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坤
浅析甘肃省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刘耀坤
(甘肃省陇南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甘肃陇南 746000)
根据甘肃省茶产业的发展现状,笔者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优势做了深刻剖析,在甘肃茶产业“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建设内容、科技支撑、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发展措施。
甘肃茶产业;“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建设内容;措施
甘肃陇南茶区属我国江北茶区中的北缘茶区,是甘肃唯一的茶叶产区。甘肃茶叶产区主要集中在陇南市文县、康县武都三县(区)交界。近几年来,随着省、市、县各级领导和政府的重视,茶叶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逐步提高,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截至2020年底,全省茶园面积17.9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1.3万亩;2020年茶叶总产量142万公斤,2020年总产值27100万元。茶园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已认证无公害茶叶基地4.62万亩,绿色食品基地3.93万亩,有机产品基地0.3万亩。“茶园综合管理技术”“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有机茶生产配套技术”等不断推广普及,无性系良种茶园不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省茶叶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创出了“龙神”系列、“李子坝”系列、“金陇红”系列等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先后有10多种茶产品获得国内外各类奖。目前全省已建成茶叶加工营销企业68户,茶叶专业合作社80个,拥有茶叶加工机械1880台套,已注册茶叶商标62件,“康县龙神茶”“文县绿茶”分别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陇南绿茶”获得原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
2.1.1茶园管理水平落后,规模发展速度较慢
我省茶园发展速度加快主要是2000年至2008年之间,县(区)紧抓退耕还林的发展机遇,实行退耕还茶,出现了整村退出粮食生产的茶叶专业生产村,茶园面积快速增长,但茶园管理没有跟上。目前的茶园几乎都到了投产的树龄,但投产茶园只有10万亩,丰产茶园仅4万多亩。许多新发展的茶区由于幼苗茶没有搞定型修剪,还未投产就变成了低产低效茶园。而农民没有掌握茶园管理技术,没有加工设备及加工技术,茶园没有效益。面积的增加与管理水平和产量不同步,与效益更不同步,部分茶园因劳动力成本高,茶园效益低下,而有撂荒的现象。
2.1.2茶园品种配置不合理,茶叶加工环节薄弱
我省茶园多数以种子建园为主,品种混杂,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滞后,目前投产茶园中仅有4.35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只占茶园总面积的24.71%,远远低于全国良种茶园比例。同时早中晚品种搭配不合理,建园品种单一,造成采茶高峰期采茶工严重不足,优质高档的茶叶采不回来,资源严重浪费,茶园效益低下。目前全省大中型茶叶加工企业仅有十多家,而且集中在茶园效益好的乡镇和村社,越是茶园管理落后的村社,加工状况越差,有的甚至空白。茶园管理差、没有加工点、农民没技术、茶园没效益,成了茶叶生产落后村社的真实写照。
2.1.3劳动力成本过高,缺乏产业发展活力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及国家对基础实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劳动力成本逐年上涨,给劳动力密集型的茶叶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茶园收入远远低于劳务输出,农民宁愿务工也不愿务茶,茶园管理成本提高,采茶工工价上涨,茶叶成本翻番,但茶叶价格提高不大,许多农民春茶采后即去务工,夏秋茶几乎无人问津。其它生产落后的地方茶园自然荒芜。另外除了几个茶园效益好的茶叶专业村外,绝大部分茶区农民不懂茶叶业务知识。不会管理茶园,不懂加工技术,没有相应的生产工具及加工机械。
2.1.4茶产品销售市场混乱,茶叶科技人才严重短缺
甘肃茶叶地处江北茶区的最北缘地带,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茶叶虽然品质好,但上市迟,市场竞争力受到限制,而相邻的陕西、四川茶叶上市时间明显早于甘肃的茶叶,经销商受利益驱动和消费者猎奇心理影响,甘肃茶叶还未上市,四川、陕西的新茶叶已冒充甘肃茶叶占领市场,而且价格较高。直到本地茶叶上市时,市场空间已被压缩得很有限,加之甘肃的采茶工成本高,茶叶价格高于外地茶,自然销路不畅。另外目前从事茶叶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其中受过正规茶叶专业教育的人更少,与快速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茶叶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2.2.1自然条件适宜
甘肃陇南茶区与文县白水江大熊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都裕河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康县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重叠共生,谷深林密,空气优良,负氧离子含量高,森林覆盖率80%以上,茶区海拔800米左右,产区境内植被覆盖度高,没有工矿企业污染,水源洁净,无任何污染,土壤及气候条件适宜茶叶生长,其环境质量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有机茶奠定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和生态基础。
2.2.2社会基础好
一是目前全市茶叶生产面积已达17.9万亩,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茶叶加工逐步发展,为产业全面开发奠定了基础。二是省、市、县各级领导和政府重视,在项目、资金等方面支持力度加大,为产业开发提供了组织保障。三是茶区广大群众对发展茶叶生产、提高茶园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愿望迫切。四是所有茶区已经基本通电、通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能满足茶叶产业开发需要。
2.2.3市场条件好
茶叶作为三大饮料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甘肃省陇南市处于中国江北茶区的北缘地带,茶叶生产周期短,休养时间长,茶叶品质好,味厚香醇,已在省内及邻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随着人们健康安全意识的增强,对有机食品的需求迫切,甘肃的茶叶市场前景将更为广阔。
2.2.4服务体系健全
目前陇南市文县、康县都有技术依托单位茶叶开发中心,武都区有茶叶技术指导站,有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产业开发提供了技术保证。
根据我省茶叶产业开发实际,“十三五”期间,我省茶叶产业开发的基本发展思路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手段,以增收为目的,以基地建设和低产茶园改造为抓手,大力发展标准化茶园;以培植龙头企业为主线,培育或引进有实力的茶叶企业,做大做强;以品牌整合为重点,统一生产和质量标准为前提,大力开发生态茶、绿色茶、有机茶,扩大同类茶产品生产规模,开拓和占领省内、西北市场;以建设“阳坝—峪河—碧口”生态旅游风情线,打造省内著名休闲观光旅游品牌为契机,全面提升茶业综合效益,有效推动茶区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
3.2.1甘肃陇南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建设甘肃省名优茶品种园10亩,选择引进适应性好、抗性强、经济性好的全国名优茶品种,进行品比试验,选择最适合的品种大力推广;建甘肃陇南茶树地方良种选育基地10亩,在甘肃茶区选择发芽早、产量高、抗性强、生物学特性及经济学特性表现好的单株进行扦插繁殖,选育适宜陇南的地方茶树良种,通过5-10年努力,审定2-3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甘肃茶树良种并开展繁育进行推广;建甘肃省名优茶良种繁育基地200亩,开展无性系茶树良种扦插繁育,为甘肃建设无性系良种茶园奠定基础。计划每年繁育良种茶苗3600万株,建设无性系良种茶园7000亩。
3.2.2提升经营主体加工能力
着力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加工型和外向型茶叶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工贸一体化进程,实施品牌战略,提升茶叶产业化开发能力。发挥连接市场、企业和农户的桥梁作用,促使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从分散的小农经济向法人农户经济转变,提高茶产业整体竞争力。引导加工企业及合作社多元化开发红茶、白茶、茯砖茶以及茶食品、茶用品等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开发超微茶粉、茶多酚、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茶艺术品等多元化茶叶产品。开发以养生茶为主的拼配茶,拓展茶品品类,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2.3加强市场和营销体系建设
根据茶产业的发展情况建立和完善茶叶专业市场,保护外来客商合法利益,积极构建自由公平的交易平台。强化礼品茶的宣传与推介。出台扶持政策,在武都城区、文县碧口、康县阳坝分别建1个茶叶专业交易市场,完善武都城区陇南茶城,打造陇南茶店、茶馆一条街,面向西北销售陇南茶,兼营全国各地名优茶及茶具、茶包装等并开展茶文化休闲活动,提升甘肃陇南茶市场影响和销售能力。积极参加国内外展览、展销的平台,扩大品牌影响,提升甘肃茶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促进茶产业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建设“甘肃陇南茶叶网”和甘肃陇南茶叶电商平台,宣传推介甘肃陇南茶,拓展省内外市场,扩大知名度,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3.2.4建设茶叶质量监控与预警体系
以现有的甘肃省茶叶工程实验室中心,建立1个省级茶叶质量监控中心和茶树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站,建成有效防治和预警体系。
为避免我省早春冻害等极端气候的频繁发生,大力推广农业保险,动员茶农参加农业保险,做好茶叶灾害保险理赔工作,减少受灾经济损失,扩大茶园保险覆盖面,保障产业最低收益。做好极端天气预报工作,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前宣传推送天气情况,落实茶叶灾情报送制度,按规定时限要求,及时收集、核实、上报灾情。采取有效措施防灾减灾,严格将茶叶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到位。
一是茶叶主产市陇南市政府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茶所开展战略合作,为甘肃陇南茶叶产业在发展定位、规划编制、地方良种选育、标准化生产、茶园管理及产品质量提升、新产品研究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
二是以甘肃省茶叶工程实验室为平台,结合甘肃茶叶产业存在的技术难题,申报、争取国家项目投资,解决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三是加强茶叶科技力量的建设,积极引进人才,强化市、县技术力量,培养业务技术骨干;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组建自己的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积极引进人才,强化茶产业技术力量,培养业务技术骨干。在产茶大乡、茶叶专业村应配备专职的茶叶技术人员,引进招考数名茶学急需专业人才,健全技术服务网络,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短腿问题。
四要组织科技人员,从事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物质、技术、资金、策划等服务,实现社会化服务,解除农户发展面积多,摘不出来、管不过来、卖不出去的后顾之忧。
五要加强农民及企业生产技术培训,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每年深入茶叶主产乡镇,培训农民2000人以上,提高茶农生产技术水平。
充分开发、利用茶文化资源,开展富有特色的茶文化活动,促进茶消费,促进茶业经济发展。
研究、挖掘、弘扬甘肃茶历史、茶文化,要突出特色,提高质量,讲求实效,推动茶相关产业的发展,要充分运用各种载体,办好展示、展销、品茶等活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茶文化、茶消费活动。
一是全力打造甘肃“陇南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力争实现“陇南绿茶”品牌入选中国百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做强“李子坝”“龙神”“金陇红”等地方特色品牌,提升甘肃茶叶品牌价值。二是每年在全国茶叶主产省参加博览会、本省举办茶文化旅游节暨中国茶叶市场发展高峰论坛、茶叶主产县区举办农民丰收节、推介会等,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全方位对甘肃茶叶品牌进行宣传,提高甘肃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三是以茶产业发展为主线、茶旅游发展为突破、茶文化建设为平台,实现茶叶生产、茶园观光旅游及生活体验一体化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促进茶园生产经营多样化。
S571.1
A
1006-5768(2022)01-014-004
2021-11-23
刘耀坤(1995.6-),男,甘肃省陇南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主要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Email:2234116887@qq.com。
(责任编辑:蒋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