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劳动教育之价值意蕴与未来路向
——基于“五育融合”的视角

2022-11-21 13:29欧阳小宇符太胜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五育劳动

欧阳小宇,符太胜,董 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实现“五育融合”,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幼儿教育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础的一个教育阶段,也应高度重视《意见》中的指导思想。当前,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2]基于“五育融合”的视角,幼儿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参加某一特定的劳动实践活动,而是将劳动教育融入、渗透到德、智、体、美“四育”之中[3],有其特定的价值意蕴,其未来路向也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明晰。

一、幼儿教育“五育融合”之必要性

幼儿是完整、独特的人,幼儿期是人生成长的基础、关键阶段。幼儿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决定着幼儿教育“五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是“五育融合”的必要基础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6 岁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特殊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发展水平。对幼儿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应该以一种具体形象的方式将“五育”融合起来,而不能将“五育”割裂开来。幼儿是一个完整的人,其发展是一个整体过程,其学习具有整合性的特征,对其所实施的教育也应该是整合性的。因此,“五育”之间的目标和教育过程应该是相互渗透与整合的。

(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五育融合”的必要前提

教育政策反映了教育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对教育行为和教育活动具有导向、协调、控制、规范的作用,对保障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再一次明确强调我国全面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要构建“五育”全面培养的教育和科学评价体系。[5]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为我们澄清了教育应该是一体的,教育活动应该各领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如在幼儿园的种植活动中:幼儿通过给植物浇水、松土、施肥等劳动实践,在自己的探索以及教师的引导下,懂得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自然,这是德育;了解水分、光照、土壤等因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这是智育;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出力流汗、锻炼身体,这是体育;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萌发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情感,这是美育。好的劳动教育,应该是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

(一)树德是劳动教育的首要性价值

《意见》中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重视劳动教育。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幼儿成人成事的根基,也是幼儿劳动教育的首要性价值。幼儿在劳动中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可以获取群体经验,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如在班级的日常值日劳动中,幼儿能学会珍惜保育员阿姨、老师、父母等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自食其力的劳动品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在劳动中所获得的自我成就感,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劳动观。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身心还未健全,正是三观的萌芽时期,良好的劳动教育可使幼儿在劳动实践中切身感受劳动过程的意义,引导其逐步建立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奠定基础。

(二)增智是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价值

劳动不应简单地被认为是体力劳动,还应包括脑力劳动。劳动是体脑并用、手脑结合的一种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与智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首先,劳动是幼儿汲取生活经验的重要渠道。如幼儿在自我服务性劳动中,通过自己刷牙、洗手等,在探索和学习中,积累生活经验,了解生活常识,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其次,劳动是幼儿涵养理智的历程。[6]由于幼儿的年龄尚小,他们在劳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幼儿积极反思,动手实践,手脑结合,切身感悟,能够促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使其学会明辨是非、甄别善恶,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引导幼儿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将劳动教育和智育有机融合。

(三)强体是劳动教育的奠基性价值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积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强体是指劳动教育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例如,幼儿在搭积木、做手工等活动中,通过手眼协调,可以锻炼其小肌肉,促进其精细动作的发展。又如,幼儿在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实践中,通过扫地、浇花等活动,在劳动中出力流汗,可以锻炼其大肌肉,促进其大动作的发展。按照“用进废退”的原理,不劳而获不仅会导致身体的衰败,而且必导致智力的萎缩。[7]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幼儿养成自食其力的品质,热爱劳动。幼儿在开心愉悦的状态下参与劳动,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积极锻炼,从而增强了体质,发展了身心。

(四)育美是劳动教育的独特性价值

美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涵养幼儿美的情操,使其萌发对艺术的兴趣。劳动教育具有育美的独特性价值,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诠释。

第一,劳动教育的目标具有审美的含义。幼儿劳动教育重视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幼儿在体验劳动成果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产生愉悦的心灵体验,从而实现心灵美的升华。

第二,劳动的过程具有审美的意义。幼儿在认识劳动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不同职业的特征,知道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有其艰辛和不易,懂得尊重劳动成果,其思想道德品质也得到了提升。幼儿在进行刷牙洗脸、穿衣服、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务性劳动时,会获得从不会到会的一种成就感;或者是在扫地、浇花等集体服务性劳动时,感受到周围环境从凌乱到整洁的舒心,这也是幼儿涵养美的情操的过程。

第三,劳动成果包含审美的价值。无论是自我服务性劳动还是集体服务性劳动,幼儿在获得劳动成果的同时也会获得一种自我效能感,提升自信心;在创造和享受劳动成果的同时,也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8]

三、“五育融合”视域下幼儿劳动教育的未来路向

作为全面发展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必须重视“五育融合”,为此,国家、幼儿园、家庭、社区应该“四位一体”,从观念、制度、资源保障等层面共同推动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提升幼儿劳动教育的质量。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传统的观念认为劳动就是简单的体力劳动,甚至有的家长向幼儿灌输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要去干苦力活的偏激观念,个别教师也将劳动作为犯错误后的一种惩罚方式,这些都会导致幼儿对劳动的认识偏差,甚至会造成幼儿不尊重劳动、讨厌劳动的恶果,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因此,作为幼儿最直接的影响者,家长和教师都应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一方面,家长应该鼓励幼儿劳动,慎用惩罚和奖励。基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3~6 岁的幼儿成长中的主要事件是独立活动,面临着主动对内疚的心理社会矛盾,这一时期幼儿的主动探索行为如果得到肯定和鼓励,幼儿将会形成自主、自信、积极进取的品格;相反,如果成人讥笑、否定幼儿的自主行为,幼儿将会对外界畏惧和退缩,产生内疚和失败感。因此,家长不能认为孩子还小,让其劳动只会帮倒忙或者影响学习,从而否定和拒绝孩子劳动。在家里,家长应该鼓励幼儿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同时,家长要慎用劳动奖励制度,避免让幼儿形成有回报才劳动的不良习惯;当幼儿在劳动中犯错误时,家长也要耐心地指正,不要急于求成。

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要提升自身劳动教育素质,避免有劳无教。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安排适时适量的劳动,给予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价值。同时,在其他领域的活动中,教师也要渗透劳动教育,做到“五育”融合,协同共进。

(二)构建“五育”融通的劳动课程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劳动教育,幼儿园还应综合主题活动,构建“五育”融通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幼儿园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设隐形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例如,盥洗室里可贴上正确洗手方法的步骤图,以及洗手注意事项的一些标识,在帮助幼儿掌握洗手常识的同时,使其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其次,幼儿园可以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开展值日生劳动。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制定值日生劳动的规则,设计值日生挂牌和操作板,以增加幼儿的劳动责任感和荣誉感;明确值日生工作内容与要求,利用榜样激励法肯定和鼓励值日生工作,让幼儿感受同伴合作的乐趣,体验劳动的成就感。再次,抓住劳动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活动的教育契机。如在五一劳动节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了解劳动节的含义,学习劳动歌曲,开展班级院内大扫除活动等,融通“五育”的学习,感受劳动的光荣。最后,在区域活动中,开展游戏体验式的劳动教育。教师要给予幼儿丰富的材料,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权,增加区域间的联动,例如美工区制作的首饰供表演区表演,生活区制作的食物与大家分享等。[9]这样能够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将“五育”渗透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三)“三教合力”,共助幼儿成长

布朗分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家庭、幼儿园、社区是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属于最里层的微观系统,只有微观系统之间有较强的积极的联系,发展才可能实现最优化。因此,家庭、幼儿园、社区应该协同共育,发挥“三教合力”。

第一,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应鼓励支持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当大人的小帮手,从小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同时,多和幼儿园进行交流沟通,相信、支持幼儿园工作,积极参与幼儿园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

第二,幼儿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挖掘当地特色,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的优质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发适合幼儿的园本课程、班本课程,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同时,幼儿园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合作,了解幼儿在家劳动的情况,并且给予家长适当指导。

第三,社会要发挥对劳动教育的支持作用。社区应支持家长和幼儿园,充分挖掘劳动教育资源,如:开展社区植树活动;扩充专门的劳动场域,充分利用已有的空间和设施,鼓励幼儿参与垃圾清理等社区服务性活动;调动社区教育志愿者等人力资源,配合家庭、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工作。[10]

(四)加强组织实施,完善制度建设

教育的兴盛,离不开党和国家的组织领导。首先,国家应该加大崇尚劳动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传播劳动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文化氛围。其次,国家应为幼儿园“五育”融合与劳动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如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五育”融合与劳动教育的素材资源库。[11]

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劳动教育和“五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政策,但多为宏观指导,且没有明确的幼儿劳动教育和“五育”融合的政策和制度。因此,国家应该加强顶层设计。第一,制定具体可行的幼儿劳动教育方案,加强对幼儿劳动教育的指导,构建五育融合发展的课程、评价、管理体系;第二,由于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五育”融合与劳动教育的标准、要求、内容应该在纵向上相互衔接,即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劳动教育应该相互联系、层层递进。[12]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五育劳动
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 “五育并举”,让校园充满活力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五育并举”,学校交出智慧答卷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