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角下传统游戏在幼儿园开展的意义审思及路径研究

2022-11-21 13:29于胜刚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传统儿童幼儿园

关 虹,于胜刚

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的游戏活动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电子游戏、网络游戏逐渐占据了儿童的生活,传统游戏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被大众忽视,甚至遗忘。我国的传统游戏承载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非常丰富而珍贵的教育资源,我们不应该浪费这种宝贵的资源,应该积极地加以利用。

一、传统游戏的概念及特点

传统游戏,也可以称之为民间游戏,是指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产生并流传下来的一种游戏活动,它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游戏趣味性强,很多传统游戏都与地域民俗文化有关,其内容及形式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生活性。另外,传统游戏对场地空间、人数、时间等游戏开展条件要求不高,多利用自然、废旧材料自制游戏玩具,游戏成本低,易于组织开展。

二、多元视角下传统游戏在幼儿园开展的意义审思

(一)政策法规视角——传统游戏应融入幼儿园课程

1.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2001 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1]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幼儿园保教工作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2]2012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教师应“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3]“掌握开展游戏与教育活动的知识与方法”;[4]具备“游戏活动支持与引导”[5]的专业能力。2012 年《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6]201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7]“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8]

上述各项文件中都强调了儿童游戏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价值,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运用游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要重视儿童游戏,教师应具备游戏环境创设及组织、支持、引导幼儿游戏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传统游戏应融入幼儿园课程

2014 年《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9]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10]

《指南》健康领域教育建议中,鼓励幼儿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11]社会领域教育建议中提出“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12]艺术领域教育建议中提出“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13]

从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我国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提倡幼儿园利用传统游戏帮助幼儿了解民族文化,鼓励幼儿玩传统游戏。可见,传统游戏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应在学前教育阶段以及其他各教育阶段积极开展。因此,传统游戏应融入幼儿园课程。

(二)现实视角——传统游戏亟待拯救与传承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电子游戏为特色的现代游戏逐渐走入了儿童的生活。手机、电脑、网络媒体的普及,让很多“一零后”的孩子们沉迷于电子游戏,对传统游戏可能已经很陌生了,有些孩子甚至没听说过传统游戏。另外,儿童的课余时间又被大量的兴趣班、补习班挤占,很少有时间自由玩耍,有时间的时候也会更多地选择玩电子游戏。家长们由于工作繁忙也没时间教给孩子一些传统游戏,孩子们不会玩也不爱玩传统游戏。种种原因导致传统游戏正在渐渐消逝,面临失传的境地,亟待拯救、传承。

因此,我们需要让儿童多了解传统游戏,包括游戏产生的背景、歌谣、游戏玩具制作的方法、游戏规则、游戏策略等等,让孩子们学会玩、爱玩传统游戏,这个过程既是我们教会儿童传统游戏的过程,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如果儿童能够经常接触传统游戏、感受传统游戏的魅力,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那么儿童可能就会逐渐喜爱传统游戏、传统文化,促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热爱,逐步达成一种文化的自信。同时,也要适当让幼儿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感知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差异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会盲目地崇拜、模仿外来文化,学会更理性地看待外来文化,才能更好地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儿童成长为自觉地认同、热爱、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公民。

(三)心理学视角——传统游戏是儿童的天然需要

1.游戏是儿童的需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现代动机心理学关于内在动机的研究以及对儿童行为的观察,儿童的基本需要可以划分为 3 个层次 9 个方面。[14]第一层次,生理发展的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身体活动的需要、安全的需要。[15]第二层次,认知发展的需要,包括理解环境的需要、影响环境的需要,其生理机制是中枢神经系统维持最佳觉醒水平的需要。[16]第三层次,社会性发展与自我发展的需要,包括社会性交往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获得尊敬或认可的需要。[17]驱使儿童游戏的需要主要有身体活动的需要、认知发展的需要、社会性交往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多种需要激发了儿童游戏,游戏让儿童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这也是游戏发生的内在动机。

游戏是儿童身体活动需要。儿童的身体需要经常活动,原因之一是儿童大脑神经尚处于发育之中,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兴奋过程占优势,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就是活泼好动。其二,儿童的身体正在快速发育的过程中,骨骼和肌肉尚未发育成熟,不能像成人一样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儿童需要经常变换姿势使身体不同部位的骨骼和肌肉轮流承重来维持最舒适的状态。其三,小脑是控制运动的中心,小脑和脑的边缘系统(情绪控制中心)之间有双向的神经连接,当儿童运动的时候,神经冲动的信号传入小脑的同时又会影响到脑的边缘系统(情绪控制中心),使儿童感受到愉快。因此,儿童需要经常活动,“动”即快乐。游戏正是可以满足儿童“动”的需要的活动。游戏中儿童可以不断变换姿势、动作,使儿童感到舒适、愉快。

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需要。儿童有理解环境、影响环境的需要,游戏的过程可以满足儿童理解环境、影响环境的需要。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充分运用感官搜集信息,探索客观世界,积累很多的知识经验。儿童在积极主动地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同时,通过游戏中的探索、操作、模仿、想象活动,也可以使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达到最佳水平。游戏满足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需要。

游戏是儿童社会性交往的需要。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社会性交往活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儿童需要与周围的人们交往、互动。游戏为儿童与人交往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可以自由地、充分地与同伴交流、互动,如一起讨论角色的分配、游戏情节的发展,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等,游戏满足了儿童社会性交往的需要。

游戏是儿童自我实现的需要。儿童有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在自由游戏的过程中,儿童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尽情地玩,儿童往往会通过不断地尝试选择出最符合自己的兴趣、最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游戏来玩,在此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周围的人或事物,表现着、体验着自己的能力,儿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有时还会得到来自同伴的赞许,使儿童体验到成就感。游戏是使儿童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最好活动。

总之,儿童的多种需要滋生了游戏的动机,促使儿童进行游戏活动,游戏活动的进行又满足了儿童的多种需要,需要满足的同时又带来了快乐,身体的舒适及快乐的情绪感受成为儿童再次游戏的动力。因此,儿童热爱游戏,游戏开展的过程就是儿童的多种需要表现和获得满足的过程。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游戏与儿童息息相关。可以说,无游戏,不儿童。

2.传统游戏亦是儿童的需要。从游戏产生的角度来看,传统游戏起源于现实生活,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不断发展完善,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生活性。传统游戏的歌谣是根据生活经历改编的,玩具材料也取材于现实生活,是人们经验和智慧的体现。传统游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能够随着生活的发展或情境的变化根据需要不断创新玩法、变换材料等,可以说传统游戏更接“地气”,常玩常新。传统游戏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以电子游戏为代表的现代游戏往往更倾向于在室内开展、独自进行、虚拟场景。电子游戏是成人设计开发的,游戏规则是成人设定的,进行电子游戏的过程中儿童自身不能直接参与游戏,需要借助机器、网络等媒介来操控游戏,在虚拟的场景中儿童体验更多的是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的刺激,这样就会把儿童与真实的生活世界分离开来,不能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传统游戏中儿童需要亲自参与到游戏中去感受、探索、体验,与真实的大自然互动,与真实的游戏伙伴互动,这个过程是儿童由自然人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社会人所必须经历的。儿童进行传统游戏的过程,就是儿童身体活动的需要、认知发展的需要、社会性发展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以展现并获得满足的过程。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不论什么时代的儿童都需要传统游戏。

(四)教育学视角——传统游戏蕴含多元教育价值

1.强健儿童的体魄。传统游戏多为户外体育游戏,儿童在进行传统游戏的过程中就有很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和身体运动的机会。传统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身体发展,具体表现在:户外传统体育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儿童在户外进行传统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活动身体,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加速新陈代谢,促进儿童身体的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长发育,如骨骼、肌肉、内脏、神经系统及大脑的发育等。传统游戏的开展能够促进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如走、跑、跳、钻、爬、投掷等动作的发展;也可以增强儿童的运动能力及平衡能力,使儿童的动作更灵敏、协调。经常开展传统游戏还可以增强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病后恢复的能力。在开展传统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往往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身心是相互影响的,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促进身体的健康发育。

2.发展儿童的认知。传统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等方面的发展。儿童认知的发展需要以儿童经验的积累为基础,那么儿童的经验如何获得?这就需要儿童在其所处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活动来积累经验。游戏是儿童主动进行的活动,儿童开展传统游戏的过程中有大量积累感知经验的机会、识记的机会、问题解决的机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言语交流的机会,如儿童有时需要仔细观察事物,有时需要记住游戏的歌谣再复述出来,有时需要自制玩具材料,有时需要扮演角色,有时需要与同伴讨论问题等等。儿童玩传统游戏的过程就是积极主动地与人、与物、与客观世界不断发生联系的过程,是经验积累的过程,由此儿童的认知能力不断发展,逐渐建构起自己的主观世界。

3.提高儿童的社会性。儿童社会性的发展需要儿童积极参与到社会交往活动中,在真实的社交情境中获得。很多传统游戏都需要多名儿童共同合作完成,这就为儿童创设了人际交往的机会。在参与传统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不断“练习”与人交往,为了维持游戏的顺利进行,儿童就需要采用积极的行为方式与同伴交往,这也促使儿童习得社交技能、策略,逐渐学会合作、分享、谦让、互助等亲社会行为,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同时,在参与传统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有扮演不同角色的机会,使得儿童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体验他人情感态度的过程能够帮助儿童逐步走出自我中心化,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使儿童逐渐学会理解他人,有助于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传统游戏多为有规则游戏,经常参与有规则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增强自制力,促进儿童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4.丰富儿童的情感。传统游戏趣味性、娱乐性强,多是儿童自发游戏,具有较强的本体性。在游戏过程中儿童是轻松、愉快的,可以自由抒发自己的情绪情感,也在学习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培养同情心和移情能力,促进儿童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同时,游戏的过程能够帮助儿童释放消极情绪,对情绪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传统游戏的规则和形式可自由调整,儿童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儿童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外界的强迫、束缚,不感到紧张、焦虑,更容易获得成功。当儿童在游戏中完成了作品时,当儿童赢得游戏时,当儿童通过努力解决了问题时,儿童会感到很自豪。在传统游戏中儿童的主体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自由自主的游戏过程更容易使儿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作为活动主体的“人”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另外,与审美有关的传统游戏如剪纸、折纸、泥塑、手影等游戏有助于促进儿童美感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5.完善儿童的个性。个性由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自我意识组成,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18]利伯曼(Liberman,1965)认为游戏性也是个体的一种个性倾向性或个性特征。[19]游戏性既包括主体性的特征(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又包含开朗、快乐、幽默等品行,对于人体验生活的幸福具有重要意义。[20]游戏活动是培养儿童游戏性的重要途径。

传统游戏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给儿童的生活带来了快乐,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动力源泉。儿童主动参与传统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游戏体验,兴趣需要得到了满足和扩展,能力得以展现并获得提升,促使儿童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积极主动、勇敢坚韧等良好的个性及意志品质,有助于儿童游戏性的培育。

(五)园本视角——传统游戏是构建特色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因地制宜创设游戏条件,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开展多种游戏。”[21]传统游戏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传统游戏的重要价值,将传统游戏作为幼儿园重要的课程资源积极地、合理地加以利用。

传统游戏有很强的地域性,将传统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对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及内容的丰富都是非常有益的。传统游戏的融入将会使幼儿园课程更具地域特色,成为真正有特色的、独特的园本课程。同时,融入地域传统游戏的园本课程更接近本地域儿童的生活经验。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幼儿园课程如果能够更贴近儿童的真实生活,带有儿童所处地域的特色,能够与儿童已有经验相互联结,则会更易于激发起儿童的兴趣,更易于被儿童接受、喜爱。因此,幼儿园应积极利用传统游戏构建富有地域特色的园本课程。

三、传统游戏在幼儿园开展的路径

(一)拓展传统游戏的来源渠道,广泛搜集传统游戏

为了丰富传统游戏的类型、内容,使幼儿园能够开展丰富多样的传统游戏,就需要积极拓展传统游戏的来源渠道,广泛搜集传统游戏。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来搜集传统游戏,包括:(1)查阅相关的网络、图书文献资料;(2)通过网络征集;(3)在教师群体及园所其他教职工中广泛征集;(4)发动幼儿家长及亲友等共同参与搜集;(5)走访社区、街道的居民,特别是老年人;(6)寻访少数民族聚居地;(7)寻访民间艺人;(8)园所间相互交流,互通有无等等。我们要尽可能地全面搜集传统游戏,让更多的传统游戏得以保留和传承。

(二)将传统游戏进行分类、整理及适当的改编、创新

在搜集到的传统游戏中筛选出适合3-6 岁幼儿的传统游戏,再将筛选后的传统游戏进行分类整理。可按照游戏适合的对象将传统游戏按适用大、中、小班分类;还可以按照游戏的教育功能分类,可分为语言类、认知类、运动类、建构类、表演类等。然后,再将每个传统游戏按照游戏的名称、玩法、规则、所需要的玩具材料等几部分进行整理。这样就为进一步在各年龄段开展传统游戏奠定了基础。

在准备开展传统游戏前,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游戏的各要素进行适当的改编与创新,如可以因地制宜改变游戏的材料,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改变玩法,根据时代特点改编童谣等,使传统游戏更具时代性,更符合幼儿实际的兴趣和需要。

(三)将传统游戏纳入课程计划中,通过多种途径开展

将传统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传统游戏,是传统游戏在幼儿园持续开展的保障。传统游戏应被纳入到幼儿园的课程计划当中。幼儿园应该把传统游戏安排在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中,并且落实到一日活动计划中,确保传统游戏能够切实开展。传统游戏可以通过融入主题教学活动、各领域教学活动、室内区域活动、户外体育活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亲子活动、运动会、节日庆典等途径来开展,具体方法如下:

1.融入主题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一些传统节日来设定活动主题,内容可以涉及民俗文化、故事、艺术及游戏等,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幼儿感受传统文化,学会传统游戏,如结合端午节开展的主题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赛龙舟的游戏。

2.融入领域教学活动。传统游戏在融入领域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学活动中的游戏设计成传统游戏,从而自然而然地让幼儿接触传统游戏。

3.融入室内区域活动。教师可以将传统游戏融入室内区域活动中,鼓励幼儿经常玩传统游戏,如在益智区开展挑棍儿游戏、在美工区开展编绳游戏等。教师可以直接以传统游戏的名字命名区角,如弹珠区、五子棋区等。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在区角中的游戏状况,如发现幼儿对某种传统游戏不感兴趣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做相应调整,如调整区域活动的内容或游戏材料的难度等,使传统游戏区成为被幼儿喜爱的区域活动。

4.融入户外体育活动。户外体育活动是开展传统体育游戏最基本的阵地。可以经常开展的传统游戏有:跳房子、跳皮筋、跳山羊、跳绳、斗鸡、老鹰捉小鸡、套圈、踢毽子、丢手绢、丢沙包、编花篮、木头人、拔河、放风筝、捉迷藏等等。

5.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传统游戏的开展还可以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及零散的时间,如幼早上入园后、午餐后、午睡前、下午离园前等时间开展传统游戏,如开展抢凳子、击鼓传花、石头剪刀布等传统游戏,让幼儿能够经常接触传统游戏,喜爱传统游戏。

6.融入幼儿园亲子活动、运动会、节日庆典等活动中。幼儿园可以结合一些较大型的集体活动来开展传统游戏,如在亲子游戏活动中进行两人三足、猜谜语、捉尾巴等各种类型的传统游戏。

(四)为传统游戏的开展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游戏场地创设方面。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为在户外开展的运动类的传统游戏准备好充足的室外活动场地,如幼儿园室外可以在地面画上跳房子的格子或设置固定的梅花桩,方便幼儿经常开展此类游戏;北方的幼儿园还可以在冬季铺设冰场,供幼儿进行抽陀螺、拉爬犁等传统游戏。幼儿园室内也应该准备专门的空间创设活动区供幼儿自主进行传统游戏,如果室内空间不足,不能准备固定区域供幼儿活动时,也可以考虑充分利用走廊、寝室等空间创设临时的传统游戏活动区。

游戏材料投放方面。传统游戏的玩具材料大多数都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材料或废旧物品自制玩具,如自制皮筋、鸡毛毽子、沙包等等。还应注意选择具有地域特色游戏材料,引导幼儿开展相应的游戏,如在满族聚居地,我们可以组织幼儿玩满族传统游戏翻花绳、歘嘎拉哈等。教师在进行材料准备时,还应该注意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避免因为游戏材料不足造成幼儿争抢而无法开展传统游戏的情况。

游戏时间保障方面。保证儿童游戏的时间就是保护儿童的生命,保护儿童的精神家园。教师要保证给予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充足的游戏时间有助于幼儿开展高质量的游戏。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开展的传统游戏,每次游戏的时间应不少于半小时。

(五)为传统游戏的开展营造和谐的精神环境

教师应为传统游戏的开展营造和谐的精神环境,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开展传统游戏。教师自身应充分认识到传统游戏的重要价值,积极开展传统游戏。教师可以跟幼儿一起玩传统游戏,营造出浓厚的游戏氛围,这样既可以帮助幼儿学会玩传统游戏,也可以体现出教师支持幼儿玩传统游戏的态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更乐于参与到游戏中。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幼儿间建立友好、互助的同伴关系,鼓励幼儿平等合作,积极参与到传统游戏中。遇到幼儿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时,应耐心听取幼儿双方对事件发生过程的描述,从积极的角度引导幼儿换位思考,明确是非,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及人际交往规则,从而逐渐减少同伴冲突,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

教师还应注意与同事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间的人际关系状况会影响到教师个人的情绪状态及行为表现,从而影响到幼儿的情绪状态。幼儿的情绪状态是影响幼儿游戏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间也应以诚相待、团结协作,合力为幼儿游戏营造和谐、轻松、愉悦的精神氛围。

(六)做传统游戏的组织者、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

传统游戏多属于有规则游戏,理解游戏规则对于中小班幼儿来讲还有一定的难度。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游戏,帮助幼儿正确理解游戏规则,鼓励幼儿按规则正确开展游戏是传统游戏顺利开展的关键。

作为游戏的组织者,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传统游戏时,要选择适合幼儿能力水平的游戏,帮助幼儿充分理解游戏的规则,如可以通过讲解加示范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并且可以让幼儿尝试着玩一玩。如果教师讲解、示范一次,幼儿不明白的话,教师应耐心地重复讲解,变换不同的方式讲解,以确保参与游戏的每名幼儿都能理解游戏规则。幼儿理解了游戏规则,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来。

作为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认真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如确定幼儿需要帮助,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指导,不要急于指导,不要因指导而影响了幼儿活动的兴趣,破坏了幼儿的游戏。

作为游戏的引导者,教师要注意指导方法的适切性,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如教师可以用参与游戏的方式或运用游戏材料进行间接的指导。教师还要注意指导的“度”的问题,应明确游戏是幼儿的游戏,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探索、自主发现的空间。

教师作为组织者、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在开展传统游戏的过程中应多鼓励幼儿,多“放权”于幼儿,让幼儿能够在自由自主的游戏过程中充分体验传统游戏的魅力。

总之,我们应全面地、正确地认识传统游戏开展的价值,关注传统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展情况,为传统游戏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条件,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开展传统游戏,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及我国传统游戏的传承及传统文化的传播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传统儿童幼儿园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清明节的传统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