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音乐艺术类教育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在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逐渐成为许多院校中教学的重点。但是,当前部分院校的声乐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那就是过于重视声乐的实践教学,忽视了声乐的理论教学,从而造成声乐教学的效果不准。因此,我们必须从声乐教学的实际出发,研究出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高我国声乐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在我国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实践而轻视理论的问题已经存在较长时间。教师虽然通过声乐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歌唱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个人的经验及感悟,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过于重视实践、轻视系统性理论知识教学的情况,会导致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从而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兴趣度降低,教学活动很难深入 开展。
对于学生来说,进行简单的歌唱及说话都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如何有效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异?如何理解歌曲演唱过程中所蕴含的原理?毫无疑问,这需要进行专门的声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加以系统化的训练才可以实现。声音的发出充分利用了人体的生理机能,人们通过发音器官的活动作用于空气,从而产生所需的声音。而声乐则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一种规律的总结。如果要想发出特定的美妙的声音,我们就需要充分了解人体发音的部位及有关的发音技巧。正因如此,声乐教学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同时声乐理论教学也是现在许多大学音乐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
声乐理论教学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如声乐的理论性知识、教学方法和歌唱技巧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把声乐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就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而在当前时期,声乐理论的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改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借助先进的声乐理论知识,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否则,教学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除此以外,声乐理论的教学不是将有关知识进行简单罗列,其中还蕴含了对个人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歌唱风格所表达的情感状态和传递的情感信息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将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而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将声乐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融合。
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对声乐的有关理论知识了解不足,在声乐方面的基本知识储备也较为欠缺。他们之所以学习声乐大多是由自身爱唱歌、想唱歌的兴趣所致,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能通过自身的感悟开展有关声乐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在对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尽量以兴趣提升型实践教学为主,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声乐学习实践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初期阶段掌握的有关声乐技巧,而不应过于强调让学生进行有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进行这个时期的声乐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欣赏性地学习自己所喜爱的声乐艺术作品,带领学生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背景、歌曲内涵、艺术风格、特点和表现力等,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应用这些内容。教师如果在教学的初级阶段就向学生进行大量的理论化教学,就很有可能会使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实践及理论中所蕴含的知识。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有关知识。
在对初级阶段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声乐发声原理和技巧,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对有关技巧进行练习。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喜好,在学生所喜爱的歌曲中节选典型片段,让学生进行片段化的演绎性练习。因为这些歌曲的片段中包含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典型的声乐技巧实践知识,所以能够及时地满足学生的歌唱需求,可以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高效率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自己喜爱的声乐艺术场景中,高质量地演唱歌曲。同时,在练习这些曲目时,学生的自信心和获得感也会得到有效增强。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把重点放在对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方面,不断向学生讲解作品背后蕴含的文化、艺术背景等知识,并对其进行充分详细的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思想内涵及艺术表达的核心。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还可以明确理论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声乐知识的初级阶段,就可以充分重视声乐作品本身所蕴含的艺术风格、特点和表现力。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时,教师如果过于重视理论技术的教学而忽视了艺术理论的教学,那么将会使学生出现错误的思想倾向,从而大大影响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学习。所以在声乐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未来的进一步学习和成长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完成了初级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往往已经有了一定的声乐基础,掌握了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就可适当地进行部分声乐理论的讲述,让学生应用声乐理论进行的声乐实践更加顺利。并且在演唱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演唱有一定难度和不同风格的歌曲,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
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声乐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已经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声乐学习习惯,但是对声乐技术的掌握仍然存在不足。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教师就需要调整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实现声乐学习的重大飞跃。学生在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的学习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划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和变化,让学生在实现既定学习目标的同时,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学习。教师如果提前开始转变教学侧重点,将会使教学进入错乱无序的误区;而如果到了合适的时机,教师还没有进行教学重点和教学模式的转变,那么就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分析和把握教学进度,才可以充分了解教学侧重点转变的时机,从而进行高质量的声乐教学。
教师在中级阶段所进行的理论教学应以基础理论为教学重点,而艺术理论则是辅助部分。学生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演唱声乐作品的能力,就必须掌握好相应的演唱技巧。在多样的演唱技巧中最为重要的专业技术就是高音与共鸣,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项技巧,教师应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音域,使学生各个发声器官可以更好地配合,帮助学生在各个音区之间进行自然过渡,掌握更多的专业技巧。而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则可以通过不断的技能训练来实现。而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时,教师应将不同的技能训练划分成不同部分,逐一对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因为教师如果将多项技能同时进行训练的话,那么就很难有效地解决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声乐学习。并且,在这一阶段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过于重视艺术理论,那么学生的声乐能力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甚至对于某部分天赋较高的学生来说还会出现声乐水平下降的情况。
通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声乐理论、声乐技术,并可以较好地表达出艺术作品的基本技巧和风格,这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高级阶段的教学。高级阶段的教学理念应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侧重任何一方面的内容,而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这样学生可通过声乐实践更好地应用声乐理论,从而提高声乐实践能力。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声乐基础条件,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新热情,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量身打造属于学生个人的独特声乐风格,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除此以外,在这个阶段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应同时重视技术理论与艺术理论。因为这个阶段,学生不仅将声乐理论与声乐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还实现了技术理论和艺术理论的高度统一。在进行声乐实践的过程中,一切声乐理论的存在,都是为声乐实践服务的。而且在较好的声乐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情感表达,更好地将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更好地理解作品创作者的创作情感,把握作品的内涵。不过在本阶段,教师的教学已经跳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地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对声乐有关知识的探讨与研究。而且对于某一固定的声乐作品,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声乐作品是具有艺术抽象性的,除了作品中明确标注的因素外,作品的情感变化及表情变化等都需要演唱者进行再次加工创作。同时,因为不同的演唱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在对某一固定歌曲的演唱中也存在着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和情感倾向。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还可通过启发探索式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声乐表现模式和艺术发挥空间。
声乐的教学过程较为复杂且教学难度较大,是一个系统化、复杂化、个性化的长期过程。同时,由于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声乐教学模式。而声乐理论知识学习的终极目的是服务于声乐实践,声乐理论也是支持声乐实践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充分发挥出声乐理论及声乐实践的作用,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与声乐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化能力,拓展学生的个性化艺术空间,将声乐理论与声乐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及效率,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培养出更优秀、更加多元化的高质量声乐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