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中的“真教育”

2022-11-20 01:37吴荣刚
小学生 2022年5期
关键词:体验性趣味性个性化

☉吴荣刚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显然,传统的以教师为绝对主导、以教材为绝对权威、以课堂为绝对主场的教育,无法称之为“真的教育”。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践行“真教育”理念,开展“真教育”活动呢?

笔者以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契机,突显语文教学“趣味性”“开放性”“体验性”“探究性”的特点,从而开展与学生“心心相印”的教学活动,形成与学生“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接受“真教育”,实现“真成长”。

一、秉持趣味性原则开发拓展性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显然,这样的教学绝不是与学生“心心相印”的教学。因此,教师在开发拓展性课程的时候,应该以丰富教学资源和创新教学形式为前提,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因乐学而好学,因好学而善学。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教材中,集中向学生呈现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纪昌学射》《扁鹊治病》四篇国学故事,其中,前三篇还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较弱,对于这些故事中涉及的人物及事件的了解也很少,学习中的积极性并不高。

于是,为了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努力,开发拓展性课程:首先,趣味性资源的引入。为了激发学生对王戎、西门豹、纪昌和扁鹊四个人物的兴趣,并增进他们对四个人物的了解,教师可以将跟这四个人在相同领域或有相似经历的其他历史人物的资料补充进来,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并开展“历史人物之最”评选活动。比如,教师可以把李时珍、孙思邈、华佗的相关资料引入课堂,让学生将他们的经历与成就跟扁鹊进行对比,并评选出“古代医术之最”或“古代医德之最”。其次,趣味性活动的开展。为了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激活学生对课文的兴趣点,教师可以组织“历史微剧场”活动,使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创历史剧,并进行表演。教师通过趣味性资源的引入和趣味性活动的开展两个渠道,不仅实现了拓展性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真学习”。

二、秉持开放性原则开发拓展性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古语有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句话主要表达的意思是:文学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既然文学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我们的语文学习就一定要有统一的标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开发拓展性课程的时候,就应该秉持开放性原则,一方面,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观点,开展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真正建立与学生“心心相印”的关系,实现“真教育”[1]。

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送元二使安西》这篇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古诗开辟以下多元化的拓展性课程,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性参与课程学习,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首先,送别诗大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广泛搜集以“送别”为题材的古诗,并对这些古诗创作的手法或表达的情感进行对比分析。其次,“柳意”大赏。在古诗文中,作者总是以“柳”为意象,表达留恋与思念之情。那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广泛搜集跟“柳”有关的古诗文,并总结“柳”这一意象在不同古诗文中的具体用法与具体内涵;最后,王维诗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广泛搜集王维的诗作,并通过赏读这些诗作,尝试总结王维的创作风格。

在上述活动中,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也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在资源开发与活动参与过程中,他们的个性化观点得到了充分表达,个性化需求也得到了充分满足。可见,教师秉持开放性原则开发拓展性课程,是激发学生的“真性情”、促进学生“真学习”的有效途径。

三、秉持体验性原则开发拓展性课程,深化学生学习感悟

“真教育”的过程,不应该是教师全程主导、机械讲授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体验、深刻领悟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秉持体验性原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和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形式来开发拓展性课程,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有所学习、有所成长。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了《风娃娃》《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等描写大自然景象的课文。那么,教师就可以以“我眼中的自然画卷”为主题构建拓展性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学生需要化身大自然的观察者和记录者,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用手中的笔记录和描绘大自然的美。比如,初春的时候,冰冻了一整个冬天的河水开始融化,并发出哗啦啦的声响。河边的柳树抽出了新芽,在春风吹拂下左右摇摆。放学归来的儿童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河边放风筝……小河边的每一处景象的变化,都提醒着学生春天来了。

而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发现这些变化、观察这些变化和记录这些变化,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于以大自然为主题的课文的理解与领悟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景物描写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并不需要进行过多的知识讲授或情感教育,就能够使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培养,情感态度得到升华。这就是体验性拓展课程的魅力与价值。可见,在体验性拓展课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实现了“真学习”[2]。

四、秉持探究性原则开发拓展性课程,唤醒学生自主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为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常规教学中,受到教学内容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难以深度开展。那么,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秉持探究性原则,将一些拥有讨论价值的教学资源和一些拥有讨论空间的教学活动引入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展开全面而深刻的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抒发“从心里发出来”的观点,在合作中产生“打到心的深处”的感悟,从而让学生接受“真教育”,实现“真学习”。

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时,教师可以围绕“地道战知多少”这个主题开发拓展性课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具体课程模块包括:

首先,绘制示意图。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冀中地道的样式及特点,并掌握相关的说明方法及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拓展性课程中,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冀中地道的示意图,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再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的提示复述课文,提升学生对说明语言的表达与应用,从而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其次,调研活动。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人物访谈、社会调研等形式,增加对抗战时期冀中乃至全国地道的了解,并将调研结果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仿写练习。学生结合调研结果,仿照课文内容,以《地道战知多少》为题目,写一篇说明文,对自己了解到的地道及地道战的相关情况加以说明。

在这个案例中,整个拓展性课程的推进与完成,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可见,教师秉持探究性原则开发拓展性课程,有利于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接受“真教育”的过程中实现“真学习”。

综上所述,拓展性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实施,在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拓宽教学视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教师践行“真教育”理念、开展“真教育”活动开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契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对拓展性课程的思考与实践;通过构建具有“趣味性”“综合性”“开放性”“体验性”“探究性”特点的拓展性课程体系,开展与学生“心心相印”的教学活动,形成与学生“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接受“真教育”,实现“真成长”。

猜你喜欢
体验性趣味性个性化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以画之名
趣味几何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探讨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国际足坛108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