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2022-11-20 18:44甘肃省民乐县思源实验学校常如涛
亚太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初中生数学知识

甘肃省民乐县思源实验学校 常如涛

教学需要由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而如何能够让初中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更为高效、生动且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以及相关数学问题的讨论,则是初中数学教师要重点考虑并解决的问题。鉴于该教学要求,教师应提前对学生群体数学基础和学习水平加以了解,并对问题教学技巧充分掌握,以此确保初中生能够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对数学知识内容展开深入思考和分析,并促使其能够熟练掌握问题解答技巧。

一、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意义

初中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关联性较强,因此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基于问题学习将生活事物与数学知识加以充分融合,并以此方式提高初中学生群体数学感知能力和学习效率。例如,初中教学阶段教师可将数学计算与房贷问题相结合,要求初中生根据当前所学知识展开计算。问题:某人房贷可自行选择一年或两年两种不同方式还清,选择贷款一年内还清可在银行内直接将利息扣除,而两年的还款方式则需欠款人自行缴纳利息,那么哪种还款方式更划算?该问题抛出后,数学教师即可要求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解答,进一步激发初中生对于知识的研究兴趣,同时也可充分凸显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促使学生群体学习自主性有所提升。此外,当前仍有部分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从而导致其学习成果并不理想。造成该现象的部分原因是课堂氛围枯燥,学生无法切实感受到该学科的学习乐趣,进而在课堂上会有注意力不集中、与教师互动性不强等问题出现。而教师对问题的有效利用则可充分改善这一学习状态。通过灵活应用教学问题可为初中生营造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促使初中生感受良好学习氛围,并使原本较为无趣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具吸引力,进而主动展开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充分满足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作为基础课,在学生成长与学习阶段一直贯穿始终,而初中阶段数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具有明显的承上启下作用,对其后续更深层的数学学习有着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教育改革下初中数学已经有更高的教学标准和要求,但因部分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时间较长,短时间内无法完全转变自身授课理念,从而导致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一直未达到预期的理想状态。主要问题体现在:学生对课堂学习无明显兴趣,教学效率极低;仍有少数教师在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形式单调、落后,缺乏创新度;部分教师在教学模式创新上对学生主体地位有所忽视,致使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长此以往,只会让初中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热情逐步下降,严重时极有可能会产生厌烦心理。由此看出,现阶段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已经十分迫切,并且各初中也应根据自身课程建设实情,科学设置教学模式,有计划性地对现存数学教学问题进行解决,引导初中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以问题学习为导向构建数学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提升课堂趣味性,也可以让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好感度及认可度进一步增加,并且随着教师与学生间交流日渐深入,初中生群体对于教师的满意度也会呈上升趋势。因此问题学习下,有效建立数学情境可充分改善教学现状。

三、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一)对问题学习灵活运用,合理设置研讨情境

初中生性格活泼,更善于交流。因此教师在以问题学习为前提设置数学情境时,可对该特点充分利用,转变传统数学教育理念和模式,灵活运用问题学习,全方位打破陈旧教学思想束缚,为初中生科学设置研讨类教学情境,以此扩大学生群体间的交流深度,促使其能够在自主研讨过程中及时发现数学问题,明确自身学习弊端,并针对此情况全面解决,从而使自身创新意识与能力都能有所提升,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学习探索习惯。与此同时,科学的教学研讨情境也有利于数学教师引导初中生群体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并由此构建良好思维能力。

研讨情境的运用,教师应明确该环节中假设与猜想是主要构成内容,尤其是针对数学课程来讲,初中数学教材内有大部分知识点都要由学生率先做出假设,并以此为前提分析问题,展开实际验证。该方式满足教学需求,同时也与新课改下所提出的数学课程教学要求十分相符,其目的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时能够充分使用猜想和假设的学习方法,并由此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得到有效锻炼。科学理论的提出皆是由假设作为主要切入点,随后科学家又根据假设反向不断进行实践与计算,从而得出结论。如万有引力这一定律,牛顿就是通过自身被苹果砸到提出假设猜想,而后又以猜想为基础进行验证尝试,方才发现正确结果。因此,实施研讨情境教学时,数学教师应注意引导初中生大胆提出假设,进而帮助初中生提高创新和探究意识,强化其综合能力。以“中心对称图形”为例,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假设,构建研讨情境,如“两个可以互相重合的图形是否一定成中心对称?”“属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否具有全等性特征?”等问题,随后要初中生根据假设问题自行选择方案逐一验证。学生进行群体研讨后,可发现有部分学生选择用纸裁出某一图形并将其沿一中心位置进行旋转,也有部分学生直接选择用书本作为研究主题进行验证,但无论哪种验证方式,最终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该方式正确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分辨方式。

(二)对问题学习高效利用,创设良好探究情境

初中数学教师通过问题学习应用为初中生构建良好探究情境,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索兴趣,同时对创新教学理念与模式也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在探究情境营造阶段,数学教师应将实际教学情况与之结合,针对性设计数学探究情境,从而保证课程教学具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以此更为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基础,并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探究情境设置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实际运用时教师需注意对新知识的疑问设置,并将设疑作为基础,通过铺垫和引导,直接推动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及思维探究能力。以平方差讲解为例,首先教师可以案例的形式展开教学,并以此提出合理疑问:(x+3)(x-3)=x2-32,(2x+1)(2x-1)=(2x)2-12。通常来讲简单的案例无法将平方差公式内涵直接体现出来,但却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学习和思考空间。通过对数学规律加以详细观察和分析,同时在探索能力作用下对所学知识充分总结,以此促使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加深,经过学生探究后即可发现该教学案例中的明显规律。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观点以及所总结出的平方差学习规律。数学教师在设计探究情境时要注意情境“真实性”,切勿与所教学的内容相脱离;也要具有一定“数学味”,即紧扣数学知识;同时要注重“发展性”,选择恰当的问题引导,突出问题发展,丰富初中生基础认知;最后是“吸引力”,教师应确保自身提出的问题和创设的探究情境皆能让学生感受到探索乐趣,也带有一定挑战性,可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总体来讲,问题探究情境的创设,数学教师要做到围绕知识内容有目的性地设计问题,情境以短小精悍为主,也要首尾呼应,并促使初中生可以在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学习和情境氛围下转变自身角色,更为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与发展探究。在此影响下,教师也可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全面培养其数学学科素养以及探究能力。

(三)对问题学习合理利用,充分构建冲突情境

与其他数学情境相比,冲突情境构建对于初中生主观思维影响更大,并且该教学情境可让学生感受强烈冲击。实际上该类型冲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一旦发生,对其固有观念和思维都会有所转变,从而激发其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意识。当初中生所探讨出的最终答案与已有答案产生明显冲突时,会促使学生展开更深层次探究,并强化其对初中数学的学习热情。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教师针对该知识开展课堂解决时,可基于问题学习有效构建冲突情境x2=6x,可在左右两侧同时除以x,从而得出x=6 的答案。这一数学案例也有另一种解答方式,即对原有x2=6x 加以转换得出x2-6x=0,同样对其继续分解得出x(x-6)=0,最终得出答案x=0。在面对两种不同答案时,学生必然会产生极强的心理冲突,从而激发其继续分析和探索的兴趣。当学生在个体认知上有一定矛盾、冲突产生疑惑时,会主动进入数学教师所设计的冲突情境中。再以“全等三角形判定”为例,基础知识学习后,学生都能够明确两个全等三角形必然会存在三个对应角分别相等这一重要条件,且会对于该结果毫无怀疑。随即教师可针对性提出命题“两个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属于全等三角形”,对于该命题有大部分学生会认为这属于真命题,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该命题是伪命题,学生群体间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并以此展开讨论和辩驳。随即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命题进行实践测量和观察,从而得出最终正确结果。尽管该方式与教师直接讲授结果相似,但伴随冲突情境构建后可提高初中生课堂互动兴趣,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知识掌握也更为深刻熟练。由此可见,基于问题学习和学生认知构建冲突教学情境,学习效果更为突显。

(四)对形象化实践加以利用,突出形象化问题情境

将数学问题形象化是简化数学知识难度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应对形象化实践充分利用,使初中数学问题更为形象,并以此为前提创建问题情境,提高教学质量。以“多边形稳定性”的讲解为例,教师可制作不同类型的多边形模型,并在课堂上将自身所做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五边形等模型加以展示,更为直观且清晰地对学生群体呈现相关知识内容,促使学生对该知识理解更为透彻。数学知识形象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互动兴趣,进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此情境下引导初中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养成正确学习习惯,并在该数学情境影响下进一步提高学生个体的观察实践能力,调动其探究意识。教师也可以在情境构建时有意识地对数学知识内涵意义进行挖掘,促使学生在潜意识影响下形成探究情绪,并能够做到从多层面对数学问题展开分析,进而提高自身知识接受能力。此外,因为初中数学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教师需要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并且要做到合理利用课堂时间讲解数学知识,也为学生奠定数学基础提供充足条件。而随着社会进步,各种电教设备、网络教学平台不断衍生,教师可对其深入探索,并挖掘其与初中数学的教学融合点,对其功能和优势充分利用以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化、形象化特征,数学教师在基于问题学习设计形象化问题情境时可对此加以利用,改善以往的手动教学方式。仍以“中心对称图形”为例,以往对该知识点展开教学,通常需要教师在黑板上自行手动画出图形,而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要通过实际画图为学生总结和解答,该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多媒体教学器材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课前教师可根据数学知识自己制作或下载动态课件,课堂上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后,构建形象化问题情境,探讨结束后,教师可将课件中的图形旋转,以动态视频的方式进行播放,通过直观的视频演示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理解,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学习的数学情境构造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情境互动。因此教师需要通过问题学习灵活运用,合理设置研讨情境、探究情境、冲突情境以及形象化问题情境等方式拓展初中数学课堂的更多教学手段,同时也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特性,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促使初中学生能够具备优良的数学学科素养,数学学习探究能力能有显著性提升。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初中生数学知识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