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寓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研究和建设

2022-11-23 07:35:31李浩然李雪莲
山西青年 2022年2期
关键词:咨询室教育工作者公寓

李浩然 李雪莲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学生人生成长基石的夯实和建设。倘若学生不具备健康的心理,即便学习和掌握深邃的知识和文化,都无法愉悦和积极地面对人生和自我。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利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将其渗透到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高校学生管理中,“后疫情时代”引发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考。以大学生公寓为媒介,根据大学生阶段性成长的特征,设计具有引领性和启发性的教育方案和新模式,组织学生系统和全过程的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流程和环节中。利用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疏导的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为他们未来自我价值实现提供更多可能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的根本价值

(一)凸显大学生公寓前沿教育功能

大学生对班级整体概念的认知逐渐弱化,需充分发挥大学生公寓前沿教育功能。大学生公寓是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每天在公寓的时间,平均8小时以上。

所以,我们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实现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的目标,这样的教育形式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将大学生公寓定位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文化水平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优质的心理品质,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大学生公寓是现实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不同的交际情境中会引发不同的教育。学生间的交际,以及选择交流和沟通的对象等行为,都是个体内在心理的外化体现。[1]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利用好大学生公寓这个前沿教育阵地,从思想和心理层面践行教育行动,帮助大学生打好人生成长的基础。

(二)全面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生活,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也不利于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学生工作者要深入理解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加强对“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实现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传统教学理念下,人们所认知和理解的教育多聚焦在课堂上。基于统一的教材和既定的时空,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多元文化背景对大学生思想成长产生新冲击和影响下,教育工作者应开发多样化的教育路径。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深入和全面地开展人才培育和学生管理工作。[2]而以大学生公寓为载体,具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堂、宿舍、学生社区、网络平台等各具优势的空间进行授课,以真正全面地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深度和立体化践行高校素质教育行动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促成部分,需深入地渗透到各个教育活动中。利用大学生社区工作室,依托和谐、和平等的对话空间,实现潜移默化的心理辅导与干预。教育工作者利用专业和科学的心理咨询室开展教育工作,鼓励和支持学生之间建立朋辈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学生的家门口疏解学生的负面情绪。[3]基于大学生寝室平台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可立体和有深度的践行素质教育行动,在道德品质、心理品质、责任意识和行为等方面给予学生最正确的指导和引导。高等院校应凸显大学生公寓的教育地位和功能,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全面丰富学生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和拥有卓越才华的大学生。

二、大学生公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搭建符合后疫情背景的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关于大学生公寓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院校应切实将人才培育对接到现实背景中。根据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心理问题,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科学设计。教育工作者应对疫情中在线远程教育的作用与优越性建立正确的认识,以此为思路,构建线上和线下混合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后疫情环境下,院校需搭建适合现实环境的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以网络为媒介,以知识为枢纽,将师生的思想进行连接。以社区在线公共教育平台为依托,以寝室为单位,组织和鼓励学生多渠道的学习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文化。以学生反馈、主要心理问题总结、在线交流、匿名心理咨询、知识普及等几大模块为核心,搭建现代化和多功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4]

如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不提倡人群大量聚集时,可组织学生在寝室以网络平台为载体进行学习,并与教师在线上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学校开发更多的心理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可在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中下载帮助自我心理调节的课程,开设公共邮箱或留言板,学生可以利用匿名咨询的方式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展大学生公寓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可根据现实环境的实际情况和条件,灵活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建设人性化的大学生公寓心理咨询室

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应体现一定的系统性、专业性和长期性,做到防患于未然。院校应积极建设人性化和科学化的大学生公寓心理咨询室,使教职工和学生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并展示出学校对这一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院校鼓励专业教师、心理辅导员、思政教师、大学生等,积极参与到心理咨询室建设工作中,以各自的视角和需求出发提出意见和设想。而后,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综合的考量给出专业意见和指导,建设可真正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咨询室。这样,在实际开展大学生公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以心理咨询室主导,设计各种实践课程、宣传活动和心理辅导活动等,多样化和多渠道的落实各项育人工作。

(三)注重优化和完善大学生公寓的文化环境

环境对于学生个体的思想成长和责任行为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和不同影响。优质的环境,可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理和端正的人生态度,否则会诱导学生产生偏激思想和行为,存在一定心理健康状态问题的学生或多或少会在他的生活环境中有所体现。因此,在实际开展大学生公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需有意识地优化文化环境,使学生在生活和娱乐中获得良好的文化熏陶和影响。教育工作者可利用好大学生公寓的各个空间,如在走廊、大厅、宿舍内部等地,张贴优质的文化宣传指示牌或标语。

同时,将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设计具有内容关联性宣传板报或画作,用以布置大学生公寓。依托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大学生公寓,可对教育对象进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大学生公寓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以现实教育环境为对照,组织大学生头脑风暴

后疫情时代下,针对大学生公寓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教育工作者应根据现实环境的需要设计教学模式和流程。教师应从疫情防控期间的学生心理状态中获得新教育启示,认识到强大的心理支撑对他们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应以现实教育环境为对照,利用好互联网平台,设计可吸引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件,注重凸显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组织他们结合疫情防控期间的先进典型展开头脑风暴。

一方面,教师需事先将经典的案例制作成具有感染力的视频课件,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进行观看和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应组织学生在大学生公寓开展面对面的思想交流。[5]师生间、生生间在零距离交谈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可在平等的对话中巧妙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区别于以往课堂上严肃的理论讲解,着重在深度的思想交流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以疫情背景为依托,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思考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师生们进行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教师需对已显露出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照。通过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所有学生构建和谐、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二)以大学生公寓空间为载体,深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从某种角度来说,大学生公寓更有助于高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大学生公寓空间为载体,可以多方面和深度的渗透和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学校公寓管理可在公寓大厅、学生寝室等空间,张贴图文并茂的心理健康小常识和具有积极心理暗示效应的图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以楼梯走廊作为传播知识的媒介,利用有趣的板报,以及由学生组织设计的有关心理健康主题的漫画等。

同时,根据大学生的身心成长状态和规律,组织开展主题知识讲座。学生对心理问题或疾病建立正确的认识后,才能保证他们积极的获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不会出现刻意隐瞒病情或抵触沟通的问题。学生工作者和班级心理委员需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抑郁或焦虑是每一个人都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应学会从科学思维出发主动地进行应对。所有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大学生公寓的前沿教育功能,在宿舍内部和学生常聚合的地点,逐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使大学生成为具有健康心理和坚毅品质的人。

(三)基于互动性强的公寓活动,强化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要素很多,通常来自学习、就业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尤其,当大学生无法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后,会导致他们产生不悦和烦躁的心理。因此,以大学生公寓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利用互动性强的实践活动,逐渐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样,为大学生排解负面情绪提供更多的出口和渠道,避免他们长期封闭自我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例如,学生课余时间回到宿舍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共同进入到真人游戏情境中。部分学生以宿舍管理员的角色检查内务卫生,部分学生可自主地提出意见和新想法。使大学生在不断的角色转化中产生同理心,令他们懂得换位思考,并逐渐弱化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领会人际交往的真谛,能对他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将心比心地思考对方的难处和不易。而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后,若产生负面的情绪时,可与学习伙伴进行倾诉与交谈。大学生处于愉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会大大降低困境和苦难带来的痛感,使他们减少产生纠结和焦虑的心理。

(四)发挥心理咨询室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致使形成个性化的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方式。大学生更乐于进入虚拟的网络空间表达情感和态度,虽可从不同的渠道进行抒发和倾诉,但从目前的网络环境来看,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因此,院校需切实发挥大学生公寓中建设的心理咨询室的育人功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深入到学生聚集的地方,以学生感兴趣的网络热议话题为切入点建立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需根据大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负面情绪的疏解。

对于有较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在心理咨询室单独约见,在舒适的氛围中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帮助有问题的学生打开心结,令他们正视和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同时,教会学生正确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着眼于未来,切实培育出具备积极人生态度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学生。

四、结语

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教育承担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既在培养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校友资源,也在培养未来可以堪当重任的社会骨干力量。所以,加强公寓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学生工作者直接面对学生心理困惑,深入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攻坚方向,是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联络优质校友资源的主要渠道,可以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将大学生公寓作为第二课堂,组织学生系统和科学的学习理论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从心理学视角出发,设计和安排大学生公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形式,努力构建舒适、和谐的交流和交际环境。学生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选择适合的形式和模式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高校应将传统课堂延伸到大学生公寓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能,培育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健康心理的人才。

猜你喜欢
咨询室教育工作者公寓
心理咨询室建设及有效运行研究
火爆的在线咨询室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8
前滩禧悦公寓
现代装饰(2020年8期)2020-08-24 08:24:00
共享公寓
现代装饰(2020年4期)2020-05-20 08:56:12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8
末日公寓
数字公寓
心理咨询室配套产品一览表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