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与动物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医学伦理教育

2022-11-25 14:40周欢李响许宁
关键词:医学生伦理共同体

周欢,李响,许宁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2)

现代环境理论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关于人与动物的一种伦理观,提出了“生命共同体”的概念,概念强调弱化“人类中心论”思想,人类只是生命共同体的一员,在与动物、自然的维系关系当中应该构成“相互依赖”体系,而非“人类主宰”体系。也就是说,任何人、动物均是平等的成员,共享着自然资源[1]。固然,在人类进步的文明史发展中,人类对于伦理的思考最初都是以人类中心为基础的,随着道德进化、思想升华、对环境的重视,伦理不断向动物拓展,伦理教育不断向“人与动物生命共同体”的构建方向延伸[2]。生命共同体理念对于伦理教育起到核心思想的指导作用,而在医学伦理学教育当中,由于学生对动物伦理学知识的欠缺、对实验动物福利认识不够全面,时常出现态度冷漠、伤害动物、操作粗暴等行为,将“人与动物命运共同体”观念融入到伦理教育当中,对于正确引导医学生树立保护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

一、医学动物实验研究伦理规范现状

动物实验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条件,对医学事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动物实验是医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重要获取途径,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医学生了解生命和感知生命的重要渠道[4]。根据人与动物生命共同体的思想理念,人与动物是“相互依赖的”,因此,在医学动物实验实践中应贯穿伦理教育,培养学生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引导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养成规范的伦理习惯。尽管我国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逐渐重视伦理教育,但医学伦理教育仍不完善。

1.医学研究中动物伦理规范不足。目前,我国动物医学相关研究中动物伦理审查不充分,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动物伦理意识明显不足。林加西对2008~2018 年关于“鼠”的777 篇文章的研究显示,仅10.55%的文章写明实验经过伦理审查,仅2.96%的文章注明实验过程遵守“3R 原则”,仅1.80%的文章注明获得伦理学审查编号。交代饲养环境、完整叙述动物麻醉步骤和方式、动物处死方式的均未超过62%[5],说明我国医学伦理教育任重道远。

2.医务人员医学伦理认知不足。医务人员医学伦理认知整体不足,对规培生、研究生、护理人员、药师、专业技术人员等调查发现,近50%的人未接受过专业的伦理培训,近40%的人不知道所在医院已设立伦理委员会,医务人员对伦理法规知晓率不及30%[6],科研需要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批知晓率不及40%[7],且超过30%的医务工作者从未向伦理委员会提出过任何申请[8],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和二级甲等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在伦理规范的知晓率和伦理培训情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3.医学动物伦理价值融入缺失。目前,我国医学伦理没有与中国伦理文化、道德传统及医学实践深入结合,导致出现理论困惑和现实两难的现象。中国与西方人的区别在于“伦理人”和“经济人”的区别,中国人重视情感而西方人重视理性,价值观则为伦理弱化导致的问题提供突破口。将中国伦理文化和价值观融入医学伦理,为医学实践提供支持,生命文化是一个很好的价值融入点[9]。

二、建立“人与动物”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伦理教育价值

生命共同体理念有两个表述:一是“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二是“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10]。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概念,着眼于人类与自然,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共存共荣关系进行了科学的阐释,对于人与动物生命共同体作为人与自然统一的一部分,也是医学伦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对动物伦理教育的理念包含动物福利、动物权利等,在动物伦理教育当中强调尊重生命、物我等同,这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自然观与主旨是相一致的。在地球生命共同体中任何动物均是平等的成员,自然对于人和动物来说是共享的,同时,人与动物之间还建立了相互适应、相互依赖的共存关系,在生命共同体中,人的存在、科学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动物及其他生物。因而,在伦理教育当中注重动物伦理理念内涵,灌输“生命共同体”意识,对于医学事业进步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加强动物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传播人与动物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伦理教育是塑造正确动物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大学校、社区和家庭的立体式教育方式,帮助和传播人与动物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理念和新观念。伦理教育融入到实验实践环节,与实践关联,更贴切地引导和教育医学生正确对待实验动物,养成规范的动物伦理习惯和伦理意识。设立义务宣讲、公众号推送、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教育宣传方式,正确引导医学生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因此,加强动物伦理教育是传播人与动物生命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2.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观的载体。动物实验是实现医学发展、科学进步的重要方式,实验动物是人类研究疾病的重要受试者,从伦理教育的角度规范医学生的实验操作,建立标准化的伦理操作规范,保障实验动物的基本福利。加强动物伦理学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和人文素养,使其能够用善良的情怀善待实验动物,将人与动物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理念渗透到医学生伦理教育当中,增强医学生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更有利于发展动物实验,增加医学生的实验兴趣。

3.保障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动物福利的落实。科学研究表明,动物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受到实验的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在动物伦理教育当中,加强对动物福利的解读与剖析,引导学生掌握人与动物生命共同体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感受和注意动物的紧张、恐惧和激惹状态的变化,能够保证科学研究的准确性。依靠伦理教育当中对于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严格要求,能够保证实验动物的动物福利落实,若缺乏伦理教育,则可能出现学生缺乏动物伦理相关理论知识,造成故意激惹实验动物、残忍处死动物、虐待受伤动物等戏谑行为,违背伦理道德,降低了医学生人文素质,导致医学生冷漠无情的不良后果等。

四、“人与动物生命共同体”视角下的伦理教育的建议

生命共同体思想中蕴含着动物伦理观,其伦理依据来源于动物福利、动物权利及中国古代儒家动物伦理。生命共同体思想既糅合了中、西方动物伦理的先进之处,又进一步弥补了两者的不足,最终成为新时代中国动物伦理的实践指南和有效的价值体系,对当前伦理教育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1.以生命共同体思想指引变革实验动物观念。这里的实验动物观念是指医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对实验动物的理解和看法;实验动物行为是指医学生对待动物的具体动作和行为。将生命共同体思想内化为先进的动物观念,外化为具体的动物行为实践。我国每年用于科研和教学的实验动物数量庞大、实验方式多种、所需实验动物总量达到4 000万只[11]。因此,在伦理教育中,给与医学生强烈的“人与动物”生命共同体的思想意识,多重塑造动物独特的生命价值观,尊重实验动物快乐生活的权利,重塑人与动物是生命共同体的新观念和大局意识,培养医学生要积极遵守“3R”原则(减少、替代和优化),不断创新实验技能和操作步骤,减少、替代和优化动物实验及对实验动物造成的伤害,科学地设计实验流程,合理地计算应该使用的动物数量,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

2.以生命共同体思想加强医学生动物伦理教育。长期以来,动物福利论与人类中心论在伦理教育中的矛盾关系始终存在,而生命共同体思想强调任何动物均是平等的成员,自然对于人和动物来说是共享的。同时,人与动物之间还建立了相互适应、相互依赖的共存关系,在生命共同体中,人的存在、科学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动物及其他生物,使得多年以来的矛盾思想有了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动物伦理教育当中融入生命共同体思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改善实验动物福利资源。

3.以生命共同体思想加强医学实验科学合理与规范。在伦理教育当中,采用技术创新、实验操作手册制定、法律条文约束等行为,有效地加强动物实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伦理教育中融入自然共生共存共荣的思想基础,有助于医学生理解动物实验的内涵,同时对实验动物加强管理、合理善待、道德约束及人文关怀。生命共同体让医学生产生同理心、怜悯心,对于实验结果的科学合理、实验过程的创新与规范,都有积极向上的作用。

伦理教育对于规范医学生的动物实验操作技能、保护动物意识、增强医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影响深远,加强医学伦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人与动物生命共同体”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创新理论,对于优化中国伦理学教育,提高医学生医学水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虽然短期内两者融合还缺乏一定的实践基础,相信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奠基者为促进伦理教育的进步不断开拓和进取,必将取得更多的成就。

猜你喜欢
医学生伦理共同体
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爱的共同体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