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靖远县东湾镇新民小学 王亚艳
“双减”政策的实施意味着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的模式和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数量较多,且作业的内容和质量也不足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不少小学生认为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数学中充斥着抽象的数字、符号、公式,不仅难以学习,也难以理解,他们将数学看成一座阻挡在眼前的大山。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优化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其次对优化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意义展开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优化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以落实“双减”理念的策略。
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大多以基础知识和基础计算为主,导致很多教师在针对这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会选择借助作业的数量来帮助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这就造成学生需要花费时间完成大量重复性的作业,时间一长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自然会有所下降,并且还会进一步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严重时甚至会让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产生抗拒的心理。另外,当前小学数学作业数量较多的问题还会进一步挤压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而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统一性的作业同样也是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所谓统一性作业,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并没有站在学生个体差异以及个性化发展的角度考虑,而是站在整体的角度进行作业的设计。这样一来无论是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还是数学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他们每天完成的作业都是同样的内容、同样的难度。这种“一刀切”的作业设计做法不仅没有考虑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作业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的情况,也没有考虑到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更加深入的数学学习的需求。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统一性的作业模式既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长久以来,小学数学作业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问题之一还在于作业缺乏趣味。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当前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单调重复,每天完成数学作业就像在完成一项机械的任务,使得学生比较抗拒。对于教师而言,他们认为小学阶段的数学作业应当以打好基础为主,设计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以便学生能够取得好的数学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难以从小学数学作业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甚至将小学数学作业看作一种额外的课后负担。这样不仅不符合“双减”的理念,也难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无法在数学学习中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还存在缺乏深度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只是单纯地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成以基础知识为主的形式,这样的作业对于学生而言只是单纯地将课堂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了一次回顾,从短期来看能够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但是立足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这种缺乏深度的作业并不足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角度来看,缺乏深度的作业设计也不足以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上的拓展,学生鲜少有机会在数学作业中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究。
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模式惯于通过题目的堆积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巩固,造成小学数学作业数量较多,给学生带来了较重的课业压力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对小学数学进行个性化作业的优化,其根本意义在于能够有效地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数量进行调整,用更高的作业质量以及更丰富的作业内容来实现通过作业对学生进行减负的目的。这是因为个性化作业看重的是改善学生对于作业的看法以及完成作业的自主性,注重的是通过作业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过多的数量只会进一步消磨学生对数学的热情,阻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优化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过程中,他们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从作业的数量上进行调整,转变学生对小学数学作业的看法,让小学数学作业不再成为学生课业压力负担的来源。
当前,我国小学班级平均人数为50—60人,而每个班的小学数学任课教师却只有一位,意味着一名教师负责如此多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也难免导致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会选择统一性的作业,而忽略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优化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重要意义还在于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现学生之间的差异,促使教师愿意从学生差异的角度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让小学数学作业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需求。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有所收获,感受到小学数学学习的成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原先数学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追赶上班级的平均水平,而原本数学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也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优化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意义还在于,这种特殊的作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能力等角度出发进行构思,并在上述基础上不断地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的题型以及题目的形式,使得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具有多样性。这种模式下的数学作业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新颖,无论是从作业的内容还是作业的形式上都脱离了传统的枯燥重复的作业模式,题目变得越来越充满趣味的同时,还具有一些挑战性。学生想要顺利地完成作业,就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开动脑筋,展开思考甚至是实践,尝试找出作业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在小学数学作业中感受到了趣味,在一定程度上会打消对小学数学作业抗拒的心理,更加显著地提高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相对而言,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更加倾向于加强基础知识方面的巩固和练习,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会注重为学生设计更多与基础知识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完成。站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上来看,这种作业设计的理念虽然不够全面,却是正确的。然而站在新课改以及“双减”理念的角度上来看,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逐渐趋向于素质教学以及减负增质的改革方向,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实现学生全面成长的同时也要贯彻“双减”的理念,减轻学生课业压力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优化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在小学数学作业中增添与拓展延伸相关的作业内容,鼓励学生勇于通过探究实践挑战自我,进一步实现自身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伴随着“双减”理念的提出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实,在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尽可能地减少学生书面作业的数量,缓解过多数量的作业给学生带来的额外课业压力负担。在这种背景下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个性化的优化,通过设计应用性的作业,来减少学生书面作业的数量,实现响应并落实“双减”理念的号召。想要真正有效地设计应用性作业,教师需要将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尝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中。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对数学展开探索,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在尝试着完成这种应用性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对数学在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从而愿意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小学数学的学习中。
例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的个性化作业设计中,教师就可以将原本的书面性质的作业优化为应用性的作业。如教师可以考虑在作业设计中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考虑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在课后尝试帮助生活在农村的爷爷奶奶用篱笆围成一个梯形的养鸡场,并且在已知篱笆长度的情况下尝试计算该梯形养鸡场的面积。这份应用性的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将学生的生活与多边形面积的知识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不仅减少了学生书面作业的数量,更是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展开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份应用性的作业,学生可以考虑在课后利用身边诸如绳子一类常见的物品,等比例地将篱笆的长度进行缩放,构造出养鸡场的数学模型,从而进一步加强小学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实现自身个性化发展。
如上文所提及的,在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追求的是作业的统一性,而忽略了不同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对数学学习需求的不同。也就是说,教师需要通过优化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体现出作业分层的理念,设计分层性的作业,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从最适合自己层次的小学数学作业中获得有效的发展。想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就需要尽可能地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对班级学生特点和差异的了解,尝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将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按照不同的难度进行分层设计,从而分别满足学习水平较低以及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的需求。另外,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进一步体现作业的开放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能够促进自身个性化发展的作业。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这一章的分层作业设计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将这一章节的个性化作业设计分为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两个层次,并要求学生在课后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小学数学学习的需求进行选择。其中基础性的作业包含了课堂教学中与圆相关的各类知识和概念,帮助学生加强巩固练习;而拓展性的作业则是在课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延伸,促进学生对圆的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学生尝试完成这份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基础性或者拓展性作业,在增强作业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层次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
当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时,不断驱使学生对小学数学展开深入探究的动力就来源于学生本身。对于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来说同样如此,教师需要优化传统小学数学作业内容和形式枯燥单调的问题。因此,尝试进行趣味性作业的设计,进一步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是实现优化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落实“双减”理念的有效策略之一。想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首先可以考虑利用小学生的特点,对作业的内容进行优化调整,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作业中融入更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点的内容;其次,小学数学是一门有着较强逻辑性的学科,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时候,要尝试尽可能地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小学数学的探究中;最后,在进行小学数学趣味性作业设计的时候,教师应当在考虑作业趣味性的同时确保作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也能收获更多的成就感,促进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六年级“图形的运动”这一章节的趣味作业设计时,教师就可以考虑让学生在课后准备一套七巧板,在对课堂中教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后,尝试运用七巧板模拟各种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轴对称运动,并鼓励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中将七巧板模拟的图形运动后的位置画出来。这种形式的作业集合了动手实践与作图,对于学生而言有着较强的趣味性。在这项作业中,学生能够对课堂中所学习的图形运动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在趣味作业中设计一张地图,并尝试让学生指出地图中学校、公园、图书馆等各座建筑物的位置,从而判断出从学校到图书馆的路线以及方向,进一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
在传统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模式下,作业的内容往往只局限于教材中涉及的基础性知识。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的作业并不符合素质教育以及“双减”的理念。因此,教师可以考虑为学生设计综合性作业,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想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首先需要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尝试进一步增加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借助作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数学思维;其次,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为了满足综合性作业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的,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还应当在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添更多拓展以及探究的内容,让学生通过作业实现自身数学能力的发展;最后,教师还应当将作业的设计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养成对数学知识随时随地展开思考探究的良好意识。
例如,在开展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比例”这一章综合性作业设计时,教师就可以考虑进行以下设计:让学生在课后思考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比例有哪些,列举出来并尝试计算出这些物品的具体比例。如学生通过思考并结合生活经验,发现身高与体重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于是学生找到了体重秤,分别记录了自己以及爸爸、妈妈的身高和体重,尝试进行比例的计算,然后通过网络查阅了国际标准的身高体重比例表,与自己的计算结果展开对比,看一看自己和父母的体型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在这项综合性的作业设计中,学生为了完成作业需要对生活中常见的比例展开数学思维模式的思考,需要通过实际的测量得到数据,需要通过计算获得自己和父母的身高体重比,并借助互联网展开对比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深化对于比例的认识,同时也有效地实现了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总而言之,随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个性化的优化,能够给作业的形式、内容带来改善,从而增强小学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加强学生实践和应用的探究过程。通过以上种种策略,更进一步借助作业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真正有效地落实“双减”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