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丽丽
(山东开放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职业倦怠是美国学者Freudenberger和Maslash率先提出的概念,描述了人们由于职业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的疲惫不堪的状态,[1]是一种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综合症,最终导致更高的离职率,损害工作绩效,带来恶劣的同事关系、家庭和糟糕的个人健康问题(Leiter & Maslach,1988; Schaufeli et al,1993)。职业倦怠现象在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关于 “职业倦怠指数”的调查显示,受调查的4000名职业人员中,分别35%、45%与32%的被调查者有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与低工作效能感指数。而据新京报联合某网站进行的相关调查显示,35.8%的职场人因职业倦怠而选择转型。职业压力与倦怠广泛存在于教师、会计及医护等职业领域,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虽然职业倦怠普遍存在,但是研究职业倦怠研究的文献数量一直较稳定,每年发稿数量都较稳定地保持在45篇左右(徐蓉蓉,2019)。研究财会领域职业倦怠的文献却很少,全部加起来20篇左右。从建设以人为本讲究人文关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发,有必要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身心健康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防止和减轻高校财务人员职业倦怠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2]
职业压力与倦怠与个体的性别角色、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及压力应对策略高度相关,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个工种、同一工作情境所感受到的压力与情绪倦怠不尽相同。我国财会职业领域女性化特征明显,女性会计从业者大约占三分之二。据统计,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北京这三个省市的会计人员中女性所占比例均超过了70%。从性别角色角度来讲,女性财务人员每天除了上班时应付繁琐、大量的日常工作,下班后还要分担家务、照顾教育孩子等家庭隐形劳动,日积月累更容易导致身体过度劳累、情绪枯竭。此外,性格内向、A型人格、低效能感、逃避型应激策略的个体更容易经历职业压力与倦怠。
1.工作超负荷,工作强度大
从工作时间的角度来讲,会计人员往往工作量大且工作时间长。据有关统计,和同一个单位的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相比,会计人员人均日工作时间9.67小时,超出1.67小时,[3]超负荷运转严重,特别是月末与年底,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而作为会计职业对从业人员起码的要求“严、细、实、勤”,琐碎的单据和工作之下更多体现的是严格的质量要求和细节,谨慎之余来不得半点差错,也很容易给财务人员造成精神高度紧张,身心俱疲。
2.职业风险高,责任大
基层会计人员最核心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审核单据、付款和做账,审核单据和付款环节的风险较大,无发票风险、税的风险、法律风险、业务不规范带来的做账风险,会计工作人员身上的责任重大,万一出了差错,就可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另外,会计软件及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被取代风险日渐提高。这些都给高校财务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1.高校内部管理混乱
合同管理较混乱,不规范。不规范的合同管理可能导致出现开展业务不签合同,或者是需要附合同的业务开展了之后再补签合同,再或者签合同的时候没有考核合作单位是否具备相关资质,比如是否具备开发票的资质以及是否独立核算的资质。合同中是否存在难以识别的法律漏洞,如果在签合同时不考虑这些问题,很容易给后面的财务工作造成被动压力很大的局面。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业务事项的报销和会计处理仅仅依靠惯例,未形成成文制度,随意性较大。有的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甚至不完整。有的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执行起来却走了样或没有办法执行下去。
2.考核评价激励不足,职业晋升机会较少
因基层会计工作的定位是服务窗口,本质上是服务。但因岗位分工的原因,使有些科室每年年底考核排名垫底,让会计人员失去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在很多高校甚至规模很大的高校,财务人员的行政晋升路径很窄,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机会往上走,另外,专业技术职称的竞争压力也很大,会计职称实行考评相结合制度,需要先通过考试,才有资格参评,参评对科研等各项要求也不低。
研究表明,职业压力与倦怠会给个体造成生理上的疾病,比如长期疲劳、失眠、恶心,甚至慢性心脏病,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造成精力低下,焦躁消极,人际关系淡薄,缺乏工作激情和生活激情,总之,职业倦怠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绩效都有持续的、重要的负面影响,需要从个体与组织两个层面双管齐下,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解决高校财务人员的职业压力与倦怠。
1.学会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劳逸结合
人的力量是有限度的,时间过长或压力过大都会使人变得筋疲力尽甚至崩溃。越是压力大,越需要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持续工作,在过度劳累之前暂时停下来休息,实在没有办法利用大块时间休息,就尽量工作间隙见缝插针地休息,通过建立高效的体力恢复机制,让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恢复体力。尽量做到日清月结,下班后绝不把工作带回家里或者再想工作上的事情。
2.培养个人支持系统
情绪支持系统。相关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除了有利于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可以稳定情绪和缓解压力,减少患病风险。运动可以增加体内血清素,只要血清素能神经正常工作,即使有压力,也不会被压力压垮。另外,培养相应的兴趣爱好丰富生活的同时也可以有助于缓解压力,变得更加积极。研究表明,通过读书、写日记、写作等可以有效地抒发不良情绪。
社会支持系统。与他人的亲密良好的关系可以为应对压力提供重要的帮助。研究发现,拥有亲密、支持性关系的人会更健康和有士气,花点时间和精力发展、维持和拓展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职业压力和倦怠。
3.内外兼修,提高综合素养
加强业务技能锤炼。高校财务人员必须全面学习,不断完善和补充专业结构知识。除了考取会计相关的高含金量的资格证书外,考虑到会计存在法律风险,可以考虑考取律师职业资格证,为自己构筑坚实保障。除此之外不要停止学习,及时总结,持续改进自己的工作,让自己技能更娴熟,工作效率更高,也让工作变得有新意。
学会利用制度来为自己护航。高校内部制度相当于高校内部的“法律”,有法律基础,不应把它当成摆设。高校财务人员要全面掌握制度,并善于利用制度,来保护自己,引导部门包括报销制度等在内的相关制度得到正确控制、科学制定,达到即使出现一些差错也可以把自己身上的责任降到最小的目的,降低自己的职业风险。
最后,内因决定外因,真正关键的是培养平和、乐观心态和正确的人生观,研究发现好的人生观可以更好地帮助个体顶住压力,不易生病。
1.完善高校内部管理,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理顺高校内部管理,特别是合同管理。高校签订的合同数量逐年增长,制定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有助于规避高校的法律风险。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审核高校的规章、把关合同、诉讼管理及法律风险管理。在签订合同开展合作项目或投资之前,通过法律可行性论证,严格把关后再开展合作业务,把风险控制前置,为高校的经营和财务工作开道护航。
2.良好的工作环境
对于人员缺乏的科室,按照财务岗位与师生规模比例,对应做好人员配备,从而减小会计人员的工作负荷。
优化工作环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财务工作来讲,高效的办公软件设备以及行之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体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效地解放财务人员的劳动力。
3.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评价体系
财政部关于深化会计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完善符合会计工作职业特点的评价机制,强调要注重对会计人员能力素质和实际贡献的评价,切实改变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四唯”倾向,高校应贯彻落实该意见,创新评价机制,健全评价体系,为高校财务人员开辟更多的发展进步空间,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规范高校会计制度,减少会计人员的无所适从
高校高层应强化会计的规范化工作,财务处应按最新的《会计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要求,指定科学的会计业务流程、会计惯例说明和会计业务处理模板,并根据新的政策和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高校内部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以解决高校财务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真空问题以及其带来的压力。
职业压力与倦怠多数是由于职业持续压力与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带来的身心耗竭,严重影响到个人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也影响到组织的绩效,往往是个体自身和组织及外部环境互相影响的结果,需要从不同层面寻找解决之道,让高校财务人员远离工作倦怠,真正解决高校财务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