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造口并发症分析

2014-01-29 01:37梁正子颜登国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4年2期
关键词:造口术肠造口疝的

梁正子 颜登国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外科 贵州贵阳 550001)

结肠造口术是结直肠肛门外科最常用的术式之一,广泛应用于结直肠肿瘤、外伤、炎症和先天性畸形等疾病的手术治疗之中,造口术后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对病人的术后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一个外科医生来讲,如何尽可能的减少造口术后并发症,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资料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385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就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结肠造口术的病例为385例,其中男241例,女144例,年龄14~86(平均53.2)岁。原发疾病:结直肠肿瘤294例,结直肠损伤53例,结肠炎症性疾病7例,其他31例。385例中有98例于术后3个月至3年施行造口还纳手术。随访时间3个月至9.9年,平均4.8年。

1.2 造口类型及途径 385例施行结肠造口术的病例中,襻式造口98例(横结肠襻式造口69例,乙状结肠襻式造口29例);单腔造口287例(横结肠单腔造口53例,乙状结肠单腔造口234例);单腔造口中通过腹膜造口93例,经腹膜外隧道造口194例。

1.3 随访 采用书信,电话以及到门诊就诊等方式收集患者并发症的资料。

1.4 统计学处理 将病例资料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类变量间的比较应用χ2检验,连续变量以±s表示,连续变量间的比较应用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的类型和发生率 385例行结肠造口术的患者中有158例(41.0%)出现226个造口并发症。主要为:造口周围皮肤刺激131例(34.0%),造口肠脱垂37例(9.6%),造口局部肠坏死19例,其中完全肠段坏死4例,部分肠坏死15例(4.9%),造口回缩狭窄18例(4.7%),造口旁疝16例(4.1%);造口导致的肠梗阻、造口旁瘘、造口出血共5例(1.2%)。

2.2 造口途径对肠造口并发症的影响 经腹膜造口局部肠坏死、造口皮肤刺激、造口回缩狭窄、造口肠脱垂和造口旁疝发生率分别为10.8%、50.5%、8.6%、20.4%和6.5%,均明显高于腹膜外造口的4.1%、32.0%、2.6%、4.6%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造口类型对肠造口并发症的影响 端式造口局部肠坏死、皮肤局部刺激的发生率分别为6.3%和38.0%,明显高于襻式造口的1.0%和22.5%,而造口旁疝的发病率为2.8%,明显低于襻式造口的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造口途径对肠造口并发症的影响[n(%)]

表2 通过腹膜造口的191例中两种不同造口类型对肠造口并发症的影响[n(%)]

2 讨 论

肠造口在腹部外科中应用比较广泛,而有的肠造口并发症可能会与患者相伴一生。因此如何减少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组患者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0%,国内文献报道为16.3%~53.8%[1]。从统计结果看,主要是造口周围皮肤刺激,其占总的并发症的57.8%(131/226),其原因主要与肠内容物的刺激以及对造口配件的过敏有关。一般通过造口的有效管理,选择高质量的造口配件,尽量减少对周围皮肤的刺激。这类并发症在术后一年内发生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大便成型以及减少造口袋的佩带会大大减少。

结肠造口类型主要分为襻式造口和端式造口两种,襻式造口最常见的是横结肠襻式造口。因襻式造口很少有动脉供血不足、造口狭小的情况,故极少出现造口缺血,造口局部肠坏死率也低于端式造口;由于对切口大小难以做到恰到好处,可能因切口过大导致腹壁缺损,后期造口旁疝的发生率较高。而端式造口在腹壁仅一个开口,通常远端肠管缺如(如Miles术)或远端肠管关闭置于腹腔内,少数为双腔造口,术后可因为造口肠端张力大,肠系膜离断过多,过分修剪肠脂垂,腹壁造口过小,缝合过紧,易造成肠管血供障碍,从而发生造口水肿,缺血坏死或狭窄[2、3]。本组资料显示端式造口局部肠坏死、皮肤局部刺激的发生率分别为6.3%和38%,明显高于襻式造口的1.0%和22.5%,而造口旁疝的发病率为2.79%,明显低于襻式造口的8.16%。我们认为,永久性造口倾向于端式造口,并发症相对较低,临时性造口倾向于襻式造口,便于二期手术还纳。

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使造口肠管通过腹膜外隧道牵出腹壁外,完全被一层腹膜覆盖,消除了结肠旁沟,排除了小肠套入的潜在危险,同时有效加强固定了造瘘肠管,避免了腹腔内造口近侧肠段的过度游离,同时减少了腹内压力对造口的直接作用,因而能有效减少造口回缩狭窄、肠脱垂和造口旁疝的发生率[4、5]。而腹膜又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即便肠管感染坏死也不会扩散至腹腔引起急腹症,减少严重感染的几率。本资料显示经腹膜外隧道造口无论是造口局部肠坏死,还是造口皮肤刺激、造口回缩狭窄、造口肠脱垂和造口旁疝的发病率,均明显低于从腹内拖出造口并发症的并发率。我们认为,若能够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者,对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是可以确定的。

总之,结肠造口并发症有较高的发生率,与造口类型、造口途径有密切关系。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理的造口类型,有助于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万德森.肠造口的并发症及其处理[J].实用肿瘤杂志,1998,13(4):195-196.

[2]叶广坡,项和平.肠造口并发症防治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246-248.

[3]张勤,葛现才.肠造口术后并发症113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4):293-297.

[4]吴卉,花荣等.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造口旁疝病因的病例—对照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0,15(6):632-635.

[5]李基业.造口旁疝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1):66-69.

猜你喜欢
造口术肠造口疝的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对膀胱癌腹壁造口术患者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网络平台对肠造口术后患者远程随访的应用研究
一例阴道成型10年后经腹联合会阴宫颈造口术患者的护理
一例犬胸膈疝的治疗
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闭孔疝的临床诊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