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秦 李长江 郭金刚
(1.商洛市镇安县医院普外科,陕西 商洛 711500;2.陕西航天医院外一科,陕西 西安 710025)
胃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五年相对生存期仅有20%[1]。疾病早期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伴随病情逐渐发展,可有消化不良等胃部不适症状;晚期可出现疼痛、呕吐、呕血以及黑便等情况,也可有腹部肿块、上腹部压痛、黄疸以及脾肿大等体征,对患者机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不利影响[2]。因此,在疾病确诊后需及时开展有效治疗。伴随临床对胃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在胃癌认知方面水平也有显著提升,并且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以及范围也有明显改变[3]。故如何选择不同部位肿瘤的手术方式和改善疾病预后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旨在分析老年胃癌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效果,探究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开展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65~80岁,平均(70.79±5.11)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在实施组织病理学检查后均被确诊为胃癌[4];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完整;年龄>65岁。排除标准:临床资料缺失者;选择保守治疗或是实施姑息性手术治疗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在4级及以上者[5]。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并发症、手术时间、手术类型、ASA分级、切除位置、联合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分拣淋巴结数量、淋巴结阳性率、TNM分期以及复发/转移等。依据疾病预后情况将其分成预后不佳组及预后良好组。
1.3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方程开展计算,将是否发生预后不佳情况作为因变量,将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自变量,以P=0.05为逐步筛选变量的标准,分析影响老年胃癌手术患者疾病预后的因素。依据实体肿瘤WHO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对疾病预后进行判断,其中预后良好主要有完全缓解以及部分缓解,预后不佳主要有稳定以及进展[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表示为%,采用χ2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手术治疗效果 80例患者在开展手术治疗后,有2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0例(25.00%)完全缓解、37例(46.25%)部分缓解、19例(23.75%)稳定、4例(5.00%)进展。
2.2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佳组患者临床资料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肿瘤直径、淋巴结阳性率、TNM分期以及复发/转移方面对比存在明显差异(χ2=6.572、4.217、13.627、30.133、14.401,P<0.05)。见表1。
表1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佳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
2.3影响老年胃癌手术患者疾病预后的因素分析 将上述有差异项目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手术时间≥4 h、肿瘤直径≥5 cm、淋巴结阳性率高、TNM分期高以及复发/转移是影响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老年胃癌手术患者疾病预后的因素分析
既往临床医师在老年胃癌患者是否需要开展手术治疗方面持保守态度,并认为年龄是影响胃癌患者手术治疗的相对禁忌症[7]。但是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人们对胃癌认知的不断深入,老年胃癌患者开展手术治疗也逐渐存在可行性。
本文结果显示,有32.50%的患者出现并发症,28.75%的患者疾病预后不佳,71.25%的患者疾病预后良好。由此可知,老年胃癌患者在开展手术治疗后,会有部分并发症出现,但是其对患者疾病预后并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可利用多学科诊疗方式,对患者呼吸功能以及机体营养情况进行改善,强化围手术期管理,积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提升患者手术耐受力和手术后机体恢复能力[8]。另外,本文结果显示,手术时间≥4 h、肿瘤直径≥5 cm、淋巴结阳性率高、TNM分期高以及复发/转移是影响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可知,肿瘤直径大会增加手术治疗难度,延长手术治疗时间;而长时间手术会增加机体暴露时间,麻醉时间也相对较长,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后机体恢复[9]。胃癌手术质量的重要保证即为规范的淋巴结清扫,开展淋巴结清扫能够用于手术后N分期、减少肿瘤复发风险和提升总体生存率。对于老年胃癌患者而言,需要合理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尽可能缩小淋巴结清扫范围。在掌握影响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后,通过制定针对性手术治疗方案,合理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强化围手术期管理,仔细观察以及早期干预各种异常情况,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改善疾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