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教育切入培养幼儿的习惯、兴趣和能力

2022-11-24 09:51江苏盱眙县维桥乡中心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蚕豆幼小笔者

◇宋 丽(江苏:盱眙县维桥乡中心幼儿园)

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为的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的是“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为的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幼小科学衔接是多维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及其附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是幼小科学衔接的工作指南和行动纲领。

一、幼小衔接现状调研

就幼小衔接方面的现状、需求等问题,笔者一行三人于今年暑假对盱眙县维桥乡中心幼儿园附近的四所幼儿园和四所小学一年级进行了抽样调研。通过座谈会、研讨交流、实地察看等形式了解了幼儿园老师的困惑、幼儿家长的需求,听取了小学老师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发现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有改善,也有待改进。

据被调研的部分家长反映,他们让幼儿提前学习拼音与计算,主要是根据过往家长的传统经验。他们自认为小学一年级的拼音和计算在入学一周后会大量出现,怕幼儿一下子难以接受,所以就私下里联系了托管班,变相地提前学习了小学拼音、数学思维、英语口语等。这样做的结果感觉幼儿的知识似乎比原来多了,但幼儿和家长都觉得累。

据被调研的小学低年级一线老师反映:“双减”落地一年多来,提前学拼音和计算的学生才上一年级时抢答快,但学习态度不太认真,有的学生还有翘尾巴的现象,总想露一小手。这些学生两三个月后常有江郎才尽的感觉,也没看出多少优势来,最糟糕的是有的学生在上一年级前所学的拼音有点跑偏,纠正起来比教新的还困难。相反,那些没有提前学过计算和拼音的学生反而更有潜力,他们的进步更快,态度也更端正,学习激情也更长久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科学地解决呢?

二、幼小科学衔接的策略

幼小科学衔接已经受到国家、家庭和幼儿园及学校的高度重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在“把握重点”中指出,幼儿园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在“尊重规律”里指出,要“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笔者是幼儿的管理者和一线教学者,想结合工作实践从习惯、兴趣、能力三个方面重点围绕幼儿科学教育教学说三点。

(一)爱科学,心存规则,从小培养观察习惯

先说说心存规则吧。孟子说:“不以规则,不成方圆。”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说:“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居里夫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她不为荣誉所累,受到全世界的尊重。

说到观察习惯,笔者想到了达尔文。小时候的达尔文是个“不务正业”的皮猴子,上树观察鸟孵蛋,趴在草丛观察甲虫游戏,观察让他意识到维多利亚时代的动物起源理论都是错误的。皮猴子的观察,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达尔文写的《昆虫记》成了中小学生的必读书。

无论是历史的回答、学者的回答还是实践的回答,无论是科学领域还是其他方面,做人、做事都要有规则意识,心存规则,才能成方圆。从小培养观察习惯,是良好习惯的一部分,是幼小科学衔接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区域游戏活动、课程实施、互联网+等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举例来说,笔者在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教学科学课《一篮蔬菜》时是这样设计的:

讲规矩。笔者从家里带来了不同品种的蔬菜,让幼儿观察蔬菜,说出蔬菜的名称。幼儿一听说看蔬菜、说蔬菜,都一窝蜂地围到了台前,这课还怎么上呀?于是笔者先带幼儿做了“坐坐好”的游戏,在笔者的动作示范下,幼儿们拍拍手,点点头,不讲话,坐坐好。接着笔者为幼儿讲了“爱因斯坦与三个小板凳”的故事,告诉幼儿上课要坐坐好,做作业要做好,做人更要做好,在幼儿园应这样,上小学也要这样,现在这样,将来也要这样。

学观察。观察是探究科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有直接观察、间接观察之分。肉眼观察就是直接观察,放大镜观察就是间接观察。笔者在教学《一篮蔬菜》时,先让幼儿肉眼看实物,说说这一篮蔬菜各叫什么名字。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笔者带来的有辣椒、土豆、黄瓜、苦瓜、青菜、大白菜等。接着,笔者让幼儿说菜椒和青椒的区别,在表述中,有的幼儿从形体上做了区别,有的从菜的味道上做了区别。有观察还要有比较,在观察中笔者还通过不同解剖面让幼儿观察蔬菜横切面、纵切面、斜切面的不同以及相似的蔬菜的内外差别等。这里的观察,有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的结合,有比较观察与解剖观察的结合,有顺序观察与侧面观察的结合等。小学一年级科学课里有《观察和记录的方法》一课,主要是观察叶子的,那里还有许多挑战观察力的方法,幼儿园老师可以到小学看看、听听。

幼儿园教学许多时候是“玩”的,但这个玩有讲究,不是随心所欲的。教幼儿讲规矩、学观察,他们在幼儿园做到位了,到了小学才能定下心来,才能看得清。

(二)爱科学,积极进取,从小感知实验乐趣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说,科研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和进取。他做科研,投入的是“百分之百的精力与情感”。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很小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丁肇中爱实验,是世界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

人的成长离不开实验,格物致知,探究事物原理,离不开实践——虽然实验不全等于实践,但实验却可以尽可能地接近现实。笔者在幼儿大班第二学期综合课上曾为全园教师开设了“了解小学生的生活”观摩课。课上,笔者首先通过抖音方式,在家长群、在园内智慧教室里为幼儿播放了与《幼儿画册》第2 册10 到11 页及第3 册第3 页类似的小学生生活画面,激发了幼儿和家长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愿望。接着组织幼儿和部分家长参观了笔者所在幼儿园附近的盱眙县维桥中心小学一年级科学、语文和数学课堂,各用半堂课时间观看了小学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另外的时间里还参观了小学一年级学生洁净整齐的作业本和他们的科技手工作品等。从维桥中心小学回来后,笔者挑选部分愿参加实验的幼儿,经家长同意后,进行了幼小衔接系列实验:假想他们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在25 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能保持积极稳定的良好情绪,学会在课上如何树立时间观念,如何对待喝水、如厕等生活的自我管理等。这种实验一定是渐进的,可以从15 分钟试起,逐渐加长时间。从笔者所带的大班第二学期班级来看,大多数幼儿还是可以接受的,并且他们也乐意接受这类挑战和实验。在实验中,笔者还结合《我会静悄悄》的科学课,让幼儿用可发声的玩具、餐具、工具等来分辨好听的和不好听的声音,说出听到这些不同声音的不同感受,引导幼儿发音要适当。

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幼儿似乎不太配合,他们有的喜欢做小动作,有的喜欢随便插话,这是幼小衔接实验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幼儿年龄小,变化有个过程,无须着急。《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指出,“对注意力不集中或不持久的幼儿,通过适当的方式吸引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对幼儿的提问及时予以回应”,往往就是最好的吸引。

(三)爱科学,亲身体验,从小练习实操能力

与科学相关的实操能力有很多,如理解能力、设计能力、论证能力、决策能力等。钱学森在小学低年级时用废纸折的飞镖,总是比同学的扔得远、投得准。原来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特别规整,所以投起来阻力小;他又会利用风向和风力,小小年纪就能领悟到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大概就是钱学森从小就练就或表现出来的设计能力、决策能力吧。

笔者在教学中班上学期科学课《种蚕豆》时,利用了园内种植区域的一块空地。在老师、家长的配合下,幼儿带来了铲子、喷壶、耙子等劳动工具,在种植区域里挖坑、放蚕豆、盖土,用喷壶浇水,幼儿自己种植,老师观察指导。怎样才能让蚕豆长得好呢?平时,笔者引导幼儿在适当的时候为蚕豆浇水;蚕豆出芽了,笔者又引导他们观察蚕豆何时发芽、何时长叶、何时开花、何时结果等。幼儿在实操过程中初步了解了蚕豆应该在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管、什么时候收。在劳动中,他们不仅认识了种植工具,更萌发了爱劳动的情感,学会了许多劳动技能。《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指出,要“强化以儿童为主体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为每个儿童搭建成长适应的阶梯”,《种蚕豆》这类科学课的设计与教学,就是富有儿童气息的探究和体验。

2021年10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在“家庭责任”中明确要求,要“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笔者上过科学课《种蚕豆》,当幼儿收获蚕豆之后,笔者通过家长会,介绍了蚕豆酱制作的过程,重点介绍了蚕豆打碎拌成豆泥压酱坯的过程。教会了家长以后,引导家长和他们的孩子共同完成蚕豆酱的制作。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知道了蚕豆酱是以蚕豆和面粉为原料酿造合成的,有的家长和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还创造性地加入了黄豆,让蚕豆酱更香、更好吃。

三、结语

总之,幼小科学衔接的策略是多维的,从科学教育切入,培养幼儿的习惯、兴趣、能力,只是衔接的例证。由此及彼,向纵深处开拓,仍需我们教育者去探索。

猜你喜欢
蚕豆幼小笔者
蚕豆花开
老师,别走……
且将蚕豆伴青梅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蚕豆大嘴巴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基于蚕豆产业链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