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节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重庆 401220
教育是最复杂的劳动。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教育是跟人打交道的活动。人有思想,且会随着认识的深入和知识面的拓展而转变或改变,人是极其复杂的存在。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教育也变得困难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教学智慧来组织和完善教学、处理各种课堂突发情况就变得极其重要,甚至可以说必不可缺。
教学不是机械的知识传授活动,而是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智慧引领知识建构、关照生命成长的过程。只有教师充满智慧地组织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充满智慧地学习,实现智慧人格的建构[1]。因此,教师有无教学智慧,便成了课堂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那么什么是教学智慧?
目前,关于教学智慧,尚未形成非常清晰、操作性强并为学界所公认的定义。顾明远(1990)将教学智慧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2];赵建军(1999)这样定义:“所谓教学智慧,指的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对教学所作的观念运筹、经验调度、操作设计等的种种努力及其体现于教学实践各环节的主体能动性”[3];杜萍,田慧生(2007)认为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并敏锐机智、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境界的一种综合能力”[4-5]。
虽然不同研究者对教学智慧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归纳他们的基本观点可见教学智慧的主体是教师,它是教师的一种高水平的综合能力。
了解教学智慧的含义对于理解它的重要性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教学智慧意味着教师在教育情境中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从情感上、从思想上、从反应上,由衷地愉悦地进行活动。教学智慧既然能称为智慧,它必然能为课堂教学带来很大裨益,在教学中也必然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教学智慧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因为没有任何一次课堂是可以完全设定的,课堂都是即兴生成的。
当教师作为富有智慧的教育工作者,他的教学活动必然会深受学生喜爱、必然是生动而又激情飞扬的、也必然会越来越好。教学智慧的作用不是靠研究者吹嘘出来的,而是在课堂中体现出来的,它实实在在存在着,并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首先,教学智慧能帮助教师顺利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所谓课堂突发事件,在本人看来,是指与教学计划、教学目的无关而又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事件,它直接影响和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准确说来,我认为课堂都是即兴生成的,没有一堂课是完全按照教师的备课进行的。拥有教学智慧的教师,不仅能很好地处理课堂突发性问题,还能把这些问题变成新的契机并以此来引发学生思考、促进教学目标达成亦或给学生带去快乐等。
其次,教学智慧有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的教学智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是至关重要的,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又关系到教师教学的总体布局和设计。
确定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流程和方法,确定课本的重点篇章、确定考试的重难点等全都要依托于教师对课本、考试要求及教学要求等的钻研,而这和教学智慧又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拥有教学智慧的教师才能把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学生身心状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本等都研究透,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的具体学情的教学流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而引领学生成长和进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给予学生上课的愉悦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等。不难看出,教学智慧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构建高效课堂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再次,教学智慧有利于减轻教师教及学生的压力。教师重难点明晰、教学目标明确、讲解生动有趣等对于学生的学习是相当有利的,这也能减轻学生压力。而对于教师来说,有了教学智慧,掌握课堂的能力更强,随机应变的能力更强,备课自然就可以相对轻松一些。除此之外,教学智慧还能在其他方面发挥或大或小的作用。总之,教学智慧在教学中的地位是重要的、明确的。
最后,教学智慧有利于教师快速成长,最终成为优秀教师。不管是日常教学还是赛课说课,优秀教师在教学中透露出来的教学智慧往往是新老师研究、学习的材料和典型。在不断地教学中积累和探索教学智慧,用心去领悟,努力去时间,无疑会缩短青年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时间。
既然教学智慧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生成教学智慧呢?我想,这才是更值得探讨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传统文化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心理“隔膜”始终未能消除,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好的点子不敢说,与教师不同的观点不敢表达,那么师生之间很难真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久而久之,并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生态和求知精神。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彼此形成高度的默契,实现流畅的沟通,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是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愉悦地接纳学生,放下架子,以生为友;二是要体察童心,妙用童言,以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关爱的抚摸,鼓励的言语,去亲近学生,吸引学生,悦纳学生,也让学生亲近自己,吸引自己,悦纳自己;三是要易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用他们接纳的方式和方法与之沟通;四是要平等对待,平等对待差生和优生、平等对待贫困生和富裕生、平等对待健康生和残疾生;只有真正民主和平等才可以实现和谐。
有了这样的智慧,师生在课堂中才有心灵的敞开、言语的倾吐、情感的融洽、思维的碰撞、视界的融合,才能相互读懂对方,产生共鸣,享受教学的幸福,实现健康地成长。
1.在指导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生成教学智慧。由于学生经历较少、人生体悟相对较少,学习某些知识、认识某种现象等时候往往力不从心,导致他们在感知教材、探究问题、寻求知识的过程会遇到困惑、迷惘甚至出现严重的错误和消极的状态。
这时教师要引导、点拨学生,让他们尝试新的思路,将学生从探究的迷惘中“解救”出来,启迪和重新打通其探究的道路。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理念所倡导的新型学习观,是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有利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养成。究其根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进行思维引导,而不是告诉其知识或结论。
2.在指导学生展示思考结果中生成教学智慧。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知道问题解决的一些思路,但是却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来。此时,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或者马上敷衍自己已经领会学生的意思,而应指导学生,通过对他的答案加以分析,并且将其答案朝正确的方向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展示思考结果时再次整理自己的思路,总结出正确的结果。
另外老师也可以十分理解地表示:“哦,我已经听懂了,你的意思是……”,将其意会而无法言传的意思表达出来,同时还要当着学生赞扬他的表现很有勇气也很积极,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讲解《彭德怀印象》时,通过彭德怀与小红军的聊天,说说彭德怀的性格。学生回答,我觉得小红军很可爱、很坦诚。这时候老师应该怎么办呢?引导:是的,小红军确实特别坦诚也很可爱,但是坦诚可爱的人说出这样的话前提是对象是什么样的人呢?如果对象特别严肃,很凶,小红军还敢那么说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说对象很和蔼,不凶,小红军才敢那么说。那么教师就可以让他总结彭德怀这里表现出来的性格。学生自然就会回答“和蔼可亲”。这个过程就是在教师不断的引导中实现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完全悦纳。
3.在指导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时生成教学智慧。课堂既不是教师的,也不是学生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打造完成的。我们承认,教师拥有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先权,但学生也有自主设计和参与的权利。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些耗时较短的小活动,比如朗诵小比赛、讲解小比赛、小型辩论会、知识点延伸讲解、课堂小总结等,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将自己的所学形成高效表达增强获得感,这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设计的活动可能不完全合理,表达的观点可能不完全正确,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补充设计、引导观点的认识和表达,看似容易实则很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这对于教师的成长成熟是极其重要的。
如:语文课上的讲解小比赛活动,同学们站上讲台手足无措放不开,导致活动无法顺利进行,这时候教师临时把模仿自己喜欢的老师上课的动作、姿势、语气、神态、口头禅等作为打分的依据之一,鼓励他们放开,鼓励他们大胆模仿和超越。我相信这样的课堂同学们不仅能释放天性,表现出本色,还能收获真正的知识和勇气。教师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地让课堂活动顺利举办,同学们收获颇丰,愉悦和谐,而教师也获得了让自己教学更有魅力、更高效的教学智慧。
首先,要抓住有价值的细节,这是处理好细节的前提。作为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察言”就是要从学生的回答中及时发现有价值的错误,从而将学生的错误转化为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要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观色”就是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情绪的变化和那些欲言又止的学生。
学生学习情绪是教学预设是否有效的最直观体现,也决定着教学预设转变为教学生成的成败,忽略这一点,无异于盲人摸象。在课堂上探讨一些敏感话题的时候,如单亲家庭、性、早恋等,尤其要注意“察言观色”,要善于让观点正面向上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声和认识来影响观点较为消极的同学,这比老师在课堂上长篇大论、侃侃而谈要有用得多,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思想状态等有较深入的了解,才能让其在课堂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要学会巧妙地处理细节。成功地捕捉到有价值的课堂细节后,还需巧妙处理,细节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否则就是对教学资源一种奢侈的浪费。
1.随情而行。发现学生学习情绪不高甚至低落的时候,这说明我们的教学预设并未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时就应及时调整。如:语文课上,教师准备了《甲午风云》的爱国情怀的探讨,但是学生明显对《小兵张嘎》里面的爱国情怀要感兴趣得多,那教师就应该临时调整内容,以达到设置这个教学活动的目的。
2.因势利导,善于发问。发现学生回答有价值的错误或亮点时,教师或是层层追问,刨根究底;或是开放提问,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或是异向发问,让学生在思辨中发言,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3.适时留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去发展学生智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挖掘。有时候一个问题可以没有答案,但不可以没有思辨。留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体会学习的乐趣。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法也能生成教学智慧。总之,只要能促进课堂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能促进高效和谐课堂的建设、能带给学生自信和快乐的材料,教师都应该充分发挥其教学智慧对其加以运用。
教学智慧是关于教学的智慧,学界对其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尽管如此,教学智慧的重要性确是毋庸置疑的,尤其表现在其能帮助教师顺利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及减轻教学压力等方面。
笔者通过举例子、设置教学情境等方式进行了有效的讲解和剖析,提出通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生成教学智慧、在指导活动中生成教学智慧、在巧妙处理细节中生成教学智慧的途径。通过本文,读者定能对教学智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希望本文能助力青年教师们缩短成为成熟的智慧型教师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