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

2022-11-21 02:38陶俊龙
读与写 2022年20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教育者中华民族

陶俊龙

(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立节镇中心小学 甘肃 舟曲 746303)

教育理应从娃娃抓起,德育教育更应如此,增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有助于提高培育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综合强较强的学科,语文涵盖着众多爱国精神、思想道德方面教学内容,语文教育具备德育渗透天然属性。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融入至小学语文教学每一环节可以拓展德育内容,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在日常学习的一点一滴中形成优良的思想品质,进而树立科学的“三观”。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华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意义

1.1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我国丰富多元的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发展与进步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这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蕴藏着很多中华民族传统可以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通过合理利用将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另外,教育者借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行德育教学时可以更好的弘扬和传承我国历史文化,在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也是发扬我国文化的重要过程。以此为基础教育者需要认识到依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教学的价值,积极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工作。

1.2 奠定学生发展基础。小学生作为推进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坚实力量。这时就需要小学语文教育者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基础知识,还应重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助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推动小学生多角度发展,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基础。未来的社会中除了要求优秀人才自身具备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外,还应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至关重要。

1.3 培养学生基本道德观念。伴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前时代对优秀人才的认可度更多为他们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并且大多数单位企业也慢慢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所以劝诱小学生养成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就业中满足社会需要,继而更好地立足于社会。通过传统民族美德开展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使其道德修养得以显著提高,这对于创建和谐社会、推动小学生自身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影响。

1.4 搭建学生交流平台,提升学生体验。对学生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道德观念,培养高素质人才。充分挖掘传统美德教育资源,以学生欣然接受的方式向他们分享知识和观点,小学教师可以利用晨读时间带领同学诵读,让学生背诵《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三字经》(节选)、《论语》、《弟子规》、《笠翁对韵》,使学生明白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小学语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渗透的现状

2.1 未完全树立德育渗透意识。就当前的情况而言,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德育教育的质量。但由于受传统教学升学率的制约,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存在诸多误区。如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智育与德育割裂现象严重,而教学评估形式大多以考试分数、智育水平作为评判学校教学水平的指标。尽管国家相关部门颁布多项减负增效政策,但实际贯彻落实且真正达到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甚少,还有部分教育者忽略了对小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及人文知识的培养与提高,轻忽语文教学对学生形成可续三观的指导价值,只是把语文教学当做传输知识的工具且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也过于片面,这俨然与新课标要求相悖。

2.2 亟需提升教师德育渗透能力。小学课本中的文章大多包含着丰富多样的道德教育元素,教育者需要深度分析课本内容、不断挖掘文章中的重要信息,掌握其中隐藏的德育教育内容,选择恰当地切入点自然而然地向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但从课堂教学实践过程来看,仅有少量教育者在教学中意识到并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思想品德教育;还有一些教学经验匮乏的教育者则未将隐匿于语文课本中的德育元素挖掘出来,难以有效地把德育信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小学生无法真正领悟到文章中的德育信息,致使德育教育与社会发展要求出现偏颇。

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难点

3.1 教学时间上的难点。教学时间上的难点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渗透教育的基础难点。从当前的课堂教学角度来看,由于教学内容偏多,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可控,导致了常规教学时间内,教师根本无法完成计划内的知识教学,这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进度的滞后。当常规的教学时间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时,那么包括传统美德等附加式的教学内容渗透就很难予以展开,因为其必须要基于语文知识教学工作予以展开,当基础性的教学工作都无法完成时,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工作必然无法有效予以开展。

3.2 教学内容上的难点。教学内容上的难点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容渗透的重要难点。通过前文分析可知传统美德内容的渗透需要以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为基础,那么为了保证其应用效果,让其在课堂当中自然而然的予以出现,就必须要保证其与教学内容之间拥有充分的关联。但从实际教学角度来看,语文教学内容是教材所限定的,传统美德内容也是固定的,想要在两者之间找到想通点并非易事。

3.3 学生方面上的难点。学生方面的难点是影响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在语文课堂中予以渗透的最大难点。从素质教育角来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做好对他们的教育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目标。然而,不同学生的心智发育、家庭教育情况是存在差异的,这使得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这不仅会影响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还会对他们理解传统美德教育的程度带来影响。

4.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原则

4.1 内容为重。内容为重原则是指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要与语文知识内容相匹配,保证其可以在课堂上自然而言的予以出现,并进入到学生的认知观念当中,避免出现使用过于突兀的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做好教学内容的分析,找出其中可以进行传统美德渗透的切入点,并对渗透的传统美德内容予以选择,真正实现两者的有效统一,由此实现传统美德内容成为语文知识的拓展素材,语文知识成为传统美德内容的表现方式,让学生可以在一次学习行为中,获得双重甚至是多重的收获,为他们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树立做好铺垫。

4.2 学生为主。学生为主原则是指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保证语文教学、传统美德教学可以发挥出应有的指导作用,为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在自己工作中,教师必须要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给与他们良好的引导,促使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体验,实现思想认知、语言行为等多方面的教育,并在与教师、同学的互动中得到进步。

4.3 理解为先。理解为先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关键原则。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角度来看,他们的认知、理解能力有限,对于一些传统美德的内容、道理可能无法完全理解,这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主观意识和语言行为。所以,为了保证传统美德教育可以更好的予以开展,并获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在进行渗透教育时,必须要保证学生可以充分对其予以理解,并能够将传统美德与自己的观念行为相匹配,由此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约束和引导,促使学生可以树立起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成为具有传统美德的好孩子。

5.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现路径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会产生巨大影响,不仅会为小学生树立一个优良的道德标杆,还会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奋斗。本文主要探究通过以下途径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5.1 合理利用教材内容,有效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教材是教育者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依据,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小学课本中的文章都是教育专家、一线教育者、相关学者从众多文学作品、诸多文章中精挑细选的精华,具有一顶程度的权威性与代表性,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相符,其中蕴含着许多能够用来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元素。教育者开展教学时需要深度挖掘有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以此作为重要载体对小学生的身心进行熏陶,强化他们的综合素养。以讲授“我的战友邱少云”相关内容为例,语文教育者在备课阶段需要对文章中德育教育元素进行挖掘,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邱少云战士用自己的弱小身躯在战壕中坚定,用自己的牺牲顾全大局。这篇文章充分的展现出了邱少云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无形中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洗礼。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先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通过加深对这一篇文章内容的理解强化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为基础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进而实现教学质量、效率的双提升,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

5.2 创新施教方式,提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效果。教育者施教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小学语文教育者应选择科学、合适的施教方式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渗透。传统注入式授课模式俨然难以满足当前时代的教育要求,也无法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由此教育者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任务导学等方法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相对比而言,新型的授课方式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以讲授“将相和”有关内容为例,语文教学语文可以选择角色扮演法,让学生结合故事梗概开展表演活动并从中学会做人要有宽阔的胸怀、懂得谦让。小学生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对中华民族美德的理解更为深刻,受到的熏陶与感受也会更强。

5.3 发挥教师个人魅力,创建口语交际活动平台。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品德塑造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应彰显自身引导作用、发挥榜样力量,给小学生起到一个优良的带头作用,这将有助于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性。如教育者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不将学生与其他同伴进行横向比较,努力为小学生构建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积极影响。另外,语文教育者还可以定期进行实践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大赛、辩论赛等,活动内容以传统民族美德教育为主开展。

5.4 引导学生探索汉字文化。汉字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授小学语文识字认字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读字,还需要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了解汉字文化的趣味性,从而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感受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与喜爱。例如,在教授“万”字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象形字,就像是一个蝎子,上面是它的两个“钳子”,中间是蝎子的身体,下面是它的尾巴,后来在楷书里写作“萬”,看不出蝎子的形状了。现在的“万”字是简化后的,被借用来作数词,表示十个千,最初蝎子的本义就完全消失了,只是用来表示数量和引申出的“多”这个意思,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

5.5 组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传统文化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营造出传统文化氛围来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围绕《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或德育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加深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6 加强家校联系,扩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影响力。教育者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的形式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语文课堂、各个学科教学中所接受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让家长清楚家庭是教育的第一阵地,父母是教育孩子的首任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及家风对于孩子是否健康成长有直接关联,这种影响是悄无声息的。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积极作用,家长的重视程度是关键。家长的行为,学生耳濡目染,如果是长时间正向、积极的影响与熏陶孩子势必会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结语

小学语文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依相伴,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借助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感受父母无私关爱、感受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受祖国科技前沿的发展,让传统美德植根于学生内心并落到实际行动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可以获得显著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推动学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所以,语文教育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精准掌握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方形,形成科学教育价值观、教师观,积极寻找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好素材,为小学生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教育者中华民族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助人为乐的小牛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做人美德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