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瑜 吴玥蓓 张继苹 曲姗姗 黄 泳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小穴位大健康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是一门以经脉为主线,介绍常用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及小儿推拿常用穴位的医学网络课程。该课程由南方医科大学针灸推拿学教研室的教师主讲,已在“中国大学MOOC”和“智慧树”完成了3个轮次的教学。据“智慧树”平台官方统计,该课程累计选课2.03万次,累计参与院校多达50所。该课程一方面为南方医科大学学生学习经络腧穴学提供了线上辅助课程;另一方面也为其他院校学生及广大中医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资源。
在学堂在线国际版平台的积极号召下,为推广中医药知识的国际传播,教学团队将已有的小穴位大健康MOOC进一步建设成国际课程Small Acupoints Help Your Health Better on。
为完成课程建设的翻译工作,南方医科大学针灸推拿学教研室组织了部分本科生参与翻译,同时这也是专业英语课程的“互联网”相关教学模式的落实[1],本次工作的相关实践活动总结如下。
具体翻译由2个层面的工作人员一起完成。一个层面是教学负责人团队,主要由南方医科大学教师、研究生组成;另外一个层面由自愿报名参加翻译工作的本科生组成。
1.1 翻译的准备工作
1.1.1 招募翻译人员 根据课程翻译量(中文字数约15万字),初步拟招20名本科生组成课程翻译小组。招募要求:英语水平达到大学生英语四级;对中医有基本了解;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优先。招募方式:在各个年级班群内发布问卷星报名表,进行线上报名,按报名顺序招满20人即自动关闭报名程序。招募结果:实际共招募24人,男生7人,女生17人;2016级(大四)12人、2017级(大三)8人、2018级(大二)3人、2019级(大一)1人;针灸推拿学专业22人、中医学专业2人。
1.1.2 组建翻译小组 在招募工作结束后,课程负责人团队和24名翻译人员线上建立“小穴位大健康翻译小组”QQ联系群,具体工作安排如下。分组:以大四学生搭配低年级学生每组2人的形式进行,共分12组;培训:翻译小组总负责人进行相关培训,整理翻译要求、参考资料,上传翻译范例,要求翻译人员给出初稿,确定质量和格式,要求各翻译小组实行师兄、师姐负责制,带着师弟师妹共同完成任务,鼓励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积极提问、共同讨论。
1.1.3 拆分翻译任务 该课程需翻译的内容分为3部分:教学视频的配套英文字幕、英文测试题、英文教学PPT。参加翻译的每位成员以独立的章节来划分任务,每人均负责该章节的教学视频、测试题、教学PPT的翻译工作。负责人提供中文字幕、中文测试题和中文教学PPT,翻译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分3个阶段完成相应的翻译任务,每阶段翻译时长根据个人情况控制在2周之内。
1.2 翻译过程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小穴位大健康整个课程的翻译工作实际在6周之内如期完成。工作推进基本顺利,但是翻译过程中,存在部分难题。这些难题,在参与翻译的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解决。
1.2.1 专业术语翻译 学生根据范例、参考资料着手翻译,参考资料有《中医基础理论术语》、WHOInternationalStandardTerminologiesonTraditionalMedicineintheWesternPacificRegion《中医学》(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中医标准化名词”“术语规范”等。
翻译过程中学生需要重点解决大量专业中医术语和穴位歌诀的翻译,常见问题有“一词多译”和“一词无译”。学生在利用参考资料和网络搜索时,会发现部分术语存在多种不同翻译版本,最典型的如十二经脉各条经脉的翻译,如手太阴肺经常见的几种译法有“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lung channel of hand-taiyin”“hand-taiyin of lung meridian”。针对这类“一词多译”的情况,教师鼓励学生查阅相关教材、视频、论文等来比较各种用法出现的频率,从而确定常用的翻译版本。如上述所举的例子,十二经脉的翻译在“十三五”教材中已有出现,可以此为最终版本。
另外,部分专业名词及大部分穴位歌诀至今没有规范的翻译参考资料,如常见的有四总穴歌,少见的有李世珍《常用腧穴临床发挥》一书中的各类歌诀,针对这类“一词无译”的情况,教师鼓励学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翻译,并结合现有的专业资料,进行参考和比对。
1.2.2 翻译质量保障 学生在初步完成个人翻译任务后,为确保英语翻译质量,负责人团队安排了三级检查。首先,个人自查。利用网络校正软件,每位翻译者进行初步检查,解决单词拼写和语法错误等基本问题。其次,组内互查。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组成的小组,完成组内的相互检查,解决格式错误、术语不统一和表达方式欠缺等进阶问题。最后,负责人团队进行最后一次检查,收集各组常见问题,反馈给学生进行修改。
1.2.3 团队合作贯穿始终 参与翻译工作的团队,从第1天建起工作QQ联系群,就积极利用团队优势推进工作、解决问题。学生个人在翻译工作中遇到任何问题时,积极在工作群内提出疑问或者个人见解,其他翻译人员也积极给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负责人团队再带领翻译小组进行讨论。或拿出经典案例作为参考,或收集互联网资料,或进行初步尝试,最终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推广到所有的相关工作当中。
小穴位大健康MOOC的英语翻译工作结束后,负责人团队组织参与翻译工作的学生填写问卷,就翻译工作进行小结与反思。同时,也组织了内容灵活的“测试”,比较参与翻译的学生在工作前后专业英语的掌握情况。
2.1 翻译工作促进了专业英语的学习 通过相关问卷调查,所有学生均认为通过这次活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学习专业英语的能力,增加了专业英语的知识储备。部分正在学习“专业英语”课程的大二学生表示,这次活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将课堂知识融入实际应用当中,加深了对于专业英语的理解和记忆。
本次共招募了24名本科学生,其中12名学生达到学生英语四级水平,另外12名学生达到大学生英语六级水平,其中91.67%(22/24)的学生表示是第1次参与中医针灸的专业翻译,8.33%(2/24)的学生是第2次参与此类翻译活动。
在翻译过程中,负责人团队提供了部分专业资料,并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翻译。调查显示,54.17%(13/24)的学生采取的方法是以Google翻译或百度翻译等翻译工具为主来翻译大段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另外45.83%(11/24)的学生则表示是在提供的参考资料的基础上,以自行翻译为主,仅在遇到不会的单词时使用网络翻译。
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除了需要解决常见英语翻译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解决大量有关针灸知识的中译英问题。负责人团队在结束所有的翻译项目之后,对参与的学生进行了一项包含16道题的考核,以了解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对于部分专业知识翻译的掌握情况。由于小穴位大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围绕针灸方面,所以本次考核主要从针灸内容出发,包括常见的针灸术语表达、专有名词、针灸书籍、重要歌诀等。在常见的针灸术语的英文表达上,例如,“针刺、艾灸、推拿、拔罐”“归经、定位、主治、操作”“直刺”“小儿推拿”“近治作用、远治作用”“补泻、提插、捻转”“小穴位 大健康”等,90%以上的学生能够很好完成这部分测试,说明学生在专业术语的掌握上有较大提升;有关专有名词、古籍名称、针灸歌诀等难度较大的测试上,80%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剩下20%的学生也能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解决问题。
2.2 初步具备专业英语翻译规范性意识 通过小穴位大健康的专业英语翻译的训练与练习,参与翻译的学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范性意识。第一,使用具有权威的规范化翻译工具和资料;第二,落实到具体翻译问题,学生在面对各种版本的中医翻译时,学会如何进行规范和统一。
负责人团队提供的主要翻译参考资料有《中医基础理论术语》、WHOInternationalStandardTerminologiesonTraditionalMedicineintheWesternPacificRegion、《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中医学》(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等,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常用的翻译工具以网络工具为主,推荐使用如生物医药大词典、牛津词典、知网知识元、知网词典、CNKI翻译助手等收录较多医药用语的翻译工具。
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发现中医翻译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确切的国际中医术语标准,一词多译或一译难求,直译难以表达中医概念、意译冗杂等[2,3]。在标准规范建设方面,国内外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4],如今信息时代的发展也促进了对于中医相关术语翻译的研究,大力地推动了国际中医术语的确立。这样的环境虽然提供给学生丰富多样的参考资料,也同时导致翻译难度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负责人团队鼓励学生多查阅资料,给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翻译方式,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意识到中医术语标准化的重要性,思考和理解难懂的术语[5]。
另外,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练习与反思掌握了一些有效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例如,可以灵活选择异化、归化、组合等方法,包括直译、音译、直译音译结合、加注释等方法,尽可能地将译文翻译得通俗易懂、地道,且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文化特色[6]。
2.3 翻译工作中的问题给后续学习一定启示 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多少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在翻译中过度依赖在线翻译软件,部分学生的翻译成果甚至存在通篇机器翻译(以下简称“机翻”)的痕迹,这样的情况导致初稿呈现的效果参差不齐,出现大量不严谨的句子结构、过于口语化的表达、缺少必要的连接词、不地道的表达、语法错误等基本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负责人团队要求学生在机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修改,对于初次接触翻译的学生,机翻是帮助学生的一种方法,学生应该在不断的模仿过程中积累英语表达,通过积累逐步脱离对机翻的依赖,从而达到能够自行完成大部分翻译的目标。
对于部分中医歌诀、文言文、古文、通假字的翻译,仍然存在较大困难,如“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等常见的中医歌诀,以及方便背诵的穴位歌诀“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决,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还有“‘俞’通‘输’”“一源三歧”如何翻译。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参考的资料比较少,大部分需要学生自己完全理解之后进行意译,在意思表达到位的基础上做到精简,例如“Where the meridian pass, where it treats”“One origin and three division”。但对于学生来说,在翻译利于背诵的穴位歌诀时确实存在较大难度,一是比较难做到句子的押韵,二是外国学生在学习穴位时多是记忆穴位的编号,而不是穴位的中国名称,导致原本的穴位歌诀失去了利于背诵的作用。
这次中医翻译活动中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过硬的专业翻译指导,学生在问卷调查中表示希望“提供更多的专业性指导,例如发放专业译者的有关译作范本”“翻译前的专业培训”“歌诀翻译非常需要专业指导”“提供更多专业资料的搜索渠道”“在翻译结束后可以提供统一的专业指导和意见”等。负责人团队应该在后续的活动中提供更多的专业指导,例如可以请外国语学院的教师或者高年级学生进行翻译后的审核和校正,定期举办线上的翻译培训,学生在翻译结束后进行线下的交流活动等,组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中医翻译指导团队。
综上,疫情期间的这次中医翻译活动,一方面带领学生共同参与中医MOOC国际化课程建设,积极响应国家实施的文化外译战略,培养能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人才,使国内的中医英文教育跟上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步伐[7];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翻译能力,达到“教译相促”的实践教学效果。学生在翻译的后期对于中医专有名词的英译掌握得越来越好,常规中医操作的英语表达越来越熟练,并且在翻译结束后表示希望此类活动能继续开展,这是“中医+外语”教学模式的实践[8],也为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