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2-11-23 12:15李世平管建良
体育教育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双减青少年

李世平,管建良

(1.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2.哈尔滨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这是党和国家面向“十四五”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的又一大重要举措[1]。近年来,随着家庭收入增长、思想观念转变、体育中考分数调整,以青少年为主要群体的体育培训需求旺盛,并呈现出体育需求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和多项目的发展趋势。“双减”政策下我国学科类培训机构将面临政策壁垒、被限制市场准入,在各培训机构积极进行转型的情况下,我国体育培训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2]。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对我国体育产业、体育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是我国体育产业正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为手段,推动体育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效率最佳化和价值最大化发展[3],但我国体育产业内部结构仍然面临失衡问题,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有利于我国体育产业转动力、增产值、优结构。另一方面是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问题突出、学校体育夯基作用不强,学校体育政策、内容、发展形势单一化,且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不足,满足不了青少年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4]。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在满足学校体育课后延时服务需要、社会体育教育需求,以及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体育教育一体化具有一定的作用。目前我国学者对于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如何治理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乱象问题[5-6]。“双减”政策下,国家对教育培训业提出新的要求,解读“双减”政策,理清“双减”政策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的影响,提出“双减”政策下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双减”提出的背景与内涵解析

1.1 “双减”政策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正迈向更公平、更均衡、更协调、更全面、更创新、更优质、更可持续、更安全的高质量教育阶段[7],但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就教育投入视角而言,居高的家庭教育成本,造成家长教育焦虑常态化,不仅降低了家庭消费水平,也影响了家庭劳动力供给与家庭人口数量;就教育产出视角而言,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体质差,小眼镜、小胖墩、脊柱侧弯等情况普遍存在。此外火热的校外培训市场,带来的却是教育的逐渐资本化,脱离了教育的本质。过度追求学历,势必会造成“内卷”效益严重、中职高教育体系缺失、人才结构失衡,未来将对我国人力资本产生不利影响。“双减”政策的颁布无疑是回归教育本质,注重学生健康成长,减轻家长负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重要举措。

“双减”政策在减轻校外培训方面,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培训进行分层管理,这极大肯定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对学生、学校及社会的作用。校外体育培训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缓解学习压力、学习体育专业知识,也可以弥补学校体育教学能力不足,是满足学校购买校外服务的重要渠道,更是完善生活性体育服务体系、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带动相关就业的重要动力。

1.2 “双减”政策的内涵

(1)增强学校体育作用。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我国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学校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达到育德、育智、育美的作用,近代中国教育家蔡元培就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次在智育”的体育思想[8]。长期以来,由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造成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时间不足,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窘境。“双减”政策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管好教学秩序、教学评价,无疑给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促使我国学校体育回归教育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依托学生、学校、场馆、竞赛,也是多种体育消费的基础条件,比如参与型消费需要体育技能,观赏型消费需要体育知识,随着家庭收入水平上升和家长的健康意识增强,青少年校外体育也将会兴起[9]。我国体育培训产业,特别是以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存在的中小微企业,应充分把握青少年对于体育教育的需求。

(2)拓展课后服务渠道。扩展学校体育的课后服务渠道意味着我国学校体育要充分盘活现有社会体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优质体育教师、退役运动员、校外体育场馆提高我国学校体育育人水平。在国内,引入课后服务在于解决家长下班时间与学生放学时间错配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对此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文化、制度和技术解决方案[10],而我国对于课后服务体系的建设仍需完善。“双减”政策要求拓宽课后服务渠道,允许社会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有利于校内校外的资源共享、资源共建与资源共治。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允许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支持社会体育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普及体育运动技能和有条件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缺少体育师资的中小学校提供体育教学和教练服务[11]。课后服务渠道的扩展,将满足青少年体育培训的需求,并催生出新形式、新模式与新业态。

(3)限制校外培训行为。我国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方向与新任务在于“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随着市场介入和资本辅助,一些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校外培训机构迅速发展。据天眼查大数据统计,2019年新增相关企业数量达到56万家,且2020年前11个月,我国已新增近52万家教育相关企业。早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依法规范、分类管理、综合实施与协同治理,随后各省市都相应出台了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相关政策[12]。“双减”政策的颁布,在于运用行政手段,从供给侧出发,加快学科类培训机构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从需求侧影响学生对于学科类培训机构的需求,达到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4)防止教育资本化。近年来,民办教育机构数量的增加、在线市场规模的扩大、教育广告和营销的盛行、教育机构的积极上市都是教育资本化的具体表现。学科类培训机构以新东方和好未来为例,2016—2021年,新东方的年收入年均增长率为23.67%,而好未来的年收入年均增长率为48.62%。而作为体育教育培训业的第一股万国体育在2019年便从新三板终止挂牌,可见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在资本市场的差距。“双减”政策的实施势必会导致学科类培训机构资本的转移,这也给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投资资金面临相关立法保障不足、资金来源渠道较窄、税收优惠制度缺位、人才严重紧缺、退出机制不畅通等问题[13],造成我国体育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市难的尴尬窘境。“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于体育培训产业的资金投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双减”政策对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的影响

2.1 学生层面:强调体育消费的替代性

“双减”政策下,青少年教育培训消费将会对学科类培训消费产生替代效益,主要体现在消费时间、消费效用的替代。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服务消费时代,由于时间不可存储、不能创造、不可预支、不可复制,时间成为服务消费时代最稀缺的资源,时间的约束性造就服务业发展呈现出“替代”而不是“新增”的特点[14]。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作为体育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生活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限在于学生以应试为导向,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学科类培训上。时间的约束性使得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在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质量与发展效益等方面与学科类培训机构存在巨大差异。“双减”政策下,国家倡导青少年更多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当中,在“双减”的同时带动“双增”,在减轻校内课业负担的同时,给学生腾出更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15]。

微观经济学认为,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到的满足程度,包括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并且具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培训类的消费行为模式相对于其他产品的消费行为模式存在具有巨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消费者与受用者存在分离。由于青少年并无实际收入,因此需要家长购买培训服务,满足青少年的实际需求。但应试教育导向下,家长盲目追求孩子在文化课学习中的快速成长,违背了青少年学习的发展规律。一方面是家长投入了高额的培训成本,另一方面是青少年过度参与文化课培训,往往造成边际效用递减,综合表现在学生厌学、逃课、抑郁甚至轻生等情况。“双减”政策的颁布,为了满足家长与青少年的培训需求,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将成为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替代选择,具体表现在消费效用的替代效应。 天眼查最新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有37万家艺术类培训相关企业、66万家体育运动类培训相关企业,“双减”政策发布以来,以上两类培训相关企业新增了3.3万余家,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9%[16]。

2.2 学校层面:强调校内校外的互补性

“双减”政策发布之前,《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促进和规范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意见》《关于做好课外体育培训业服务监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发布,都表明了相关市场主体与学校、政府要加强合作,实现共赢。特别是在“体教融合”大背景下,相关市场主体与学校主要表现为具有互补性特征,以学校购买体育教育培训业服务为理念,以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社会体育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高指导为手段,既满足了学校系统内青少年对体育竞赛、训练与培训的需求,解决中小学校缺乏师资的需要,同时又扩展了相关市场主体的营收渠道,促进了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迅速,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多分布于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基层政府及社会社团。由于学校体育课程地位不高,学生体育活动不足,使得校外体育培训逐渐发展起来,社会力量经营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则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渐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到2022年,我国学校体育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其中配齐配强体育教师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要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在义务教育阶段要让学校体育课程帮助学生能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其中学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短缺将成为其最大的阻碍因素。一方面对于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仍需相关市场主体提供相应服务,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另一方面是一些新兴项目在社会上发展迅速,比如马术、橄榄球、露营等一些小众运动,学校体育的课程设计与教师技能尚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需要相关市场主体提供相应的体育教师。“体教融合”下,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不仅促进了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部门之间的平衡发展,使得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社会团体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之间相互融合,同时解决传统项目与新兴项目进校园面临的体育教师师资队伍不足问题,更是契合了“双减”政策下我国学校要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和扩展课后服务渠道的发展目标。

2.3 市场层面:强调产业结构的优化性

产业结构的优化在于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包括结构效益优化、转换能力优化两个含义,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两方面内容[17]。“双减”政策下,学科类培训机构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分层管理,将直接有利于培训业结构效益优化,促使培训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同时将间接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最终迈向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效应优化,最终走向产业结构合理化,其主要表现为产值结构的优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国K12教育市场呈现逐渐上升趋势,2019年我国K12教育市场规模将为7 628亿元[18]。而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由于学科类培训机构的退场,我国K12教育不管是总体市场规模还是在线市场规模都会面临陡然减少。而对于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的产值而言,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属于体育教育与培训类,截至2020年我国体育教育与培训类总产出为2 020亿元,近年来虽然我国体育教育培训类增加值占比快速攀升,但占体育产业总产出的结构仍只有 7.5%,其中还包括其他体育教育与培训类,间接说明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产值仍没有达到相应的规模。“双减”政策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将会向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比如新东方教育集团就将转型目标瞄向体育教育培训业,一些体育培训机构获得来自新东方的千万投资。在此背景下,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的产值将会增加,体育产业结构也会得以优化[2]。

产业结构效应优化,最终走向产业结构合理化,还表现在就业结构、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转变。“双减”政策下,由于学科类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将面临失业风险,而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将会吸纳更多的就业人数,提高我国体育产业整体就业吸纳能力;由于全面减少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青少年对体育培训产品、服务的需求就会相应增加;由于青少年对于培训业的需求结构将发生转变,会促进相应的生产要素从学科类培训机构向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变。在新一轮的生产要素流通中,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将会优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满足青少年对于体育培训的需求。特别是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体育产业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双减”政策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改革创新的新动力。

3 “双减”政策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面临市场逐利性高、市场组织性乱、市场规范性差、市场服务性缺、市场监管性低等特点[6],阻碍了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发展。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政府要重视、行业要规范、企业要创新,从宏观层面来看,要解决功能定位问题;从中观层面来看,要解决产业要素供给与监管问题;从微观层面来看,要解决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

3.1 宏观层面

3.1.1 发挥教育作用,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发展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但一直以来,一方面是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面临持续下降的局面,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成长成为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一是要发挥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能力的作用。教育部要高度重视、重新定位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的时代价值。特别是在“体教融合”下,把校外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定位为学校体育之外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的又一重要场所,是我国学校体育功能作用的重要补充。二是要发挥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在促进青少年完善健康人格方面的作用。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有利于学生智力、品行、个性的培养,应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三是要发挥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在提高青少年运动技能水平方面的作用。国家体育总局应充分利用青少年体育培训企业建立的竞赛体系,使其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在提高青少年运动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意识,最终扩大群众体育队伍。

3.1.2 利用经济效益,加快实现体育强国目标

我国正构建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成为经济发展动力,通过开拓新的消费领域,使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达到5万亿的目标,但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应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在体育消费中的作用。我国体育消费主要是以实物型消费为主导,服务型消费丰富发展的格局,随着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变迁逐渐显现,体育消费相关功能价值逐渐向感情价值转变。发展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将有利于开拓体育消费新领域,促进体育服务型消费的发展,符合新时代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的大众生活消费方式。二是应充分发挥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在体育产业中的作用。我国体育产业中教育与培训业类总产值偏低,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带动教育与培训类总产值的增加。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体育产业总规模还是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总值的占比均存在一定差距。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有利于提高体育服务业与体育产业总值中的占比,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使之成为体育产业中的新业态。

3.2 中观层面

3.2.1 完善要素市场,形成高质量的要素供给

当前,我国体育要素市场形成较晚,发展滞后,市场主体活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双减”政策下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虽面临新的发展契机,也面临着生产要素阻碍,与传统的生产要素相比,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长期面临着场地依赖严重、专业师资不足、标准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一是降低体育培训场地成本,扩展体育培训场地空间。相关政府机构应降低体育培训中小企业的税收,鼓励当地政府对体育培训中小企业在减免房屋租金、水电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以此来补贴高昂的场地成本;充分利用当前的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特色小镇、文化产业园、废旧厂房改造等新兴消费空间,运用适当的价格引导体育培训中小企业入驻,扩展体育服务场地。二是加强专业师资培养能力,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我国高等院校培养体育人才的作用,在积极培养适合教育系统内的体育教师时,也应该积极鼓励优秀体育人才创新创业发展,更应加强与校外体育培训机构联系,成为校外体育培训从业人员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实习基地。 三是构建标准体育课程体系,增强科学化训练能力。充分利用体育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人才智库,构建适合校内与校外的体育课程体系,以及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体育课程体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强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的科学化训练水平。

3.2.2 制定监管准则,防止低质量的投机行为

“双减”政策下,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应防止不法商人顺应“双减”政策,对青少年体育培训进行资本化运作,致使我国青少年教育培训出现市场竞争激烈化、产业资本泡沫化现象。一是要监管市场服务。在全面深化“放管服”的背景下,相关监管机构要构建市场服务的评价体系,推动我国体育培训中小企业注册登记、注销更加便利化,特别要加强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的资质审核力度。二是要监管市场准入。监管机构应在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等方面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破除不合理的门槛和限制;应推行体育市场黑名单制度,构建体育市场征信体系,促进体育市场诚信治理[19],防止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泡沫化现象。三是要监管市场价格。监管机构需加强对课外体育培训预付费和招生行为的监管,防止体育培训课程价值虚高、并进行虚假宣传、虚假折扣、“焦虑营销”等行为[20]。四是要监管市场人才。当前青少年体育培训从业人员文化、技术水平相对低下,监管机构应积极贯彻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体育教育培训业从业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上岗证。

3.3 微观层面

3.3.1 抓住市场红利,满足主体不同层次需求

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主要是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体育培训机构。“双减”政策的提出,学生、学校两大主体将对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提出新的需求,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要抓住新的市场红利,充分满足主体间的不同层次需求。一是要满足青少年对于小众体育运动技能培训需要。学校体育开设的体育课程趋向单一化、机械化、大众化,依托我国青少年群体形成的体育技能培训市场规模,如攀岩、橄榄球、脚斗士等一些小众运动技能培训市场逐渐变大。二是要满足青少年对于高端体育运动技能培训需要。体育消费具有一定的社会阶层特征,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高端体育消费逐渐增加,比如青少年开始参与校外赛马、高山滑雪等体育技能培训,未来将是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产生价值溢价的重要来源。三是要满足学校体育对于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需要。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等特点,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有待完善。近年来,我国政府正加大力度购买社会体育服务,拥有优质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要积极融入学校体育的发展。四是要满足学校体育对于体育服务体育人才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师资配置不足,满足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需求。比如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游泳教育试点工作行动方案的通知》,指出可以委托或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培训机构提供游泳教育服务[21]。

3.3.2 融合数字经济,推动培训企业转型升级

“双减”政策从需求端对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后疫情时代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应从供给端出发,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数字经济,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出发,推动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一是利用新技术。随着数字技术早已融入我国居民的生活,数字化成为体育服务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要积极构建学生、学校等主体体育数字化服务与体育数字化产品,助力青少年体育培训提质增效。二是发展新市场。从疫情时代到后疫情时代,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飞速增长。“双减”政策下,我国学科类在线市场将面临腰斩。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要积极构建在线体育教育培训市场,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传播渠道,形成一定规模的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市场,利用当前我国学校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加强合作,提供体育教学服务。三是打造新模式。在互联网技术下,催生出了体育O2O(线上对线下)模式。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要整合线上体育教育培训资源,为线下体育教育培训提供服务,更要构建体育全渠道运营、销售、服务等一体化模式,最终打造体育教育电商,实现体育教育培训全链路开发。

4 结语

“双减”政策下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高质量发展涉及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双减”政策下推进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宏观层面,要重新定位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在我国教育事业、体育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从中观层面,一方面要优化行业的关键生产要素,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防止产业竞争激烈化、资本泡沫化现象;从微观层面,要满足相关市场主体对于体育培训的需求,更应融合新技术、新理念,从内部出发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双减青少年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体育产业之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