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面质量观助力落实“双减”

2022-11-24 10:14吕孝华
江苏教育 2022年74期
关键词:质量观双减家长

吕孝华

全面质量观是指改变以往只关注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的“应试”质量观,将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学业水平以及学业负担等指标充分纳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等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智力与人格、知识与品德、科学与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学校坚持全面质量观,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五育”并举,指向学生的终身成长和个性发展;集认知、启智、塑品于一体,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坚定终身成长观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一段关键时期,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青春逆反期。从学生的终身成长角度讲,青春期是学生开始“寻找自我”的过程,是自我成长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同伴、教师的作用一般要明显超过家长,但家庭氛围和父母的包容度又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因此,落实“双减”要从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出发。

一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好习惯成就好人生。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学校要为学生的成长做好规划和统筹。初中伊始,学生面临巨大的转变。在这个转型期,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一系列言行举止的规范,并让学生将这些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初一年级侧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初二年级侧重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初三年级侧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要将养成教育渗透到每一课、每一天、每一学期,有效地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基础。

二是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帮助学生实现“小初衔接”非常必要,“有趣”是良方,要让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内容感兴趣,让学生对学习的方法感兴趣,让学生对班级生活和学校活动感兴趣。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心理,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入手,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演讲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信心和表现欲,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研究,做一个爱思考的学习者。

三是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学习要经历“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反思”这样一个过程,课堂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要紧跟教师思路,要在课堂上弄懂、学透、练好,而不是靠课后辅导。

二、恪守个性发展观

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认识到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如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呢?

一要做到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校教育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个体的成长,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适合的教育,激发学习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找到自我成长的激发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学校要抓住这样的契机,开发更多个性化在线课程,让网络成为学校,终端变成课堂,让学生在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我、成就自我。

二要实现自主学习。学校要整合课程资源,建立丰富的线上线下资源库,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给学生更多成长的跑道,让特点成为亮点。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中充分展示自我。

三要实现多元评价。学校要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改变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评价与增值性评价。同时,通过聚焦核心素养的情境化、游戏化、体验式的活动,让一部分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找到自信,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树立协同育人观

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事业。学校、家庭、社会虽然教育方式不同,但围绕学生的智慧生成和人格发展有着共同的追求,应各司其职、协同育人。学校要善于挖掘、整合、利用资源,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拓宽家校社联系渠道。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更应互信互助,互融互补,协同发力。如何让家庭更像家庭、学校更像学校,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系统呢?

一是要发挥学校教育引领作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是最密切的,要让家庭教育更科学,更符合学生成长规律,需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可以通过聘请心理专家、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开设讲座或开展团体辅导等,科学指导家长亲子沟通、理性看待青春期孩子的逆反问题;每学期开展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家长会,由校级领导、分管主任等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给家长指引方向,让家长少走弯路。

二是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积极探索家校共育的新机制,从顶层设计入手,打造家校共育的合作系统。向内,对教师强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提升教师家校沟通的能力,指导教师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成立“家委会”“家长学校”,设置“家长讲堂”“家长开放日”,开展亲子活动、家访活动等。向外,利用家长资源,成立“家长互助中心”,请优秀的家长现身说法,建立家长微信群,随时分享育人的成功经验。

三是开发社会资源教育功能。培养学生成为关心社会、关爱他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做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等,开阔视野,提升社会责任感。

四、铸就幸福工作观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在心理上、精神上表现出来的愉悦感、自我实现的程度。如何让教师充满职业幸福感,带领学生快乐成长,助力“双减”落实呢?

一是要体谅“双减”之后教师的辛苦。要千方百计为教师的工作创造条件,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想方设法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为教师办实事,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要切实树立“重实绩”的思想,力戒形式主义,减少为反映过程管理而要求的各种留痕行为,力避为管理而留痕,将工作的重心直指工作实绩。同时,要尊重教师管理学校事务的权利,听取教师意见,接受教师建议,让教师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

二是要提高教师的课堂幸福感。教师自己要具有丰富的精神生命,才可能带给学生丰富的精神生命。当教师具有了自主自觉、主动发展的意识并在教育教学中创造性工作时,才能用自己的示范把学生引向成长的彼岸。高质量的课堂是教师幸福工作的内在要求和精神追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教育价值,才是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

三是要给教师减负增效。减负,就是要把那些与教育教学工作关系不大的评比、检查、打卡、点赞等形式主义的活动减下来,尽量别去打扰教师研究教学、研究学生,让教师专注于教书育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效,就是要鼓励教师多开展创造性劳动,如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实验、修改完善教案、整理学生错题集、与学生个别交流等,这些创造性劳动能大大增强教育教学的成效。

落实“双减”是面向未来人才培养、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变革的重大契机,这需要全社会转变教育观念,要真正从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出发。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以静待花开的耐心和慧眼识金的智慧守望学生成长。要让学校教育回归宁静、回归常识,坚守全面质量观,遵循育人规律。通过政府、学校、家长三方共同努力,“双减”政策才能真正惠及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

猜你喜欢
质量观双减家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基础教育质量观“三问”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家长请吃药Ⅱ
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机会公平问题的思考
犯错误找家长
“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及其路径分析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