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学徒制“双主体”育人模式研究

2022-11-27 21:42李国帅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主体学徒校企

王 哲,李国帅

(山东公路技师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4)

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劳动力人口红利急需向人才红利转变,但是技能型人才的缺乏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行。因此,探索一种具有中国特色更加高效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已经迫在眉睫。在此过程中学校和职教机构需要主动配合行业企业对现有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培养出更多更加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大国工匠。

一、新型学徒制的内涵及实施意义

从古至今,学徒制始终在东西方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应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导致的整个社会技能型人才缺口不断加大的形势,人社部和财政部在2015年提出了基于传统学徒制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即企业新型学徒制。新型学徒制遵从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培养形式,由企业与技工院校等职教机构联合并根据行业需求对企业新招人员和新转岗人员进行针对性教学,采取校企双师共同带徒、工学交替等培养模式共同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1]当前,新型学徒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并且被赋予新的历史责任。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新常态,技能型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各行业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造成的用工荒,另一方面是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造成的就业难。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培养,能降低新进人员培养成本从而提高其竞争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也可以促进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和优化;还可以对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建设更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宝贵意见。学校等职教机构引入新型学徒制的培养理念后,更加适应当今社会进步的需要,采取“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使学徒在校能学到理论知识,在企得到技能传授,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提高了学徒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又同时满足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造就多方共赢的局面。

二、新型学徒制“双主体”育人特点

新型学徒制中企业和学校作为双主体对学徒进行培养。企业负责学徒的技能培养,学校则负责学徒的教育培训,两个主体相辅相成。新型学徒制在继承和创新以往师徒制的基础上,融入了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一)双重身份

在新型学徒制的研究中,企业学徒具有校园学生和企业生产者双重特性。这两种不同的称呼,只是代表着不同的教育模式:学徒即企业新招用人员或者新转岗人员,在学校和相关培训机构培训学习过程中的身份是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职业素养和操作方法;在企业工作过程中的身份是企业员工,主要进行实践工作,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

(二)双师培养

企业师傅和学校老师共同组建双师素质的混合技能提升团队,联合对学徒进行培养。企业中的师傅传授岗位中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工匠技术,以“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学徒方式进行,对学徒的工作全程进行指导和考核,有利于提高学徒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老师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以班级集体授课为主,负责理论知识的考核,有利于打牢学徒的理论功底。这种全新的双师的培养方式更有利于学徒的进步和成长,而且也能缩短学徒成才的培养周期。

(三)双融学习

双融学习是指学徒采用工学交替的模式在企业和学校轮换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模式需要协调好学徒的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合理地运用双重管理体制,注重“工”和“学”科学的调配,以实现学习和工作密切的双向融合,最终达到学习环境的双向融合、学习过程的双向融合、学习标准的双向融合、学习内容的双向融合的目标。

(四)双向补贴

新型学徒制培养的经费来源采取双向补贴的方式。一部分资金来自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职业培训补贴,补贴资金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或就业补助资金列支,每名学徒每年补贴数额由各市人社部门与财政部门共同确定,以此来鼓励企业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2]另一部分资金来自企业针对新型学徒制培训专门设置的职工教育经费。双向补贴的资金来源极大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保障了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延续性。

三、校企共建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

(一)校企共同制定“师徒班”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种新型育人模式的建设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制定。要发挥企业与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优势,推动企业新型学徒制更好地发展,建立符合企业和学校共同育人的“师徒班”制度是基础。校企双方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学徒和培训教师加以约束,确保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顺利实施。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促使学徒和培训教师更加主动地融入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培训中去。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师徒班”制度,既可以使学徒以及培训教师顺利完成设定的目标任务,又可以给培训教师和学徒带来职业发展和经济奖励等多方面的收获。

(二)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为了设计出更加合理、完善的培养方案,学校多次派教师去企业考察,深入了解岗位要求、技术需求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对一线技术骨干、企业培训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企业人事主管、企业导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然后,学校把企业需求转化为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组织教师和企业专家,按照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路径和各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同时,校企双方需要结合学徒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所必备的职业能力和岗位工作需要,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为主要课程形式,构建起由专业基础课、岗位操作技能训练课、安全生产规范课、职业素养课为主的必修课和以岗位拓展教育课为主的选修课组成的课程体系。除此之外,学校还根据用人单位切实需要把生活、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法律常识、职业道德、社交礼仪、创业创新等方面的知识加入到授课内容中,形成更加完备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进而达到提升学徒职业素养的目的。

(三)校企共同进行教学资源建设

无论践行哪种人才培养模式,充足的教学资源都是重要的保障。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过程,教学资源涉及企业和学校两方,因此需要双方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首先是共建教学资源库:学校对接企业,按照新型学徒制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需求重新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开发、生产实践相关的教学项目整合、邀请企业技术骨干进行教材和学材的开发编制、理论试题库和实践操作题库的开发等工作。例如,企校两方培训人员共同确定培训课程的授课内容,将企业生产的项目合理地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开发一体化培训教材,将企业生产中提取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代表性工作任务融入教材、共同开发相关工作页和过程评价试题,将行业和企业的技术规范融入日常教学、理论和技能考核题库当中。以培训教材开发为例: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开展调研工作,从企业生产活动中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和代表性工作任务并依此开发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专用的一体化教材和工作页。必要时可聘请第三方参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以微课程开发为例:学校教师负责向企业技术骨干调研并确定微课程内容然后编写脚本,企业技术骨干负责向学校教师提供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支持,而拍摄、剪辑、配音、制片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可以聘请第三方的传媒公司完成,最终由校企双方共同核验成片。

其次是共建教学平台:教学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校企双方共建教学平台,首先要做到的是校企双方硬件资源的互通互补,硬件资源主要包括企业专业的设备、车间、生产线以及学校实训车间、实验室等。校企双方通过硬件资源的共同分享使学徒能够有充足的实习实训资源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软件资源方面则是根据情况适当地向对方开放己方现有教学、培训等软件平台,或者根据双方需要进行专项的线上授课平台开发。校企双方通过面向双方开放的软件平台进行教学视频、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分享,方便学徒知识的获取和眼界的拓展。

(四)校企共同组织教学活动

校企双方结合自身的实际,可以采取“一企一策,一班一案”和“学院培训企业化,企业培训课堂化”模式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在企业生产淡季,学徒走进校园集中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生产旺季,学徒返回企业生产操作,极大缓解了企业用工与学徒培训的冲突问题。学徒参与实际生产,方便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利于知识的吸收理解,反过来学徒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践问题带进学校在理论课堂中找到答案,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项目制教学模式。

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手段:学校教师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各类专业课堂APP、企业自建的网络平台等途径进行线上授课,方便学徒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企业导师通过微信群、QQ群和视频直播平台进行视频教学和答疑。此模式使学徒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

(五)校企共同进行考核评价

企业和学校现行的考核办法并不能适用于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的全过程,为了对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学徒的成果有一个更客观的评价,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新的考核方案、共同进行考核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充分调动学徒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徒采用学分制考核、岗位技能考评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相结合的考核办法。企业和学校等培训机构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组建试题、共同设计试题难度、共同组织实施。考核的形式包括笔试、口试、机试、技能操作演练、项目完成等多种形式。学徒评价指标对接企业岗位要求,考核内容包括日常行为考核、理论学习中的过程性考核、学校实训成果考核、学科理论结业考核、企业实践技能考核、最终出师答辩等方面。囊括学科水平考试、对应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职业能力测试、企业岗位工作能力测评等方面。

四、结语

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企业和学校需要共同参与并不断地革新原有的育人模式,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实践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应充分发挥“双主体”优势,真正做到产教融合、工学一体,做到共建教学制度、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共同组织教学活动、贯通考核评价体系,持续不断地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素质过硬的学徒,进而开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学校育人模式不断革新、学徒技能和收入逐步提升的三方共赢新局面,实现新型学徒制下的校企合作新发展。

猜你喜欢
双主体学徒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今日菜色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香港学徒制利益相关者权责划分及经验启示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处理好干与学的矛盾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