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黄”的英译探析

2022-11-21 13:48曾安安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素问白话黄帝内经

姚 宇 宁 梅 曾安安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贵阳 550025)

一、引言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典籍代表作,其英译对传统中医科学的传播有着非凡意义。据考证,自1925年至今,共有18位中外译者在不同时期推出了20个《黄帝内经》英译本[1]。其中,全译本(全译《黄帝内经·素问》(以下简称《素问》)与《黄帝内经·灵枢》)共3本,李照国教授(以下简称译者)的英译本为其中之一。本文以译者的《素问》为研究文本,统计了译者对书中频繁出现的“黄”的英译,研究发现,“黄”(频繁出现的“黄帝”算作1次;表颜色“黄”、但不以“黄”字词形式出现的字词也归为“黄”)在《素问》中出现了94次,且在文本中有不同语义,译者对相应文本的英译处理几近完美。但研究认为,“黄”在形容面色体征时不宜直译为“yellow”, 同时也与译者商榷“雌黄”与书名中“黄帝”的英译。

二、《素问》颜色词研究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CNKI)搜索“黄帝内经”“五色”“中医”“英译”等词条,发现2010至2020年之间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五色理论研究与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的中医五色认知解析研究[2][3],第二类是《素问》中单色颜色词的英译研究[4][5][6][7]。其中,书中单色“青”“红”“白”的英译研究文本统计较全面,分别对值得商榷的译本提出了修改建议,但单色“黄”的英译研究侧重于高校中医英语授课的教案设计及学生反馈,对相关的文本统计不全面,且部分值得商榷的英译本暂未提及,值得补充研究。

三、 李译本《素问》中“黄”的英译

《素问》中“黄”常以单字“黄”形式出现,部分与其他字词组成含“黄”的名词出现。单字“黄”在《素问》中多指颜色黄,部分以其通假字“黅”的形式出现。在部分语境中,“黄”代指五行之一“土”,“曛”可指红黄混色。

例一:“在脏为脾,在色为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白话解:“中央在五脏中对应脾脏,在五色中对应黄色。”[8]38;

李译:“the spleen in the Zang-Organs,yellowin colors...”[9]6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记载:外在环境与人体内部有对应关系。“东方”“南方”“中央”“西方”与“北方”都有相对应的颜色,“中央”被认为是古代中原地区,对应的颜色为黄色。因此,例一中“黄”可直译为“yellow”。

(一)“黅”通“黄”

据《中文大辞典》解释,黄部字词“黅”的释义为:黄色也,通“黄”。且该词正是出自于《素问》一书[10]17034。在《素问》一书中,“黅”常形容天色或表述谷物颜色。

例二:“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素问·五运行大论篇》;

白话解:“黄色的气横亘在心尾二宿与东南方己位之间。”[8]390;

李译:“There isyellow colorbetween...”[9]746;

如白话解所释,“黅天之气”形容天色夹有黄云,此句中“黅”字直译为yellow即可。

例三:“上应岁星、镇星,其谷黅。”《素问·气交变大论篇》;

白话解:“与此相应,天上木星光明,土星失色。在谷类,其色黄而不能结实。”[8]424;

李译:“The corresponding star...,crops areyellowish...”[9]802;

“yellowish”一词在《牛津高阶英英词典》(OxfordAdvancedLearner’sDictionary,以下简称OALD)中的语义为:fairly yellow in color[11]1814,即“微黄”。谷物受虫病害后往往会病变发黄,因此例三“黅”可直译为“yellowish”,用来形容谷类作物受虫病后发黄的颜色。

(二)“黄”对应五行之一“土”

“黄”在《素问》一书中有时代指五行之一“土行”,在英译时应译为“earth”。

例四:“人肾病,……感而三虚,又遇水运不及之年,有黄尸鬼干犯人正气,吸入神魂,至暴亡……”《素问·刺法论篇》;

白话解①:“人体虚弱,……又感受外邪,谓之三虚,又遇到水运不及之年,土疫之邪侵犯,伤及正气,人的神魂被吸取去一样……”[9]1082;

李译:“...When affected by insufficiency of Water-Motion and attacked byEarth-pestilence,he may die suddenly.”[9]1083;

《素问·脉要精微论》记载:“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即人的声音是与五音相适应的,人的气色是与五行相适应的,而人的脉象则是与天地、四时的阴阳变化相适应的[8]10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对“五色”与“五行”的匹配有详细记载:“东方生风……在地为木……存色为苍……南方生热……在地为火……存色为赤……中央生湿……在地为土……存色为黄……西方生燥……在地为金……存色为白……北方生寒……在地为水……存色为黑……”。即木行对青色,火行对赤色,土行对黄色,金行对白色,水行对黑色。另有学者也发现《逸周书》明确地把五色和五行相结合:“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苍位木;四、白位金;五、黄位土[2]21。”

例四中,“黄尸鬼干犯人正气”即“土疫邪气伤人之正气”,在英译时,将“黄”换为五行之一“土行”,译为“Earth-pestilence”即可。

(三)“曛”指红黄混色

“曛”在《素问》中指红黄混色,用来修饰火焰或云的颜色等,英译时可译为“yellow and red”。

例五:“……少阴所至为高明,焰为曛;……少阳所至为光显,为彤云,为曛;……”《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

白话解:“……少阴之气所至,有高明,有赤黄色的火光;……少阳之气所至,有光显,有赤云……”[8]504;

李译:“the arrival of Shaoyin is marked by high and bright flame of fire with yellow andred color;...the arrival of Shaoyang is marked by light,red clouds with yellow and red color...”[9]1033;

《中文大辞典》对“曛”的解释为:赤黄色[10]836。模糊语言学中,颜色词属“模糊词”[12],我们很难确切地为某一种颜色划清界定,且自然界中某一事物的颜色可同时包含多色,或以混色的形态出现。“火焰”与“彤云”主色虽为红色,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红色,而是红中夹杂或混合了黄色的红黄混色。译者在英译该字词时,遵循颜色具有模糊性的原则,以“yellow and red”英译《内经》中出现的“曛”字。

(四)含有“黄”的名词英译

《素问》中“黄”常与其他词组成名词,有黄黍、黄疸、黄昏与黄钟等词。这类词大多都有固定表达,译者对这四例词的英译分别是yellow millet,jaundice,dusk,Huangzhong(one of the five sounds and twelve temperaments),符合汉语原意。

其中,“黄钟”属于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cultural-loaded words)是指标志某种文化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13]。因为文化的异质性也让中国传统文化文本英译时离不开音译[14],所以译者英译“黄钟”采用了音译加注释翻译技巧,不但保留了“黄钟”这一古代中国特有的十二律之一的名称,也向英文读者解释了其内涵。

四、“面黄”的英译建议

色诊是指传统中医通过观察颜面肤色的变化,来诊断疾病的方法[15]。《素问·举痛论篇》对色诊也有所记载:“五脏六腑,固尽有部,视其五色……”,即五脏六腑在面所属的部位,观察面部的五色就可了解病情[8]238。笔者认为,《素问》中部分形容“面黄”部各有的“黄”字不宜直译为“yellow”,可选单词“sallow”替换。

例六:“黄,脉之至也,大而虚……”《素问·五脏生成篇》;

白话解:“如果面上出现黄色,同时脉搏大而虚弱……”[8]76;

李译:“Theyellowcountenance and large and weak pulse indicate...”[9]143;

改译:“Thesallowcountenance...”;

“动态对等理论(dynamic equivalence)”认为,原文对原文读者和译文对译文读者应该等效果[16]。作为译本读者,笔者认为译者对例六的英译文无法产生读原文的效果。

英语母语者多是白色种人,这类读者面色体征常为白色,若脸色发黄,较容易辨认。虽读到例六汉语原文可猜想“黄”应表不正常的黄,但对汉语及中医知识了解甚少的黄色人种来说,“yellow countenance”若指病色,岂不是说面色体征常为黄色的黄种人皆属不健康。且OALD词典对“yellow”一词形容肤色时的释义为:(taboo) an offensive word used to describe the light brown skin of people from some Asian countries[11]1813,属禁忌语。综合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应对这一英译进行修改。

文化外译的过程中,首先要丢弃“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并学会尊重和适应译入语的文化语境[17]。因此,可将例六“yellow countenance”这一表达改为“sallow countenance”。“sallow”一词在OALD中的释义为:adj.(of a person’s skin or face) having a slightly yellow colour that does not look healthy[11]1369。例六后文原文为: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素问·五脏生成篇》。即病气积在附中,自觉有逆气,这种病叫厥疝;女子同样有这种情况,它的致病原因,是由于四肢过劳,出汗后受风的侵袭[9]76。这一病理属虚症,是黄疸病中的“阴黄”,症状多为面色萎黄。因此,可用“sallow”一词代替“yellow”,既能表达面色萎黄的汉语原义,也避免了可能产生的歧义。

不过,《素问》中部分表面色黄的语句有具体指代,英译此类语句中的“黄”时可直译为“yellow”。

例七:“黄如蟹腹者生。”《素问·五脏生成篇》;

白话解:“面色黄如蟹腹,那是生色。”[8]72;

李译:“The countenance as yellow as the abdomen of a crab is a favorable sigh.”[9];

五、“雌黄”与书名“黄帝”的英译建议

针对《素问》中“雌黄”与书名中“黄帝”的英译,笔者与译者持不同看法。

(一) “雌黄”的英译建议

例八:“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素问·刺法论篇》;

白话解:“水磨的雄黄一两,上好雌黄一两……”[9]1078;

李译:“1 Liang (50g) ofXionghuang(realgar or red orpiment) which was ground in water,1 Liang (50g) ofXionghuang(realgar or red orpiment) of good quality...”[9]1079;

笔者改译:“...Xionghuang (red orpiment) ...Cihuang (orpiment) ...”;

译者在英译“雄黄”与“雌黄”时,都采用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技巧。但在英译“雌黄”时,将其视作“雄黄”英译。译者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雄黄与雌黄为共生矿物,二者性状相似,所含化学成分相似,且难以鉴别,古人受科学技术条件限制,对雄黄与雌黄也存在一定的误解[18]。同样,雌黄氧化后可转变为雄黄,而且雌黄只可外敷,雄黄可口服或外敷[19]。例八原文后文提及:“……冰水下一丸,和气咽之。”《素问·刺法论篇》,即把雄黄雌黄及其他原料制成的药丸,连同清晨吸取的精华之气一起咽下[9]1078。译者综合这两方面考虑,没有将“口服雌黄”等信息译出。但也有学者认为,雌黄内服或入丸、散时,每次可用0.15~0.1g[20],且《中药大辞典》记载:雄黄多呈红色或橘红色,雌黄则为黄色[21]2337。所以笔者认为,仅凭颜色,古人大致能分清雌黄雄黄,且《素问·刺法论篇》记载对雄黄雌黄的药用的确是出于古人炮制中药的实践。在其他中国古籍中也可找到对雌黄雄黄用药的记载:《圣惠方》:雌黄一分,雄黄一钱,杏仁七枚;《济生方》:雌黄一两,雄黄一钱[21]2279;2551。

因此,笔者建议保留“雌黄”,以《汉英词典》对雌黄的英译为准,音译雌黄后加注释“orpiment”[22]228补充即可。

(二)书名“黄帝”的英译建议

译者对《素问》一书的英译为“YellowEmperor’sCanonofMedicinePlainConversation”[9],笔者认为,不妨将“Yellow Emperor”直译为“Huangdi”。

其实,译者也认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黄”与“帝”的形式与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历经千秋万代的磨合,达到了同一,将轩辕帝称为“黄帝”是符合国情的。但在西方文化中,将“黄帝”直译为“Yellow Emperor”不足以表现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刻内涵[23]。学者刘伟与兰凤利也分别论述了“黄帝”的英译,认为应以“Huangdi”英译[24][25]。

例九:“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素问·上古天真论篇》);

白话解:“古代的轩辕黄帝,生来就很聪明......”[8]1;

李译:“Huangdi,or Yellow Emperor,was born intelligent.”[9]3;

例九是《素问》一书正文首句,译者以“Huangdi”作为“黄帝”的英译,且以“Yellow Emperor”作为“Huangdi”的别称,并在文后附注释,详细介绍了轩辕帝的生平[9]13。译者之所以还是将书名中的黄帝译为“Yellow Emperor”,可能是考虑外国读者对“Huangdi”一词的接受度不高。但译者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者,也是跨文化交流的信息传播者[26]。中国典籍对外传播主要是为了向西方读者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7]。《素问》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典籍,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以“Huangdi”来翻译书名中的“黄帝”,能使这一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世界有更广泛的传播。

六、结语

通过统计《素问》中频繁出现的“黄”,并以李照国先生的英译本为研究文本,研究发现“黄”在《素问》一书中不能一律直译为“yellow”,应根据具体语义进行翻译。同时,在传统医学典籍的外译中,应顾及我国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英译时做到求同存异,考虑读者的反应。

[注 释]

①因郭霭春先生将《素问·刺法论篇》定为“遗篇”,未对该章节作白话解,此篇选刘希茹白话解作为参考。

猜你喜欢
素问白话黄帝内经
学习《黄帝内经》藏象学说的心得*
家乡的土白话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童谣声声唱出美好未来
Kiss and Ride
《黄帝内经》修辞格英译研究
从太阳气化的角度谈咳嗽的机理
玲珑欢
关于《素问》“味归形形归气……”的注释
《内经》足六经理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