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大观念教学

2022-11-24 10:14
江苏教育 2022年74期
关键词:观念知识点素养

张 华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拉开了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我认为,本次改革带给课堂教学的最大改变是: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观念教学。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提出,“惰性知识”(inert knowledge)对心灵发展非但无用,反而有害。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和应用的只有“概念性理解”,即大观念。因为核心素养体现出人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所以大观念教学应是素养本位导向下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

当前,我国教育实践界诞生了一系列以“大”为定语的概念,如大单元、大任务、大项目、大情境等。这里的“大”绝不是指内容多、范围大或是时间长,不是简单地把原来几个单元的“知识点”汇总为一个大单元,而是指能够帮助学生“强而有力”地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因此,大单元、大任务等概念的本质都是大观念。换言之,若没有大观念的理解与应用,其余的做法很可能会流于形式,只是让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给教师和学生徒增麻烦。只有当学生理解了学科大观念,形成了“专家思维”和“复杂交往能力”,他们才可能成为信息时代“负责任的创造者”。

为什么必须以大单元和大任务等方式组织大观念教学?因为人的“概念性理解”不是像掌握“知识点”那样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从不同角度反复探讨,在多种情境中反复使用进行确定,整个过程至少要花5~8 周时间。用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话来说,倘若一个内容值得研究,那它就值得深入研究。因此,大单元和大任务等方式是发展大观念或进行“概念性理解”的前提条件。

所谓大观念教学,是以学科大观念为核心内容,以学科实践为主要过程,以发展学生“概念性理解”与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大观念教学倡导“新三维目标”:一是大观念,即一门课程必须存在少而重要、强而有力、可普遍迁移的“概念性理解”,事实上概念不能仅通过分析经验获得,因而需要教师明确提出;二是新知识,即与大观念建立内在联系,并得到应用的关键学科事实或知识;三是新能力,即把一门课程的大观念及相应知识技能运用于真实情境、完成真实任务、从事真实实践的能力。在大观念教学中,一切知识、技能都变成了手段,成为发展“概念性理解”的工具。因此,“概念性理解”是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而惟有大观念教学才能把这三种“高阶思维”汇合并发展起来。

愿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能使自己成为“观念型教师”,让学生成为“观念型学生”,在课堂上持续诞生精彩观点、创造美好思想。

猜你喜欢
观念知识点素养
第十二页 知识点 静候“18”
第十页 知识点 教-8教练机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坚持系统观念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风水”观念在《金翼》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