔接又成为教学面临的一大问题。因而,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部分课程又恢复为传统的线下教学样态。也有大部分教师尝到前期线上教学的甜头,尝试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结合。他们或基于慕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或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试验,但由于理念和经验不足,开始的“混合”往往停留在以技术手段为支撑的浅层次“结合”,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深度离“混融”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线上教学的主要问题是,线上教学状态数据收集侧重结果,学生学习过程反馈信息难以及时收集和回应。教师无法从学生眼神或表情中及时判断学生理解或实际掌握知识情况和真实学习状态,因而不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即使发现学生困难,由于线上资源相对固定,也难以举一反三。线上教学师生交流互动远不及现场教学“有温度”,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产生“麻木”状态。
由于网络学习资源较多,教师无法现场指导和督促,如果教师教学的特色不够,吸引力不足,针对性不强,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对于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教师也无法有效管控。而且,线上分组学习、小组讨论实施困难,无论是生生交流还是师生交流都不及线下交流便捷深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等高阶能力。此外,线上教学中,往往教师知识讲授可能偏多,学生参与相对较少,还有的学生过分依赖课件回放功能,认为听不明白还可以重学,导致学习责任心下降,课堂学习效率降低。教师虽然经常布置线上课堂测验或平时测验或线下拓展作业,但学生往往反馈不及时。所以,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保障学习成效是今后混合式教学实践的突出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充分总结和借鉴前期线上教学、线上线下衔接教学、线上教学辅助线下教学不同阶段的教学经验,提出如下相应解决对策与建议。
教学理念直接指向教学行为。广大教师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教育理念,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积极研究和实施线上教学与线下深度融合教学实践,推进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教育环境教学手段怎样变化,“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中心”意识不能变。在线教学绝非单纯地把线下课堂搬到线上,线上和线下学习也绝非两个独立形式,课前、课中、课后也绝非三个独立环节,各形式、各环节相对分工,又彼此联系,互为融合,共同服务于教学目标。混合式教学需要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的系统变革。教师要顺应变革,加强学习,积极行动,主动求变。
做好线上线下衔接的教学方案设计是实施双线“混融”教学的重点环节。这其中,确立教学目标是起点,线上线下融合是路径,教学设计是关键。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知识点、技能点、素质点)的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可利用资源实际,重组教学内容,再造教学流程,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学习阶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选择适合的教学媒介和互动策略,教师发挥不同的作用(或讲授者、辅导者、引导者、组织者、设计者、评价者等)。要特别做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一体化”“全域化”“全周期”设计,注重线上、线下教学的内容衔接和资源衔接,合理安排线上线下教学环节。如,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采取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操作性较强的技能点教师可在线上演示效果更好。对于同一门课的不同教学内容或采用慕课、SPOC、直播、录播、“直播+互动”“录播+互动”、集中线上互动,或“教师分享材料+学生自学”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并辅之于相应的在线测试和调查问卷环节。无论选择哪种教学形式,都要考虑学生需求,关注学生学习体验。
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是混合式教学追求的教学目标。相关研究表明,教学模式变革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有重要影响,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调查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行为习惯以及课堂听课效率是影响混合式教学的三个重要因素;学生缺乏深度学习是在线学习的最大威胁。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课程思政”意识,注重教学中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其次,教师要注重整合教学资源,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实践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教学中灵活运用参与式、研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灵活利用信息技术支撑的各种学习资源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等多形式的学习。再次,要避免过度依靠技术和资源而忽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基于混合式教学策略,注重通过教学设计创新,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模拟、辩论比赛等面对面的教学互动,培养学生分析、决策、批判、创造等积极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内化所学、建构新知、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与整合性学习,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需建立相应的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构建,应坚持“一中心”,即,促进学生能力的充分发展为中心;做到“两融合”,即,线下授课和线上学习有机融合;实现“三统一”,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培养“四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四项高阶能力。混合式教学体系应体现“三化”“一性”: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学校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均需参与混合式教学质量的评价,校企融合课程还需邀请企业参与评价。二是评价方式“多样化”。除常规的教学评价手段外,还需充分利用教学平台教学行为数据进行综合观测分析。三是评价过程的“全程化”。混合式教学评价涉及线上线下教学全过程、各阶段、各环节,侧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细微进步和个性发展。四是评价指标的“多维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侧重从教学目标的导向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环节的多样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教学要求的高阶性、教学任务的挑战性、教学形式的互动性、教学资源的先进性、教学支持的全程性、教学反馈的及时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等要素进行构建。通过教学设计创新、教学行为改进、教学评价引领,充分激发学生发挥潜能,自我知识建构,提升高阶思维能力和应用所学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针对 “双线”混合式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不够等突出问题,高职院校需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从四个方面着力:坚持融合创新理念是前提;加强“双线”混融教学衔接是关键;促进整合式深度学习是目的;构建导引性评价体系是保障。实施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拓展教学空间,延伸教学目标的实现路径,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高阶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正成为教学的常态和方向,也必将会出现更多新样式,呈现更多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