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冬梅,金 鹏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5 号《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至今)中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明确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适应岗位需要和职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专业水平。继续教育内容包括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应不少于90 学时,其中,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3”。公需科目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普遍掌握的法律法规、理论政策、职业道德、技术信息等基本知识。专业科目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工作应当掌握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专业知识。因此,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具有制度化的特点和强制性的色彩。
1.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的背景
教师远程培训是教师培训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利用互联网培训教师,建立“天网、地网、人网”有机结合的现代培训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8年1月20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要求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转变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改进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组织高质量培训,使教师静心钻研教学,切实提升教学水平。推行培训自主选学,实行培训学分管理,建立培训学分银行,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为了不断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质量,高效实施“互联网+”背景下的全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结合开展全员培训工作的经验、已有的相关制度和教师队伍的现状,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积极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的政策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25号令《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2018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在《吉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吉政令第267号)中提出,“继续教育,是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补充、更新、拓展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应当不少于90 学时。其中,公需科目一般不少于30 学时,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60 学时。”长春市人社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专业技术人员、事业单位职员,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90 学时,换算为90 学分。”“继续教育内容包括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两部分,两个科目不可互相替代。”“公需科目总计30 学分,为全市统筹的必修科目。公需科目包括法律法规、理论政策、职业道德、技术信息、审美养育、传统文化、健康知识、市情市况等8 个门类。每个门类设若干课题讲座,学员可以自选课程学习并参加相应考试考核,以完成规定学分。专业科目总计60 学分,由行业主管部门或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专业发展趋势和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确定,是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些都为培训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
构建完善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为有效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提供了制度保障。完善的全员培训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化和教师培训管理的信息化。事实上,制度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培训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的教师培训工作,依然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特色不鲜明以及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完善全员培训制度既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更是科学、高效、精准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提升全员培训质量与实效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通过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加强组织保障,提高培训管理效率,强化培训考核管理,努力开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2020年,教育部组织研制并印发了《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师德修养)》、《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班级管理)》和《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专业发展)》,对规范和指导五年一周期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结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项目实施的情况,按照项目实施的基本流程,即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积极构建并不断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为全员培训项目的专业化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全员培训是一个系统性的培训,对培训进行需求调研并做出科学分析,是全员培训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更是促进全员培训提质增效的基础与保障。通过对中小学教师开展全员培训需求的科学调研和深入分析,确定整体培训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项目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需求是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重要前提,也是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因素。对于全员培训项目来说,教师培训需求的调研从范围上意味着是全学段、全学科的,调研对象包括了中小学幼儿园的所有参培教师,毫无疑问,这些需求一定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因此,我们开展培训需求调研的目的是:全面了解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状况和培训需求,为此,在调研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学员基本情况分析、学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参训信息技术条件及学员信息素养。从以上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问题,作为设计全员培训需求调研内容的参考,为了避免需求调研过程的形式化,通过问卷调查法、座谈法、案例分析等形式,组建专家团队,于每年的年底完成对次年实施全员培训项目的需求调研及数据分析,最终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培训意见与建议,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与课程菜单提供科学依据。需要强调的是,其一,全员培训需求调研分析不是一次性的,它贯穿于全员培训工作的始终,是一个不断反馈和完善的过程;其二,有调研无分析,无法获得参训学员的真问题,更无法关注到参训学员显性需求背后的隐性需求,从而导致在培训目标的设置上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必须要避免浅层化的调研,要对调研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问题到实质,唯有进行真调研、做深思考。也就是说,需求调研首先是充分的,在保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能够了解到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如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等)和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如班级管理、学科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等等),从而真正做到精准设计,进而实施全员培训项目。
全员培训项目持续时间较长,从项目启动,到教师完成培训,再到最终上报市人社局进行考核备案,前后至少要6~8 个月的时间。为此,采取面向过程的全员培训考核评估方式,这种评估方式,既要评估培训课程的质量,也要评估学员培训的效果。我们通过建立学员考核制度、培训效果评估体系、项目实施评估制度以及训后跟踪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全员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值得说明的是,对于全员培训来说,其效果就是教师在经过培训学习后,个人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在培训结束后进一步影响教师个人的工作,并给其学生、学校、同事等带来变化。全员培训历来重视培训效果的考核与评估,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评估包括:培训对象是否满意、培训课程设置是否有针对性、培训目标是否实现、培训形式是否恰当等等,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科学的评价,及时发现全员培训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后续培训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持续开展全员培训效果评估,促进后期跟踪学习和培训成果的转化应用,将评估后的改进结果及时应用于下一个培训周期项目的改进,当然,改进结果不单单是围绕着培训效果,还包括对全员培训项目实施的整体改进意见,例如:提高学习支持的服务水平、完善学习平台的用户体验、建立和更新学员电子档案等等,这是全员培训质量逐年提高的重要原因,也体现了全员培训效果评估的重要意义。
全员培训管理制度的构建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教师全员培训管理制度,是在全员培训项目实施中逐步形成的有效制度和管理体系。它具有如下特性:其一,实践性。全员培训管理制度是经过教师培训实践检验的,在培训实践中形成的,有效的、较为固定的管理体系。其二,科学性。全员培训管理制度是全员培训管理的制度体系,为全员培训的运行提供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其三,开放性。全员培训管理制度虽然相对稳定,但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完善。全员培训管理制度具体包括:
1.学员管理制度。通过该制度,对学员参加全员培训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学时等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参训学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培训任务,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合格证书,全员培训不设置补培环节。
2.学分管理制度。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了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一些问题,比如:重项目设计、轻整体规划,重统一培训、轻教师选学,重短期学习、轻持续提升,重学时认定、轻结果应用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要实行学分管理制度,“推行培训自主选学、实行培训学分制管理,建立培训学分银行,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以此加强培训管理。目前出台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暂行)》,对于全员培训项目逐步实现了学分管理,对每个课程专题设置了视频观看、交流讨论和课程思考题三个学习活动,学员在确定完成课程视频学习、参与主题讨论发言、提交课后作业任务后,即可获得相应学分。但是,实现全体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学分认定与转化,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培训学分银行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学分互认标准,这里面既包含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的课程认证标准,也包括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校本培训等)所获得的学分和标准学分之间的转化。
3.培训课程资源相关制度。课程是全员培训的核心和基础,全员培训的课程目标是面向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专业技术人员需求为导向,建设继续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和优化。高质量的培训课程为有效实施全员培训提供了保障,为此,我们构建了全员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模型和流程、全员培训课程购买和使用制度以及学员选课制度。作为全员培训的载体,教师培训课程是提高全员培训质量的关键。对于通识培训课程,要着眼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科培训课程,要关注教师对学科教材内容的理解、对教学重点的把握以及对教学进度的驾驭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全员培训质量的目的。
4.校本研修管理制度。学校是教师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校本研修是在尊重教师个体发展愿望的基础上,学校创设一切便利条件,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教师群体合作力,形成一种作用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并凭借着群体间持续不断的互动学习与实践,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地显现,学校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校本研修是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有机统一。校本研修管理制度,旨在加大对各县市区、学校的校本研修管理、指导与评估力度,以校本研修为抓手,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和学校办学品位的全面提升为目标,强化校本研修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引领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职业修养。通过加强对校本研修的指导,不断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切实将学校建设成为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每位教师都有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动力,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学习团体。采取校内、校外结合、线上线下双线联动的灵活机制,分主题、分类别、分层级指导学校开展实效性强且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
此外,全员培训管理制度还包括培训计划报备制度、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培训师资管理制度、培训实践基地校管理制度、培训平台运行与维护制度等。全员培训管理制度作为一个系统,包含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资源管理、学员管理、学分管理、培训经费管理等诸多管理要素。
我国有1700多万教师。在今天这个教育改革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教师培训的期望远远高于过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深刻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那么,成功的教师全员培训一定是建立在质量之上的,质量又依托于专业系统的调查研究,只有通过培训切实关注并解决教师在培训实施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才能高效科学地提高实践的专业化水平,在实施全员培训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全方位的继续教育服务,不断完善全员培训制度。同时,完善的全员培训制度也为科学、精准、高效实施全员培训项目提供了根本保障。高质量的全员培训,关乎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同时实现研究的常态化和专业化,这既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提质增效提供了保障,更大力促进了区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诉求和中小学教师不断增长的培训需求,对加快构建完善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问题与发展并存,持续探索专业化多样化的教师全员培训模式,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的质量与实效,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一项不断变革和创新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