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惠兵
(西安工会医院骨科,陕西 西安 710100)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的普及使得车祸或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不断增多,因高能量损伤而导致的四肢与脊柱骨折发生率正逐年上升[1]。累及胸腰段的骨折在脊柱骨折中较为常见,有研究[2]指出,脊柱骨折中约30%的患者伴有脊髓神经损伤,不仅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瘫痪。现阶段认为无论是否存在神经损伤,对于不稳定的脊柱创伤都应行手术治疗复位[3],但行传统手术治疗会在术中造成不可避免的剥离牵拉肌肉,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造成患者术后出现运动受阻、腰背疼痛等情况[2]。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经皮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逐渐兴起,两者较传统手术均能避免手术对椎旁肌肉的广泛损伤、破坏和剥离,有利于患者预后[4]。但两者对于患者腰背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如何尚待探究,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的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腰背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35~58岁,平均(41.25±5.27)岁;骨折原因:交通意外11例,高空坠落9例,摔伤8例,其他7例;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TLICS)5~9分,平均(7.12±1.31)分。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3~59岁,平均(42.14±5.52)岁;骨折原因:交通意外12例,高空坠落8例,摔伤9例,其他6例;TLICS评分6~10分,平均(7.51±1.26)分。纳入标准:TLICS评分≥4分;年龄<60岁;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无需行椎管减压。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类型脊柱疾病者;有手术禁忌证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椎弓跟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经C臂X线透视确认损伤椎体节段并进行标记;以骨折椎体为中心行后正中切口,使腰背筋膜暴露,在距后正中线3 cm处切开筋膜(纵向);在最长肌与多裂肌的分界处进行钝性肌肉分离直至关节突与横突暴露;采用深部拉钩将两侧肌肉拉开进行常规操作(骨折复位、制钉、钉棒安装)。对照组采用经皮入路的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经C臂机透视定位确认伤椎及邻近椎体后在体表标注椎弓根及穿刺点位置;切长度约1.5 cm的皮肤切口,穿刺针穿刺进入椎弓根并经C臂机透视确认位置良好置入导丝,经导丝拧入中空椎弓根螺钉;安装连接棒并进行复位操作。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腰背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以及矢状位Cobb角;疼痛情况(腰背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评分模拟量表(VAS)[5]进行评估。
2.1手术情况 观察组手术时间(90.16±10.12)min、术后卧床时间(2.16±0.43)d、住院时间(8.86±1.26)d,对照组手术时间(131.27±10.36)min、术后卧床时间(2.37±0.58)d、住院时间(9.27±1.38)d。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t=16.793,P<0.05);两组术后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1、1.298,P>0.05)。
2.2腰背功能恢复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均有增加(t=12.561、12.957,P<0.05),矢状位Cobb角均有减小(t=12.597、13.741,P<0.05);两组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腰背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2.3两组腰背部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VAS评分治疗前(6.31±0.76)分,治疗后(2.29±0.46)分;对照组VAS评分治疗前(6.29±0.88)分,治疗后(2.45±0.27)分。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有下降(t=26.771、24.680,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早期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脊柱骨折可解除脊髓神经压迫,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但随着临床病例的不断增加、术后长期随访发现传统手术本身会给患者造成附加伤害且传统手术存在治疗时间长、出血量大等局限[6],因此找寻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胸腰段脊柱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经皮入路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广泛[7],前者将最长肌与多裂肌之间的肌间隙作为手术操作入路后者则是根据透视椎弓根位置拧入导丝后扩张局部软组织作为手术入路[8],两种方法均不破坏椎旁肌肉的起止点,较传统后正中入路能显著减少手术创伤与改善术后恢复情况[9]。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提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究其原因: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操作较经皮入路更加简单,无需使用复杂器械因此手术时间更短[10];而两组术后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者对患者软组织以及血供损伤程度相似,微创效果显著。在两种治疗方式对于腰背功能改善情况的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均有增加,矢状位Cobb角均有减小,两组差异不显著;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有下降,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别,提示两种治疗方式对于改善腰背功能效果相当,能起到显著的功能恢复与矫正畸形效果。
综上所述,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较经皮入路可显著缩短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时间,但两种治疗方式改善腰背功能相当,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