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雯君
语文思维指的是学生对语文要素进行鉴赏的方式,是学生语感敏锐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深刻认知的体现。只有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才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课堂进行多元化设计,并将启动学生的语文思维作为教学目标,不断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体验,以此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堂导入有着众多的形式,如利用游戏、设置问题、讲述故事等。教师想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能够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课堂导入。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优化课堂导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导入环节提高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化为主动学习的状态,进而实现学生语文思维的锻炼[1]。
由于课堂导入有多种形式,教师要想快速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可以有效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
例如,在对《草原》这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见过草原的风景,都会产生好奇。这时教师便可以创设出对应的情境,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草原相关的图片、音乐,再让真正去过草原的学生来描述草原,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景色以及居住在草原的人民的生活习惯。
随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与草原相关的纪录片,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在学生对蒙古包、篝火、烤全羊等草原的特色景物进行了解后,教师便可以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阅读文本,学生就会以十分积极的状态来学习课文,从而顺利启动课堂教学。如此一来,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不仅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后续教学的进行以及学生语文思维的启动。
在正式进入教学后,教师就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特别是对于学习的重难点,教师更要能够展开有效引导,不断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使学生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感悟。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精讲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则。如何通过精讲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就要能够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探究,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再基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引导,以此有效且深入地讲解语文知识,实现学生学习思维的激活[2]。
例如,在对《丁香结》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随后再让学生进行模仿阅读训练。而在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时,教师要及时提出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课文中所描绘的丁香花像什么?作者是如何对丁香花进行描绘的?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阅读与思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有更加明确的方向,且学生在无法明确问题的答案时,也会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能够使课堂学习的氛围更加浓烈。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对文章进行探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也能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个性化的见解。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理解进行鼓励评价,让学生更加愿意独立进行阅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阅读认知的形成。如此一来,在利用有效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后,不仅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也推动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在对课堂训练进行设计时,教师要能够实现多元素的融合,使得训练内容能够体现出创新性。在具体设计课堂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突破以往书面训练这种单一的模式,让训练任务更加立体与有趣。以此让学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实现语文思维的激活,不断增强思维体验以及语文学习的动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有趣的训练任务会特别感兴趣,教师要对此有正确的认知,并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来进行选择,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3]。
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馆》这篇课文时,由于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让学生直接进行阅读,并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对此,教师便可以设计出游戏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趣味训练中:“先对课文进行阅读,然后根据屏幕中所展现的故宫平面图来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根据课文内容来确定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并要特别关注不同建筑物所具有的特点。在大家都完成后,会进行抽签,被抽中的同学要来当故宫的导游,将我们的教室假设为故宫来为大家进行讲解,如果讲解得好,则可以得到奖励。”
为学生设计了游戏训练后,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且学生在知道有奖励后,也能够激发学习的欲望。学生会先对文本内容进行了解,再针对故宫平面图进行研究,并进行模仿讲解,有效推动后续活动的开展。在学生真正进入到导游角色后,就能够保持较为良好的学习状态。如此一来,通过设计出趣味的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有一定难度的文本进行有效理解,也能够通过参与训练,增强学生的思维体验,从而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想要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思维全面的发展,教师不能让教学活动只局限于教材中,而是要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延伸,形成更加丰富的学习认知。
开放性的课外实践活动,包括了课外阅读、写作训练等,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需求来进行选择,更加有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在具体的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促进活动的有效延伸,为学生设计课外学习的任务,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月光曲》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针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对这一世界名曲的创作过程进行了解。随后,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设计延伸性的实践任务:“在课余时间搜索并仔细聆听这一首世界名曲,可以反复多次试听,以此来针对这一名曲进行深入思考,并写下听后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在明确了实践任务后,学生就会利用网络来进行搜索,并会在反复聆听后进行个性化写作。
此外,为了能够体现出实践的开放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聆听其他世界名曲,感受不同曲子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并针对不同的曲子写下听后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全面思维。同时,教师还要能够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有效评价,并对学生个性化的写作进行肯定,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如此一来,通过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听后感实践任务,能够让学生收获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仔细聆听,更要会进行联想与想象,以此调动学生综合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语文思维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提出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后,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能够更加注重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需求来优化课堂导入环节,设计趣味性训练,让学生参与到开放性实践活动中,以此有效激活学生思维,不断增强学生的思维体验,促进其语文思维的发展,从而真正达到培养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