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红旭,王肖蓉,李庆华
头孢硫脒治疗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
Cefathiamidine for Treatment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Infection in Burns
祖红旭,王肖蓉,李庆华
目的 观察头孢菌类抗生素—头孢硫脒治疗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选择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的抗菌药物分成头孢硫脒组(观察组44例)、替考拉宁组(对照I组40例)和头孢呋辛组(对照II组36例),比较治疗有效率、革兰阳性菌清除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对照I组和对照II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45%、80.00%和69.44%,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革兰阳性菌清除率分别为97.92%、88.64%和82.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孢硫脒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治疗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有效率高,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是安全可行的。
头孢硫脒;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
烧伤是指由热力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为皮肤、黏膜损伤,严重情况可能损伤到黏膜下的肌肉组织、骨组织关节组织或内脏,是一种严重的外科创伤。烧伤及其并发症的病情发展快,死亡率很高,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抗感染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在烧伤感染病菌中,革兰阳性菌是比较常见的病菌之一,有研究指出在烧伤感染病菌中,革兰阳性菌感染率在30%左右[1-2]。头孢硫脒是我国研制的头孢菌类抗生素[3],近年来我院采用头孢硫脒治疗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感染患者,经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细菌培养确诊为革兰阳性菌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的不同分成头孢硫脒组(观察组44例)、替考拉宁组(对照I组40例)和用头孢呋辛组(对照II组36例)。烧伤程度均在浅II~III度之间。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1.1 观察组 男性36例,女性8例;年龄4~54岁,平均(36.28±13.5)岁;烧伤原因:火焰烧伤22例,热液烫伤14例,电烧伤和化学烧伤8例;烧伤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TBSA)的8%~88%,平均烧伤面积占平均TBSA的(43.64±22.25)%;革兰阳性菌总计4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表皮葡萄球菌14株、乙型溶血链球菌10株、其他革兰阳性菌6株。
1.1.2 对照I组 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5~52岁,平均(37.36±12.5)岁;烧伤原因:火焰烧伤21例,热液烫伤13例,电烧伤和化学烧伤6例;烧伤面积占TBSA的8%~89%,平均烧伤面积占平均TBSA的(44.86±23.26)%。革兰阳性菌总计44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表皮葡萄球菌13株、乙型溶血链球菌9株、其他革兰阳性菌5株。
1.1.3 对照II组 男性31例,女性5例;年龄3~55岁,平均(35.89±14.6)岁;烧伤原因:火焰伤18例,热液烫伤14例,电烧伤和化学烧伤4例;烧伤面积占TBSA的8%~86%,平均烧伤面积占平均TBSA的(44.21±22.54)%;革兰阳性菌总计4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表皮葡萄球菌12株、乙型溶血链球菌8株、其他革兰阳性菌4株。
1.2 治疗方法
每组均给予常规的检查和治疗,如早期液体复苏、烧伤面常规处理、代谢支持等。观察组给予注射用头孢硫脒(国药准字H44024789,广州白云山化学制药厂)。对照I组给予注射用替考拉宁(国药准字H20093651,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感染。对照II组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国药准字H20064975,广州白云山化学制药厂)。
1.2.1 观察组给药方案 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静脉注射:成人每次1 g,每天2~4次;小儿按体质量结合具体病情每天50~100 mg/kg,分2~4次。
1.2.2 对照I组给药方案 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成人用量:每日6~7 mg/kg,开始每天2次,后改为每天1次,第1天负荷量400 mg,维持量200 mg,每天1次。小儿用法用量:感染情况较为严重的剂量为10 mg/kg,前3剂量每12 h静脉注射1次;随后剂量为10 mg/kg,每天1次。中度或轻度感染随后剂量为6 mg/kg,每天1次。小儿静脉滴注的时间不少于30 min。
1.2.3 对照II组给药方案 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成人用法用量:每天3次,每次0.75 g,感染较严重的感染则每次1.5 g,每天总药量不可超过6 g。小儿用量:按体质量结合具体病情每天30~100 mg/kg,分3次或4次。
1.3 观察指标及相关标准 主要观察治疗有效率、革兰阳性菌清除率和药物不良反应3项指标。这3项指标均以“卫医发[2004]285号文件”(抗菌药物临床运用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评定[4]。临床疗效评为:痊愈: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患者体征、临床症状4项均恢复;显效:患者感染得到明显的控制,但上述4项有1项未彻底恢复正常;进步:感染情况得到控制并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但好转迹象不明显;无效:感染情况没有好转或有加重的趋势;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革兰阳性菌清除评定按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替换、再感染5级标准评定,计算细菌清除率。药物不良反应通过评价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关系(肯定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肯定无关、无法评价,前3项计为药物的不良反应[5])。
2.1 临床疗效组间比较 观察组、对照I组和对照II组3组患者的平均疗程为(12.5±4.8)d、(12.8±4.5)d和(13.1±4.3)d,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临床疗效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不同抗菌药物疗效比较 例(%)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革兰阳性菌清除率比较 观察组48株革兰阳性菌、对照I组44株革兰阳性菌和对照II组41株革兰阳性菌,经分别给予注射用头孢硫脒、注射用替考拉宁和注射用头孢呋辛药物治疗后,革兰阳性菌清除率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清除率比较 株(%)
组 别n清 除部分清除未清除替 换再感染观察组4847(97.92)0(0)0(0)0(0)1(2.08)对照I组4439(88.64)0(0)2(4.55)2(4.55)1(2.27)对照II组4134(82.93)0(0)3(7.32)2(4.88)2(4.88)
注:清除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异常的情况,对照I组药物不良反应1/40(2.5%)。对照II组药物不良反应2/36(5.56%)。
3.1 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及菌属种类 大面积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外科创伤,容易发生细菌感染,烧伤感染是造成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烧伤感染的细菌分布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要菌属[1-2,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链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是导致烧伤感染的主要革兰阳性菌[7-10]。本研究中革兰阳性菌总计133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2株、表皮葡萄球菌39株、乙型溶血链球菌27株,其他革兰阳性菌15株。
3.2 药物治疗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对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主要给予各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由于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几乎为零,这两种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敏感性非常高,杀菌原理也类似[1-2,11],所以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广泛。而头孢呋辛也是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常用抗感染药物,因此以替考拉宁和头孢呋辛来评价头孢硫脒治疗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参照。头孢硫脒作用机制为抑制敏感菌的细胞壁合成,从而产生杀灭病菌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头孢硫脒、替考拉宁、头孢呋辛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45%、80%和6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革兰阳性菌清除率分别为97.92%、88.64%和82.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研究结论与谭嘉韬等[12]的研究结论吻合。
综上所述,我国研制的头孢菌类抗生素—头孢硫脒在治疗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和革兰阳性菌清除率高,无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1] Appelgren P,Bjornhagen V,Bragderyd K,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infections in burn patients[J].Burns,2002,28(1):39-46.
[2] 高平,韩志伟.烧伤病区感染常见病原菌及抗生素的选择[J].中国微生物生态学杂志,2005,17(2):130-131.
[3] 赵丽丽,张立明,谭朝中,等.CD64、C-反应蛋白对烧伤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211-214.
[4] 王虹,王彤.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要[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01.
[5] 杨延音,董志,夏永鹏.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重点解读及应对模式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5):1263-1264.
[6] 韩之勋,陈新寿.烧伤感染细菌1357例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3,38(6):483-485.
[7] Fuchs PC, Kopp J, Hafner H, et a1.MRSA-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n outbreak in the burn centre Aachen[J].Burns,2002,28(6):575-588.
[8] Livermore DM.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staphylococci[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0,16(Suppl 1):3-10.
[9] Kanellakopoulou K,Papadopoulos A,Varvaroussis D,et al.Efficacy of teicoplan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after total hip or knee arthroplasty: a prospective, open-label study[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9,33(5):437-440.
[10]Manfredi R,Sabbatani S.Novel pharmaceutical molecules against emerging resistant gram-positive cocci[J].Braz J Infect Dis,2010,14(1):96-108.
[11]Reynolds PE.Structure,biochemistry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glycopeptide antibiotics[J].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1989,11(8):943-950.
[12]谭嘉韬,狄文佳,李巍,等.头孢硫脒在治疗革兰阳性菌烧伤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31(6):349-350,360.
2015-01-14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 471003
祖红旭(1963-),男,河南洛阳人,副主任医师,从事烧伤治疗临床工作。
R644;R978.1+1
B
1672-688X(2015)02-01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