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第二课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研究

2022-11-21 22:50
长春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思想大学生

黄 让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院团委,云南 丽江 674199)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与内容

1.1 主题活动教育

主题活动教育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织形式,它不仅是实现思想引领的关键载体,还起到吸引人、凝聚人、激励人的核心作用。主题活动的开展强调思想性、时效性和延续性,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人生追求和责任使命,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以及长时间的积累,把握正确的导向,抓住合适的时机,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强化大学生的精英认同意识,有效凝聚学生、引领学生。其中仪式教育必不可少,无论是国庆阅兵式或“全国哀悼日”等国家仪式,还是开学典礼、各类活动誓师大会等有组织的仪式,都会让学生产生共鸣,表达的是一种信心和决心,进而激发学习动力,促进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的生成。

1.2 社会实践教育

“第二课堂”区别于“第一课堂”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提升了社会实践的比重和实效性。目前,高校社会实践工作正不断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常见实践教育形式包括社会调查、公益活动以及勤工助学等。通过真正的、贴地气的接触基层和普通群众,学生通过切身实践方式增长才干,完成自我认知的转变。社会实践以项目为单位开展,不同地区的高校社会实践教育组织与工作开展各具特色和优势,在宣传动员工作体系的基础上,紧贴时代脉搏,促进学生下基层,通过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着眼身边“小事”,积极为当地开展社会服务。激发学生整体的实践热情,通过顶端设计与学生自发相结合的方式,培育优秀人才,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1.3 志愿服务教育

随着高校志愿服务队伍的壮大,志愿者组织及人数的增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志愿服务队伍的主要提供者。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的形式不断丰富,常见的服务领域除了扶贫开发、社区建设、大型赛会之外,逐渐向环境保护、应急救援领域衍生。基于“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目标,为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让更多参与的大学生获得最大的组织向心力,找到组织内部的归属感。针对不同的志愿服务教育,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来开展思政教育,不仅有助于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而且能够通过志愿服务的过程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会平衡、理性地看待问题,收获成长的感悟。

1.4 科技创新教育

在相关部委的积极推动下,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人才茁壮成长,高校“第二课堂”科技创新教育正逐步走入正轨,形成稳定的工作格局[1]。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一来可以为大学生创设自我展示和交流学习的契机,二来能够起到总体引导作用,扩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受益面。例如“挑战杯”等品牌赛事,依托专项基金支持,对于科技创新教育就起到强劲的引领作用,又如复旦大学的“科创行动”“望道学者”计划,以及华南理工大学设立“百步梯攀登计划”,这都是开辟“第二课堂”新领域和新作为的有利尝试,极大拓展了课外科技创新工作体系。

1.5 校园文化教育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承载了太多的内容。掌握文化传播的主动权,以创新多元化活动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凸显校园文化的多样性,既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层面的文化需求,从而正确认识国情,还可以重塑大学生对文化自觉自信以及道德情操的形成。校园文化教育的载体包括校内品牌项目、文体舞台、校园媒体以及校园氛围。例如学术讲座、迎新生汇演、校园歌手大赛、捐款祈福活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自媒体平台的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面对的压力增多,更需要恪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1.6 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频发,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心理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极为必要。常见形式包括咨询辅导、讲座教育、朋辈互助、专题团体心理训练、心理健康主题月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建立学生朋辈成长联盟等。心理健康教育以测评、筛查、干预为核心,是预防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有效方式。

2 高校“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

2.1 直接性教育功能

(1)政治导向功能。第二课堂”最直接和外显的功能在于发挥政治导向作用,无论是各种活动的开展,还是各类型教育形式的转型与升级,都需要采取启发、动员、培训的手段,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素养。(2)人格塑造功能。“第二课堂”能够全面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在充分挖掘自身潜能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产生新的理解,进而正确认识人生、认识自己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形成崇高的精神境界并与社会价值统一,完成自我人格的重新塑造。(3)精神激励功能。“第二课堂”通过先进典型示范,可以呈现出情感激励和榜样激励的效应,这对于调动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积极性极为有利,可以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性认同。良好的示范效应需要“第二课堂”精心设计,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基于对照先进找差距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由衷的钦佩感,带给他们的将是深刻、持久的学习体验,长此以往,在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协同作用下,才能自觉地养成正确信念[2]。

2.2 间接性教育功能

(1)教育活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认知性教育,也是实践智慧。如何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而且能够得到最佳的感化教育,这就需要“第二课堂”发挥教育活化功能。由于“第二课堂”活动具有生动、形象的特征,有助于产生直接经验,更容易感染学生,并促进教育内容产生“活化”的效应,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3]。(2)调节适应功能。在“第二课堂”平台中,基于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可以创设不同类型的活动项目。通过多类别的教育形式,借助心理调适和情绪调适等手段,极大满足了学生思政学习需求,有助于学生学会保持个人的心理平衡,帮助学生调适心理和情绪,为日后步入社会适应新变化奠定坚实基础。(3)文化育人功能。大学作为思政教育的全新载体和平台,“第二课堂”文化育人的功能至关重要。如何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豪感,“第二课堂”需要融入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设置“文体竞赛”和“文艺创作”等活动,倡导社会主流文化,在广阔的舞台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使大学生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3 高校“第二课堂”协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研究

3.1 加强顶层设计重视创设良好工作格局

为了开创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需要高校对“第二课堂”的功能产生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一方面,高校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大对“第二课堂”的制度建设和组织管理,领导要起带头作用,深入视察“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同时加强党性修养,提升实际工作经验,为“第二课堂”的优化建言献策。另一方面,统筹推进校内“第二课堂”一体化进程,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便于统一指导和针对性考核评估,使“第二课堂”产生整体合力的效应。此外,高校还要加强对“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管理,保障其教学成果输出的质量和最佳化参考价值,使用人单位扭转对“第二课堂”的传统认知,以期通过第二课堂的成绩单,既能够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又可以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能力。

3.2 基于功能目标持续优化“第二课堂”培养方案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高校的普及为第二课堂地位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就目前的体系制度而言,仍处于实践摸索的阶段,还需要不断对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为此,不同的高校应坚持“第二课堂”服务于专业教学的原则,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站在统揽全局的高度上,持续优化“第二课堂”培养方案。通过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第二课堂”培养方案要与第一课堂有效区分,尤其要注意解决教学时间相冲突等问题,按照教学管理计划,确保二者能够形成相得益彰的教学体制[4]。其次,不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加强与第一课堂的联系,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采取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方案。最后,本着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具体实践的原则,坚持以拓展服务促进思想交流,形成实践育人的合力。

3.3 提供“人、财、物”三重保障

为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全力释放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要从“人、财、物”三重保障入手,以期为增强教育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要加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以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对他们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结合针对性的监督和考核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组织经验交流会,规范第二课堂教师准入门槛,确保第二课堂活动顺利进行。其次,在“第二课堂”专项经费投入方面提供保障,不断完善经费管理机制,可设立第二课堂奖励制度,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应有的保障,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实处。最后,为提高第二课堂管理质量,要充分利用系统平台,依托切实可行的制度作保障,建立评价反馈体系,有计划地设计活动环节,拓展“第二课堂”系统使用面,增强“第二课堂”快速发展的牵引力,促进“第二课堂”思想含量和有针对性的立体化提升,进而强化学生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其党性意识增强。

3.4 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

“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探索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选择合适的“第二课堂”教育形式。基于整合资源,加强合作的方式,积极挖掘特色化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唱响第二课堂交响曲,使大学生们乐于接受,以期开拓“第二课堂”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升“第二课堂”的内驱力还有赖于师生双方的积极参与。就高校方面而言,需要与时俱进、全力以赴、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丰富、拓展课程资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迎合新时期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深刻地领悟教学活动的意义,保障学生的课程评价权利,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5]。

总之,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各种思潮不断碰撞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为了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制约,还需要树立并保障“第二课堂”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其功能定位的诠释和细化。在此基础上,借鉴第一课堂的工作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与课堂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通过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强弱项补短板的方式,不断健全体系设置、管理制度和组织形态,建立“第二课堂”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拓展第二课堂的发展空间,完善课堂效果评估和质量评价体系,最终让“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浓”起来、教育空间“暖”起来、教育细胞“活”起来、教育范围“广”起来。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思想与“剑”
01—02合刊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