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博 王红武 谢亮 付海宁
(1.宝鸡市人民医院骨二科,陕西 宝鸡 721000;2.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陕西 宝鸡721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能与其骨量降低、骨脆性升高有关,而临床症状以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活动限制为主,直接影响患者站立与行走情况,降低生活质量[1]。另外股骨粗隆位置的血运较为丰富,骨折后可愈合,但极易引发髋内翻,加上老年患者长时间卧床休养,也可增加感染、压疮、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特别是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若未能够尽早干预,可能导致化脓性坏死、严重肌肉痉挛、缺血性坏死等,使得致残风险提升[2]。对此,临床应尽早采取针对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此减低创口感染发生的几率。但近几年,随着广谱抗生素的滥用现象不断增多,使细菌耐药率随之增加,成为临床待解决的难题。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5例,其中男111例,女94例;年龄64~85岁,平均(72.31±1.05)岁。入组标准[3]:患者与家属签订同意书,伦理委员会批准;与临床诊断相符,经影像学等检查确诊;意识正常,病历资料完整者。剔除标准:合并脑损伤、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视听障碍者;其他骨折类型;存在药物过敏史或者依赖史。
1.2方法 选择无菌棉签收集患者创口感染位置的分泌物,置于无菌试管内,在37℃条件下进行培养,24 h后选择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实施病原菌培养以及分离鉴定,利用K-B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开展。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对创口感染情况进行判断,统计创口感染的发生率,观察其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药敏性。
1.3观察指标 统计所有患者的创口感染率,并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最后观察革兰阴性以及阳性菌的药敏性。
2.1创口感染率与病原菌分布情况 20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57例出现创口感染,感染率占27.80%;而57例创口感染患者中共发现12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32.54%),以大肠埃希菌较常见;革兰阳性菌72株(57.1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常见;真菌13株(10.32%),以白色假丝酵母较常见(P<0.05)。见表1。
表1 病原菌分布情况
2.2革兰阴性菌的药敏性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见表2。
表2 革兰阴性菌的药敏性
2.3革兰阴性与阳性菌的药敏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克林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较高。见表3。
表3 革兰阴性与阳性菌的药敏性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常见骨折类型,通常由直接暴力或者间接外力造成,由于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明显退化,且伴有骨质疏松现象,一旦跌倒后极易出现骨折,直接影响日常生活[5]。而创口感染作为骨折上严重且多发的并发症,若未能够尽早给予相关干预,可明显延长康复时间,甚至增加家庭经济负担[6]。因此,尽早了解患者创口感染位置分泌物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至关重要,为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前提。
本文结果显示,20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共57例患者出现创口感染,感染率占27.80%;而创口感染患者中共发现12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32.54%),以大肠埃希菌较常见;革兰阳性菌72株(57.1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常见;真菌13株(10.32%),以白色假丝酵母较常见(P<0.05)。提示创口感染位置分泌物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常见。另外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而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克林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较高,证实革兰阳性菌以及阴性菌对较多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因此临床治疗期间按具体情况选择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以此提升抗感染作用。针对此,可制定相关措施进行干预,例如按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类型,并尽可能减少手术时长,预防骨折位置长时间暴露在外,进而降低再感染风险;同时尽早开展清创,且治疗期间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有效规避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创口感染;及时对患者进行病原菌以及药敏性检查,按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7]。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创口感染分泌物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常见,且对较多抗菌药物存在较高的耐药性,应受到临床重点关注,尽早开展病原菌培养及药敏实验,按结果选择合适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