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山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大杨树第一中学 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5456)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化学学科的地位愈发重要,化学属于初中教学的重点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1]。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构建基础的化学知识结构体系,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局限性,教师只是一味依照教材为学生开展授课工作,未能实现因材施教,整体教学质量不高。现阶段,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并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能结合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元素,将单一、抽象的知识点图像化,并具有较强针对性,且其内容不受教材的束缚,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学生随时学习[2]。同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微课是对教师提出的挑战,需要教师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并在课堂开始前完成微课设计。对此,文章就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微课的可行性路径进行探讨,期望能对目前的初中教学形式进行改善,提高课堂质量。
1.1 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较低。初中化学需要记忆较多化学公式,学习过程乏味,课堂氛围枯燥,加上化学知识涉及广泛,学生成绩难以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需要具备一定自主探究能力,但初中生化学知识体系不够完全,缺乏基本的实验素养,化学实验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1.2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初中阶段学生首次接触化学,对化学的各种概念带有陌生感,学生难以理解分子、离子、原子等概念,教师采取传统授课方式无法令学生准确理解化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一知半解的情况。而且,在既往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对于重难点的教学常采取反复讲解的方式,但化学具有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相关教学内容。
2.1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微课视频一般长度不超过10分钟,和初中生注意力特点相符合,内容较为集中且清晰明确,针对性较强,方便学生进行学习。相较于连续的40分钟课堂,微课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实现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微课中的视频内容可满足新课标中提出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能实现因材施教,微课视频可供学生反复观看,学生可根据自身学情控制学习速度,化学学习效率更高[3]。
2.2 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利用的课程资源有限,学生思维受到局限,课堂效率难以提高,而微课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能通过微课了解更多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和信息,拓宽学习视野,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至课堂学习中。并且,运用微课实施教学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能自主查询课程资源和信息材料,进而丰富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2.3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相较于传统化学教学,微课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向学生呈现,有助于学生理解,而且,微课能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听课状态,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令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参与至课堂教学活动中,促使教学效率提高。微课能充分结合学生化学学习情况,促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3.1 利用微课开展教学导入,活跃教学氛围。微课作为与现代信息技术充分结合的现代教学资源,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必然要求,能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图片、动画、表格等,可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导入是课堂中的关键环节,良好的课前导入能够在课堂开始时充吸引学生注意力,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掌握微课的应用方法,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确定,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或制作微课视频,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并在微课中引入多种元素,活跃教学氛围[4]。
比如,在“燃烧和缓慢氧化”课时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的是一个实验:将棉质手帕置入水与酒精的混合溶液中,拧干水分后使用镊子夹紧手帕两端,点燃酒精灯,把手帕放于酒精灯上方,待酒精灯火焰减少时摇动手帕,火焰熄灭后手帕依旧未被点燃。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均被实验所吸引,课堂氛围较活跃,教师可顺势导入课时学习内容,为学生讲解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并对微课视频中的实验进行解释,帮助学生形成基础的理论概念。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制作微课视频,梳理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微课制作中融入课时框架,可导入幽默的化学故事或常见的化学现象,令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能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学习,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而且,利用微课进行课前导入,学生能在课堂开始时对教师的主要授课内容有基本了解,有助于学生结合微课视频和现有教材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理解,让学生初步建立与课时有关的知识框架,让后续课堂学习更有条理。另外,教师在应用微课进行课前导入时,可将新知识与以往学过的旧知识串联,让学生能够实现思维过度,进而更易掌握新的知识,促进教学有效率提高。
3.2 利用微课设置课堂问题,提高学习主动性。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较强,活泼好动,乐于探索未知事物,教师若能够充分掌握学生心理,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可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问题是教学开展的基础,合适的课堂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微课属于数字化视频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利用微课资源设置课堂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从而令学生更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化学知识进行充分探究,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核心素养。并且,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注重问题的实效性,应基于学生已有知识体系进行提问,确保学生能够经过自主探究得出答案。
比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学习前,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观察白色镁条的燃烧情况,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可得知镁条的燃烧速度较快且燃烧过程会产生绚丽的强光,最后残留下白色的固体。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后可联系课时内容进行提问:“为什么镁能燃烧?是所有金属都能够燃烧吗?常见的铁、铝、铜等金属能够燃烧吗?燃烧时的情形是什么样的?”问题的提出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知欲,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充分探究,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学习并主动翻阅教材或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应以学生实际学情作为出发点,设置的题目不应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也不能过于简单,题目需要具有一定开放性、创新性和可探究性,并积极运用铺垫、组合的方式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知识。此外,在学生自主探究期间,教师应发挥引导者作用,及时点拨学生,让学生能够正确解决问题。
3.3 运用微课实施差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标对教师提出要求,需要教师尊重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让班级学生均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收获知识。微课的运用能帮助初中化学教师落实差异化教学,因为微课视频丰富多样,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教师应在课前对相关微课视频进行甄选,并以学生学习能力作为出发点,给予学生差异化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在“氧化硫的检验”课时内容学习中,教师可将班级学生按照化学学习情况分为三组,并让三组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第一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教师的教学目标为让其掌握微课视频中提及的每个要点,注重突破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检验中加入稀硝酸的原因和溶解后出现的离子。第二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教师可将教学目标制定为巩固知识点,明确微课视频中出现的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现象,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氧化硫的检验方法。第三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教师教学主要以调动兴趣为主,需要学生初步理解氧化硫的检验步骤,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实施差异化教学能促使课堂教学进一步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师的任务不再是课堂上的反复讲解,而是引导和调控,能为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提供个体化学习指导,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与素质教育要求相符。并且,运用微课实施差异教学能避免传统教学存在弊端,令各层次的学生均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达到班级共同提高的目的,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3.4 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整合,深入学生理解。初中化学教材设计内容较多,整体而言,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教师讲解完课程内容后往往忽略教学整合,或者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整合时完全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知识点梳理,让学生整理化学知识逻辑框架。但是,这种整合方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且教师只是根据教材中内容的先后顺序为学生进行教学整合不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事倍功半。微课视频除章节讲解外,还有系统化的化学框架,能按照知识点分布完成讲解,可详细展现出教材中的整体框架,有效帮助学生整理归纳相关知识点,教师只需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选择微课,就能对教学进行充分整合,并完成课堂中的核心内容讲解,令课堂有效率得到提高[5]。
比如,化学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整合时,可融入微课视频,集中为学生突破单元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动态化的微课视频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并准确突破学生知识点薄弱区。微课视频较为简短,主题表达明确,能对教材进行细化整理,有效将教材中具有联系的内容归纳至简洁明了的框架中,便于学生理解,也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保障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力。并且,利用微课将化学逻辑框架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复习既往学过的化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学生可根据微课中的框架对照教材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减少学生在课堂中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帮助学生学生深入理解、整合化学知识[6]。
3.5 利用微课展开实验教学,提高实践水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际操作能力,教师有必要向学生清晰展示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促使学生对实验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微课包含大量课程资源,教师利用微课能将化学实验的各个步骤投影至多媒体设备,能让每名学生都能够对各实验步骤的细节进行观察,从而提升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情况,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后续实验中的实践水平[7]。
比如,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课时教学中,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但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浓盐酸和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操作不当可对学生造成损伤。利用微课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可根据实验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实验视频进行暂停或回放,让学生理解实验操作中每一个步骤的含义,加深学生记忆。同时,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后进行实验,能规避实验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化学实验的安全性。而且,课后,教师可向学生分享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后反复观看,并重点关注实验中的重难点,实现知识点巩固的目的,实现初中化学课堂学习的高效化。另外,对于部分无法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如“乙炔的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教师能通过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丰富学生化学知识储备。
3.6 运用微课模拟情景,提高学习兴趣。化学课程中存在较多抽象知识点,加上初中阶段学生未对化学形成系统认知,学习化学时难免产生陌生感,令学生学习难度增加,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无法实现理想教学效率。微课能借助多媒体设备创建情景,为学生演示相关化学现象,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程度。模拟情景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突出各种化学现象,增加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全面、系统、直观的化学认知[8]。而且,利用微课进行情景模拟能让抽象的化学知识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进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有助于高效学习,并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实现学习兴趣的提高。
比如,在“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教学中,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两种化学物质产生中和反应的原理并正确书写其化学方程式。为更好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可播放微课视频,视频内容是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的三维动画,动画中详细展示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结合过程,学生能通过动画了解中和反应中参与的离子总数和类型,理解中和反应后产生水的原因,最终掌握中和反应的本质。并且,在观看微课动画视频期间,学生能发现中和反应前后离子数量恒定、分子可分但原子不可分等知识,教师可顺势提醒学生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事项,必须保证化学方程式两边相等。动态化的微课视频能加深学生记忆,有助于学生理解,而且教师将中和反应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符合初中生认知情况,将复杂的化学知识简单化,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将微课融入初中化学教学中能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有效提高课堂质量,有助于学生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得到实质性提升。另外,初中化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需要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微课的运用方式,并提高自身授课能力,立足于学生基本学情,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优化,充分发挥微课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