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组织策略探讨
——以机场运行课程为例

2022-11-23 07:35:31张书琴
山西青年 2022年2期
关键词:考核课程课堂

张书琴 江 炜 吴 奇 杨 宁

常州工学院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江苏 常州 213032

高校课堂问题促使“低头族”频频出现,低头族是指课堂参与度差,低头看手机,做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当代大学课堂低头族比比皆是,课堂成为教师的一人课堂,学习成为学生无可奈何、被迫接受的任务。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学生跟教师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众多,有学生个人原因、教师原因[1-2]、学校原因[3]、家庭原因[4],甚至是社会原因。研究表明,造成课堂问题的原因中,教师因素占比57%[2],表明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影响极大。

经常低头容易引发一些现代疾病,如听力视力下降、皮肤长斑长痘、易患颈椎病、睡眠差、效率低、学生易产生孤独感、增加危险性等问题[5]。帮助学生摆脱低头现状,不仅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也能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上起到一定作用。因此,改变目前课堂现状是高校当下第一要务。课堂组织策略是课堂教学效果的第一决定因素,也是学生判断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依据。因此,本文以机场运行课程为例,探讨高校课程组织策略,力求改变现在高校课堂存在的主要矛盾。

一、课堂问题产生原因

(一)考核制度不明确,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没有明确的考核制度,就类似于迷失在大海中的小船没有罗盘,不管驶向哪个方向,都没有把握抵达目的地。明确的考核制度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且考核制度明确化有助于帮助学生分解考核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式选择不当,增加知识接收难度系数。目前比较枯燥的课堂易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偏理工类的教学,枯燥的公式推导与证明;第二种是偏文科类的理论知识,填鸭式的读PPT。第一种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课程整体内容的系统性掌握要求很高,课上易分神、自我要求不高或前期基础未打牢的学生不容易接受这种单调的公式推导或证明的课堂。这类课堂组织必须要有艺术性,否则容易出现“老师觉得自己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希望学生能掌握知识,教得很用力很辛苦,但学生却不领情”“学生觉得老师整天故弄玄虚教些深奥却毫无实用的理论”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最终两败俱伤。第二种偏文科类的理论知识的教学,这种教学需要教师有庞大的知识体系,让整个知识框架丰富起来,否则就会出现课上读PPT的现象。读PPT式的课堂没有生机,也无法体现教师个人教学魅力,对学生而言更是一种折磨。

(三)课程内容较难,未合理的规划教学任务,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较难的教学内容易导致学生学习集中力涣散、自信心下降,但合理的分解教学难度不仅能达到教学效果,且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也能散发个人魅力,起到很好的教学组织与引导作用。

(四)教师跟学生情感沟通较少,个人魅力未充分发挥,造成学生对教师课堂关心度不高。情感是联系学生与教师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合理巧妙地“利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可以使课堂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课堂组织策略

(一)课堂组织形式

1.专题讲座式课堂。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一种现象,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从始至终由一位教师在固定的场所完成。术业有专攻,每位教师的知识架构是有限的,但有些专业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一位教师根本无法完全胜任该门课程的全程教学。因此,应该将课程内容打散,让适合相关教学内容的老师或社会人员参与教学。不同教师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个人魅力不同,能给学生不断带来新鲜感,视觉上也产生冲击。爱屋及乌,学生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爱上该老师所带的课,相反,也会因为不喜欢授课老师而讨厌一门课,在此简称“厌师”效应。不同的学生适应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专题讲座式教学能避免“厌师”效应带来的严重后果。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一样,总有一位教师的教学方式能被学生所接受,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教学的公平性。专题讲座式课堂还未等学生产生抵触教师心理,教师就已或即将换人。因此,该种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弱“厌师”效应。另外,该种课堂组织形式是基于成果导向型,将最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师投放到相应的章节,不仅能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也能减少教师知识恐慌感。

2.移动式课堂。移动式课堂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教学,重点解决的是学生上课地点问题,通过外部环境的改变来刺激学生,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二)课堂组织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老师是导演。最好的演员,最好的剧本,未配备好导演,这部剧的效果也不会是最佳的。教师的教学组织就像导演导戏一样,前面的两种课堂的理念就相当于是选角跟布景,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导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课程考核方式。课程第一次课,介绍课程的学习重难点、考核方式、成绩构成及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明确课程成绩构成,有益于帮助学生明确课程考核每个模块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减小考核难度系数。比如课程成绩由40%的平时成绩加60%的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由20%作业、10%考勤及70%课堂表现构成。课堂表现总分100分,参与课堂活动10分/每次。综合成绩不低于60分就能拿到该门课程的学分。假设最后得分为60分,考勤得分为80分,作业得分为80分,则期末成绩与课堂表现得分之间的关系为期末成绩等于84减46.67%的课堂表现成绩。根据期末成绩与课堂表现成绩之间的关系可知:若学生课堂表现成绩为0,则最终学生期末成绩需达到84分,才能拿到该课程成绩,84分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都是高分,很难实现。但是学生参与课堂活动6次以上,期末成绩只要56分以上,这个分数对于大部分同学都是很好实现的。通过这种分析,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参与课堂活动的重要性。根据本人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这项政策颁出之前,只有5%的学生会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但政策颁出后95%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次数达9次以上,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次数6次以上的学生达100%。明确的课程考核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学习氛围。

2.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为确保学生掌握机场运行管理中机坪运行管理相关章节内容,本课题组选择两种方式进行授课:一种是关于需直观传授的理论知识,安排学生到运行中的通航机场去参观学习;另外一种是课堂学习,但课堂学习的组织方式跟传统的不一样,是将课堂学习环境及实际的岗位工作环境相结合。如为了验证学生参观学习及自主学习的效果,让学生扮演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根据设定的机场机坪运行环境,指出其中运行管理的不合理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理论知识未来的使用环境。

3.枯燥的理论知识传授过程穿插实践环节。理论知识的教学应更多的结合具体的应用案例来展开,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价值。如航空器机坪保障服务流程的确定,首先通过具体的机场航班保障服务流程视频导入课程内容学习的目的及重要性,另外也能帮助学生明确机坪航班保障流程的主线。然后,再介绍机坪航班保障服务流程确定方法——网络图。最后,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案例计算航班保障时间,且分析计算结果。学习理论知识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传授理论知识时就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运用能力,这种目标导向型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课堂的教学内容要做到难易参半。好的戏剧剧情一般都是跌宕起伏,容易抓住观众的心与眼球,促使大家继续看下去。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成功的课堂应该做到课堂内容难易程度参半。若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都简单,易造成学生学习注意力涣散;相反,也是同样效果。

5.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帮助教师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机场运行是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作为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除了传授正常的思政内容外,经常利用课前课后课中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以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学生本门课程学习情况,收集大家对课程学习的建议等。这种交流不仅能帮助老师了解学生,也能让学生了解教师,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便于今后的沟通交流。

6.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课堂上,教师是起主导作用,课堂的主体还应该是学生,教师不能霸占课堂,应该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教师仅仅起到的是导演的作用,舞台还应该还给学生。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占用课堂时间应该不超过40%,其他时间应交给学生讨论或实际操练。机场运行管理更多的知识偏理论,为了保证理论知识的传授效果,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者。

(三)课堂组织注意事项

基于上面提出的移动式课堂及专题讲座式课堂的学习地点及课程传授老师均不固定,给教学考核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课堂组织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每门课程分配一名课程助理,主要负责最终教学资料的归档与分析、日常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及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换与沟通。

2.课程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更是检查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任何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传统的考试存在众多弊端:(1)传统考试方式受篇幅、时间等的影响,只能考核部分学习内容,不能完全实现教学目标。(2)传统考试更多考核的是学生考试前的复习效果,无法确保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更不能确保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因传统考试考查的更多的是学生的复习效果,导致学生平时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是造成课堂学习氛围差、玩手机现象严重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3)传统考核方式考查得更多的是学生的死记硬背,不能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造成“高分低能”现象。因此,课程的考核应该采用随考及期末考两种方式进行,且随堂考的成绩占比要超过期末考成绩占比,具体的形式如下:随堂考核是每节课的最后,教师对学生就该次课的内容进行考核,给出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是课程负责人再以课程设计的形式综合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的综合理解与掌握运用能力。这种考核方式能让授课老师对学生的每个知识点进行考核,这样不仅能实现考核的公平性、全面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类似于低头族、手机党、“独角戏”等等课堂问题的产生。另外,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能考查学生知识的理解能力、吸收能力,还能考查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有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随堂考容易给学生带来紧张感,有益于改善课堂气氛差的问题。

3.基于教学模式的变化,高校要针对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杜绝出现教师教学不负责的现象产生。

三、结论

细化考核制度,强化课程性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合理的规划课程实施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考核贯穿于整个课程内容实施过程中,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危机感,减少低头族的出现,有助于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考核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