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2022-11-20 18:44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中都中学邓永丰
亚太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教师应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中都中学 邓永丰

历史作为初中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浓厚的育人价值,这不仅能从新课标的具体教学要求中得到体现,同时也能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得到集中反映。因此,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就应将家国情怀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通过初中历史教材中家国情怀历史知识的整合、多元化家国情怀培养策略的探究,来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感,引导学生在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能通过自身家国情怀的培养,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及培养价值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分析

家国情怀,顾名思义,就是指个人对“小家”及“大国”产生的一种情感和精神寄托。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项基本内涵,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并在“家天下”的形成以及“家国同构”社会特征的延续中得以传承,成为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一种内在精神动力。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家国情怀的内涵也显示出了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历史学科育人功能的集中体现形式,发挥着显著的教学意义和教育价值。由此可见,家国情怀的内涵是具有时代性的。因此,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为实现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就需要教师对家国情怀的内涵进行全面、细致的解读,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教学活动中进行融合、体现,以此促进学生家国意识以及家国情怀的形成与培养。

(二)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的教育价值

家国情怀作为一种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人格塑造以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首先,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促进了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具备了家国情怀,才会产生对历史人物、历史史实进行深刻了解的欲望,以此促进学生初中历史学习效果的优化。其次,家国情怀的培养满足了当前传统文化传承的需求。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形势中,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精髓,其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的战略发展意义。而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涵之一,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历史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最后,家国情怀的培养推动了历史课程改革的进程。近年来,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理念也由素质教育深化为核心素养,使我国的课程改革更加符合国际发展趋势。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对核心素养理念进行贯彻、落实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说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能推动历史课程改革发展的进程。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一)科学设定家国情怀培养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目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为教师的有效教学指明正确方向,同时也是评定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将这一内容纳入课堂教学的目标体系之中,使教师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历史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以此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如,在进行“盛唐气象”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应将家国情怀的培养纳入三维目标系统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之中,并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盛唐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积极强化师生间的良性课堂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以及互动教学模式都已经成为互动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因素,对于互动教学效率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及引导者,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只有两者通过良好的互动、交流,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加有效的国家情怀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及时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在与学生形成良好、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开展良性的互动课堂,使学生能在宽松、愉悦的氛围内与教师开展家国情怀的讨论与交流,以此促进家国情怀培养效果的优化。

(三)灵活运用关于家国情怀的教学内容

历史学科中的教学内容是对以往历史史实、历史人物的客观展现,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关于家国情怀的教学内容,产生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通过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入手,通过对历史教学内容中关于家国情怀内容的深入挖掘和灵活运用,来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

首先,教师应注重相关历史知识网络的构建,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对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实现自身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在扎实历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家国情怀的形成与发展。如,在“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一单元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过程中的代表人物、代表主张等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在对历史知识进行整体化构建的过程中,体会到革命先驱艰苦卓绝的奋斗之路,进而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与发展。

其次,教师应借助教材中的相关栏目,实现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在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中,除了理论知识的编著,还设置了“材料研读”“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诸多栏目,这不仅增强了历史教材的实用性,同时也为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更多机会。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就应积极地利用这些教学栏目,使学生能在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层认知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家国情怀的培养。如,在“课后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孟晚舟回国”这一热点时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在国家对中国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中感受到国家的关爱,实现自身家国情怀的培养。

最后,教师应通过校本课程的教研,来充实家国情怀教育素材。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在相对滞后的教材编排中没有得到有效、充分的融合,这就导致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并不丰富。面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对家国情怀教育进行积极的研究,通过与当地家国情怀教育素材的融合,开展家国情怀校本课程的教研与开发,这样就极大地丰富了初中历史教材中家国情怀的教育素材,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效果。如,在进行校本课程教研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所在地区发展历史的研究,并对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全面搜集、整理,使学生在对校本课程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对自己生活的城市产生浓厚的热爱之情,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家国情怀的培养。

(四)有效创设利于家国情怀培养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教学年代久远的历史知识时,相应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还原当时的社会背景、事件场景,对于学生历史知识的理解以及相应思想情感的激发意义重大。因此,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围绕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来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爱国情感的激发以及历史场景的代入,使学生在通过教学情境与历史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家国情怀的培养。

首先,教师应通过具有代入性表演情境的创设来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表演情境是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它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内涵,同时更能通过学生的表演进行相关史实的重现,营造浓厚的时代代入感,以此激发学生的国家情怀,增强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的效果。如,在对学生进行“戚继光抗倭”相关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资料的搜集以及情景剧的改编,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表现来展示戚继光宝贵的品格以及戚家军抗倭的坚定决心。通过这种形象表演情境的创设,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此增强学生的家国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要趋势,信息技术的运用也逐渐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率。如,在讲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搜集一些关于“三大战役”的影视资料,并在学生进行观看的过程中,通过提问或引导探究的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历史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学情境的感染下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进而感受到当时革命战士不怕牺牲的爱国热情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在有效的家国情怀引领下实现自身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

(五)积极开展促进家国情怀培养的教学活动

作为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就需要教师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不能将家国情怀的培养拘泥于狭小的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外,通过一些具有家国情怀内涵的课外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来实现学生良好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如,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场所,在参观的过程中通过相关历史史实的讲解,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引导。这样学生就会对当地的历史发展进程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并在对自己的家乡产生热爱情感的同时实现自身家国情怀的培养。

(六)注重提升教师家国情怀的培养意识及能力

在新时代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肩负着重要的育人使命,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这种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积极树立与提升自身家国情怀培养意识以及培养能力,以此实现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效果的优化。如,教师应在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对历史核心素养体系中家国情怀的素养进行深刻理解,并在对历史专业知识的深入分析、整合中进行家国情怀内涵的挖掘,通过自己的讲解与介绍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家国情怀引导,以此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关于家国情怀培养的教研活动,在相互分享交流中,实现自身培养意识和培养能力的提升。

(七)通过教学评价的优化形成家国情怀的导向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能集中地体现教师所秉承的教学理念。因此,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就应从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优化入手,通过将家国情怀纳入课堂评价的标准体系、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效果实施激励评价方式等,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引导下,更加有效地进行自身家国情怀的培养。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对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激发、民族认同感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相关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灵活运用、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形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教师应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略谈“家国情怀”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