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仪晶,代文意
(1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胃肠外一科,河南 南阳 473000;2南阳市中心医院 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上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结肠癌,其中腹腔镜根治术最为常用,可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期,但由于手术具有一定创伤性,即使切除了病灶组织,部分患者术后仍会因担心疾病复发、疾病治疗经济压力等因素影响,导致其术后心理社会适应性较低;而心理社会适应性可反映患者生活状况,若心理适应水平较低,可能会加重患者负性情绪,影响术后恢复进程[1]。因此,及时明确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心理社会适应情况的相关危险因素十分必要。鉴于此,本研究分析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心理社会适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术的120例结肠癌患者。纳入标准:符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2]中结肠癌诊断标准;符合腹腔镜根治术手术指征;认知功能正常且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患有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既往有结肠癌手术史。120例患者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2.58±3.4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或中专49例,大专及以上41例。
1.2 方法
1.2.1 基线资料收集 统计入选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男、女)、性格(内向、外向)、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术后放化疗(有、无)、婚姻(无配偶、有配偶)、月收入(≤3000元、>3000元)、术后造口(是、否)、并发症(有、无,即术后出现出血、感染、无法自主排尿等并发症)等。
1.2.2 心理社会适应情况评估方法 参照心理社会适应量表(Psychosocial Adaptive Scale,PAS)[3]评估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心理社会适应情况,量表包含焦虑抑郁、自尊和自我接纳、态度、自我控制和效能、归属感5个维度,共计44项条目,每项1~5分,总分为44~22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越好。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类型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PAS评分比较120例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平均PAS评分(128.57±13.49)分。无配偶、月收入≤3000元、术后造口患者的PAS评分低于有配偶、月收入>3000元、术后未造口患者(P<0.05);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PAS评分与其性别、性格、文化程度、放化疗、术后并发症无关(P>0.05)。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P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不同类型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PAS评分比较(±s,分)
单因素 n PAS评分 t/F P性别 男 69 128.90±13.08 0.3130.755女 51 128.12±14.04性格 内向 42 128.60±13.52 0.0190.985外向 78 128.55±13.47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30 128.84±13.16高中或中专 49 128.01±13.09 0.0730.930大专及以上 41 129.04±14.21放化疗 有 58 129.03±13.41 0.3610.719无 62 128.14±13.56婚姻 无配偶 39 123.40±13.13 2.9130.004有配偶 81 131.06±13.66无 100 128.57±13.57月收入(元) ≤3000 28 122.69±12.17 2.6290.010>3000 92 130.36±13.89术后造口 是 76 125.60±12.89 3.1650.002否 44 133.70±14.53术后并发症 有 20 128.55±13.07 0.0060.995
2.2 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PAS评分的影响因素线性分析以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PAS评分作为因变量,表1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并赋值,其中婚姻X1(1=无配偶,0=有配偶)、月收入X2(1=≤3000元,0=>3000元)、术后造口X3(1=是,0=否)。经多元线性回归得到方程:Y=57.034+0.179X1+0.187X2+0.229X3,其中回归模型F值为18.555,R2为0.324,调整后R2为0.307;结果 显示无配偶、月收入≤3000元、术后造口是导致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心理社会适应水平低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PAS评分的影响因素线性分析
腹腔镜根治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手段,但术后恢复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患者术后心理适应性不佳[4],故找出影响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心理社会适应情况的相关因素临床意义重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120例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平均PAS评分为(128.57±13.49)分,经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无配偶、月收入≤3000元、术后造口是导致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心理社会适应水平低的影响因素(P<0.05)。分析原因如下:①无配偶。结肠癌患者术后独立性较低,生活自理能力较弱,需配偶及家人的照顾,而无配偶患者术后因日常生活中无法得到配偶的照顾、帮助,患者个体独立性降低,承担的自护压力较大,且生活中无倾诉对象,内心承受较大压力,导致心理社会适应性降低。②月收入≤3000元。结肠癌患者在腹腔镜根治术后,还需进行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若患者月收入较少,承担的治疗经济压力更大,易产生愧疚、焦虑等消极情绪,而治疗的经济负担越重,患者的心理负担越重,导致心理社会适应水平越低,影响术后机体康复[5]。③术后造口。术后肠造口患者认为造口会给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带来不变,常需忍受造口渗漏、异位、无法自主排便等形象改变的问题,导致患者易产生自卑被歧视感,出现多种负面情绪[6-7],不愿意与朋友及社会接触,进而降低其心理社会适应性。
综上所述,结肠镜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心理社会适应水平较低可能与其无配偶、月收入水平低、术后造口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