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娣
患者,女,15岁,因“凭空闻语,感被议论1年”于2018年8月1日就诊。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凭空闻语,听到两个女生在说她,变得敏感多疑,别人在一边聊天,也认为是在议论她。感有人在跟踪监视她,要害她。情绪不稳,暴躁易怒,院子里小朋友在玩耍,也会无缘无故冲下去骂人家,甚至从楼上丢东西下去。家人认为其不正常,故在中考结束后带至我院就诊。既往史:无特殊。个人史:排行第二,病前成绩好,性格温和,与老师同学关系好。家族史:姨妈自杀身亡,具体情况不详。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头部CT、心电图等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接触差,引出言语性幻听,查及被害妄想及关系妄想,情绪不稳,易激惹,情感反应不协调,病理性意志活动增强,无自知力。考虑诊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给予利培酮1~3 mg/d治疗3周,仍有幻听,心慌、坐不住,睡眠差,调整为4 mg/d,加用苯海索4 mg/d、艾司唑仑1 mg/晚治疗。3周后复诊,声音有所减少,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存在消极观念。面部表情呆板,行动迟缓,继续予利培酮4 mg/d,加用舍曲林50 mg/d改善抑郁,由于患者使用利培酮有效,但锥体外系反应明显,将苯海索调至8 mg/d。1月半后复诊,查及思维化声,感被害,存在感知综合障碍,经常照镜子,认为自己的脸变形了。记忆力差,月经不规律,已办理休学。考虑患者为15岁青少年,从安全性考虑,逐渐将利培酮减量,同时加用帕利哌酮,一周后停用利培酮,帕利哌酮逐渐加量至9 mg/d。换药后治疗1个月,患者幻听消失,未再提及脸部变形的事情,情绪和睡眠改善,舍曲林和艾司唑仑已全部停用。之后每月随访1次,服用帕利哌酮9 mg/d,苯海索4 mg/d,病情稳定,情绪可,记忆力、注意力较前有所改善,月经正常。2019年6月开始将帕利哌酮减量至6 mg/d,停用苯海索,9月开始复学,目前能在学校正常学习,人际关系可。患者表示害怕打针,以后读大学,需要住校时会考虑换成长效针剂。
帕利哌酮是利培酮的活性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有较强的多巴胺D2、5-羟色胺(5-HT)2A、α2、D3受体阻断作用,同时可以阻断5-HT7受体,可以缓解阳性症状、改善认知和情感症状及调整昼夜节律和睡眠结构。该案例患者主要以阳性症状为主,既往使用利培酮精神症状部分缓解,但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加量困难,考虑到帕利哌酮源于利培酮,但优于利培酮及其用药的便捷性及隐匿性,因此选择换用帕利哌酮治疗。换用帕利哌酮后该患者幻听、感被害等阳性症状得到控制,抑郁情绪缓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改善,治疗依从性提高。可能机制为:通过阻断受体,促进前额叶和扣带前回乙酰胆碱的释放,达到对社会认知的工作记忆、注意力等方面的改善[1];或阻断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HT能神经元突触前膜的α2受体,促使更多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HT释放入突触间隙,从而获得抗抑郁效果[2],还可以阻断5-HT7受体改善昼夜节律和睡眠结构。在不良反应方面,帕利哌酮与D2受体结合的快解离特性使得内源性多巴胺有机会与受体结合,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明显降低药物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及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生率。该患者因为使用利培酮4 mg/d时锥体外系反应明显,月经不规律,导致加量困难,换用帕利哌酮后不良反应减轻,月经也未受到影响。
使用利培酮疗效不佳的患者,可以尝试换成帕利哌酮治疗,这改变了以往的思维模式,即使用某种抗精神病药治疗效果不佳,换用实际有效成分相同的其他药物不合理这种传统思维,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