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邵 艺,王增星
(1.2.青岛开放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3.青岛西海岸新区薛家岛学区教育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500)
在社会改革发展和教育开拓创新的大环境下,发展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发展终身教育,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需要实现教育的一体化。社区教育,作为整合和分配教育资源的一级平台,承载着传递、整合、发展、运作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效用转化的功能。同时,社区教育也是实现学校、家庭、社会良好沟通的纽带。研究青少年的社区教育,既可以解决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连接性差,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脱节的问题,也可以弥补基础教育在素质教育上的不足,特别是为双减政策的实施和推行提供切实有效的思路和路径。而构建高效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多元保障模式是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研究青少年社区教育多元保障模式是惠及民生、助力学习型强国建设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青少年作为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其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部分,也为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青少年社区教育多元保障模式,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可为促进当代青少年的发展提供稳固而坚韧的保障,助力学习型社会和教育强国的建设。
第二,研究青少年社区教育多元保障模式是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的需要。《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指出,要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推动实现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社区教育机构要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类教育、科普资源,开展校外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为此,积极探讨研究青少年社区教育多元保障模式是真正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的需要。
第三,研究青少年社区教育多元保障模式是解决我国青少年“四点半难题”,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保障。2021年7月教育部提出“双减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政策实施以来,各类学科培训机构大量减少,“在没了作业,补习班减少,课外时间增多”的情况下,社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起着重要的补充和拓展作用。“学校放学,社区开学”常态化服务保障机制的建立是对“双减”政策的最好落实。因此,落实“双减”政策,打造教育惠民工程,研究构建青少年社区教育多元保障模式意义重大。
经研究,目前我国青少年社区教育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较为突出的特色是以市、区、县、村为单位建立了各级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并对辖区内的社区教育进行指导、监督、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数量的增长,教育部“双减政策”的提出,“四点半难题”等社会现象凸显,青少年社区教育保障在新的形势下存在很多的问题。
第一,青少年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系统不健全,管理行为单一;运行机制不完善,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社区作为服务群众的终端前沿阵地,往往受到上级多头管理,存在工作繁杂、疲于应对等问题。虽然一些城市初步形成了隶属教育系统的市、区县、乡镇、村四级教育管理体制,但在实际开展中存在权力有限、人员缺少、资金缺乏等问题,不能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社区教育。
第二,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在开展青少年社区教育中,无论是教育场所、设施等“硬件”建设,还是师资队伍、各项活动的开展等“软件”建设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青少年社区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还是靠政府拨款,比较单一,辖区企业也有部分资金投入,但是都是短期的,短效的,青少年社区教育难以有效运转。
第三,社区教育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管理保障政策依据。[1]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对青少年社区教育进行规范,各地区虽然将发展城市青少年社区教育作为建设社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却没有相关政策依据可循。因此,各地区在制定本地区的工作方案上缺乏系统性、计划性,有的规定过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带有阶段性,无法科学地管理,不利于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发展。
第四,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达不到青少年社区教育管理的需求,并且不稳定,专业性不高,缺乏教师衡量标准。[2]目前社区工作者人数有限,以社区目前的现状和能力,很难保证一支专业的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同时,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大多是由离退休人员、大学生、兼职青少年事务工作者构成,出现不好管理、缺乏经验等问题,难以发挥青少年社区教育管理作用。
第五,社区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大,导致青少年以及家长对社区教育认识不足,主动参与社区文化学习活动的热情及频率不高。同时,社区教育活动创新性不足,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过于单一,缺乏教育的专业性,以辅导课后作业为主,课程设计滞后于当今青少年的学习需求,对青少年的吸引度不高。
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四点半课堂”和薛家岛街道“高校+中小学+社区”教育管理保障模式为例,探索和研究青少年社区教育多元管理保障模式。
1.项目简介
“四点半课堂”教育惠民工程于2017年初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先行先试,成为青岛市新时期社区教育工作的又一突破口。此项目由成教中心、驻地高校、社区三方参与。目前,已有灵山卫社区、毛家山社区、窝洛子社区的四点半课堂运转成功,形成的品牌“灵山卫社区四点半课堂”被评为2017年全国终身教育品牌。本项目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困扰我国家长的难题“四点半”放学问题——“校家空档一小时”。
2.实施措施
(1)成立专门机构,免费服务青少年校外教育
灵山卫社区教育中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灵山卫社区教育学院。学院整合社区教育资源,重点引入驻地高校资源,打造家、校、社区一体服务。学生放学后,由校车接学生们到社区教育学校的“四点半课堂”,课堂结束后再由班车送其回家,四点半课堂具有公益性,不收取任何费用。
(2)汇集多方资源,提供优质的师资和一流的教学环境保障
毛家山社区“四点半课堂”由黄海学院国学院具体承办,辛洪涛博士组团打造国学特色服务团队,在四点半课堂工作中突出国学教育特色,硬笔书法、软笔书法每周开课两次,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充分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
窝洛子社区“四点半课堂”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选派的大学生任教,开展“学业+拓展”模式,在对小学生课内作业进行辅导的同时,组建科普、手工、安全、趣味等拓展小组,增长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在硬件方面,社区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流教学的环境以及VR体验中心等科普馆,让孩子们随时随地感受高科技为我们带来的生活变化。
1.项目简介
薛家岛街道在发展社区教育过程中,结合辖区实际,探索“一校一社工”的社区教育创新保障模式。“一校一社工”是薛家岛街道联合青岛理工大学、青岛西海岸新区社会治理中心开展的以大学区为背景的社区教育管理保障创新性项目。本项目已先后开展活动200余次,受益人群达到12000余人。
2.实施措施
建立社会各行各业专家、家长、学校教师、专业学生等共同参与的专业社工保障机制。“一校一社工”项目的全面开展,首先需要解决专业社工来源问题。经过实践和探索,薛家岛街道的社工队伍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成立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培训中心,聘请具有多年社会工作教学经验和具有社工师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开展社会工作专题讲座、实务技能工作坊、校园现场指导、专业咨询、服务评估等工作,有力支持学校和社区社工人才的培养。二是吸纳在校大学生加入社工志愿者队伍,将中小学和社区学校作为高校社工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和实践平台,使他们在实践中服务,在服务中成长。三是招募学校在职教师、各行业专家家长,对他们进行轮值培训,使其逐步具备社会工作专业助人理论和方法。四是聘请各行各业社区能人,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专业技术人员等。经过层层遴选,目前街道专业社工队伍已达100余人,涉及各领域、各行业,为大社区教育模式深入开展储备软实力。
建立目标导向机制,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一校一社工”活动将高校志愿者资源和社会需求精准对接,把学生需求放在首位,达到关心关爱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比如在疫情防控期间,邀请由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优秀学生志愿者组成的“社工小课堂”工作小组,开展“一对一”线上辅导,提供包括学科课业辅导、学习习惯养成、心理情绪疏导等一系列定制化地服务。
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保障。通过邀请教育专家以及与各学校的名校长、名师联动等形式,为家长们答疑解惑,为科学育儿打下良好基础。另外,积极发挥家长社工的特长,举办“家长老师”小课堂,架起家校之间的桥梁。
与社区治理等领域多方联动,形成多元深入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各社区以“社工课堂”为抓手,将社会工作广泛嵌入社区治理中文化治理、议事协商、居民自治、智慧社区建设等各领域,打造多元深入的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各社区学校先后开展包括垃圾分类、环境绿化美化、文化艺术、安全知识、暑期公益、家庭教育、悦享读书等七大类型的社工课堂,优质资源共享,打造多元共治和多方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有效促进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各类社工课堂活动的开展,形成了多元深入的多层次保障体系。
多方结对,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打造多元共治和多方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街道与学区搭梯子,辖区内各学校结对子,各社区学校与理工大学、辖内中小学、幼儿园、校外机构达成共联共建单位40余对,联合举办各类活动60余场。涉及家庭教育、心理辅导、互联网+教育、生活技能、暑期公益小课堂、暑期夏令营等各方面、多领域。参与的社工队伍有大学教授、大学生、学校校长和老师、校外机构专业教师、家长、社区工作人员等,社区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为多方协同育人的区域教育发展格局,探索了新手段,打造了多元共治和多方协同育人的区域教育发展保障新格局。
青少年社区教育多元管理保障模式是青少年社区教育能够顺利运转的一切方法、措施的总和。其模式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保障体系,包括利益主体、权力结构、发展动力、运行机制、监督机制等内容,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只有建立起良好的青少年社区多元管理保障模式,才能使青少年社区教育顺利运行。青少年社区教育多元管理保障模式,主要包括政策法律约束机制、目标导向机制、多元化管理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资源整合机制以及评估激励机制。
国家对青少年社区教育管理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赋予青少年社区教育组织、执行机构一定的权利,以保障青少年教育权益的实现。各地方政府应建立符合当地青少年社区教育管理实际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实施细则,明确社区教育机构的组织、管理范围及职权范围,并在内部形成有效的内外监督制度。
目标导向机制的建立,能够明确青少年社区教育管理机构的教育内容和发展方向,能够激发其教育活力和教育动力。确立优质的教育管理目标,可以全面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通过组织一系列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可以使青少年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丰富体验、提升能力,也让社区成为青少年接受良好教育的第二所学校。
营造科学的管理体系,将教育管理由政府管控逐渐过渡为由政府主导,社区、教育机构等共同运作的多元化青少年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在这种创新型新教育管理体制的模式中,政府不再承担具体工作,而是对社区教育的发展起到带领、引导、支持、服务的作用。社区学校、社会教育机构、青少年服务团体、社区义工等组织的教育作用应在各地政府的引领、支持下不断加强。创新青少年社区教育管理的组织管理体制,建立多元化的管理机制可促进全社会的教育组织、教育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加大青少年社区管理体制的多元一体性。
整合资源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现有的社区智力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应整合辖区内的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课外培训教育、艺术培训机构等各级各类学校,以及联合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体育场、国防教育基地等辖区共建单位,形成教育合力,为辖区内青少年的学习、锻炼、社会生活提供需求,为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服务。
建立有效的评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督导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问题诊断功能和目标调节功能,对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从而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同时对已建立的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形成良好的评估激励体制,以确保青少年社区教育安全、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
从目前来看,社区教育经费的筹措渠道较为单一,其来源主要依靠政府专项拨款。但青少年社区教育的项目种类较多,资金投入量较大,只靠政府资金投入远远不够,而需多种渠道广泛筹集经费。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可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面筹措社区教育经费,确保经费渠道畅通,为社区青少年教育提供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
应定期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专业化的教育培训,使社区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更新其知识结构,拓展知识范围,提高教育能力。同时,应引导社区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加强青少年社区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通过对青少年社区教育的调查、统计、研究等方法得出结论,将正确的理论进行推广,以指导现实工作,减少实际工作中的盲目性和盲从性,从而有效推进青少年社区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进程。
少年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少年盛。想要发展好教育事业,在做好校内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青少年的社区教育。应充分利用好社区这一便捷、优质的教育资源,发挥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同时,利用好社区教育这一重要抓手,丰富教育场所和手段,提高教育水平质量,将有利于完善我国的青少年教育体系,更好落实“双减政策”。虽然,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社区教育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但青少年社区教育凭借其设施完善、服务优质、教学便捷、内容丰富的巨大优势,一定会助力青少年的茁壮成长,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发挥更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