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煌雅
在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相比其他学科的内容难度不大。所以如果想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认识到小学语文课堂的核心,即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故事教学的辅助下,教师可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设置多层次教学模式,特别是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用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期间,教师在高效利用故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强化学生情感的表达,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在结束课程后,可以让学生在多元的学习模式下,了解课文中蕴含的创作手法,以此来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总而言之,故事课堂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借助故事教学的主要价值便是服务于教学,以此来发挥故事教学的辅助功能[1]。然而结合当下诸多小学语文课堂的实际情况,往往故事与教学内容相脱离。特别是在讲解时,教师并没有将故事恰当地运用于所教的知识点上,在讲故事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讲了故事,忽视了故事与教学内容的紧密连接,导致不能灵活把握故事与教学的关系,使得教学效率低下,限制故事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真正价值。
当前,许多小学课堂都会运用故事教学来展开,但还是有一部分教师故事选择不当。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数是教师所选取的故事与当下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相脱节,特别是有些故事情节较难,学生很难理解消化,进而限制了故事教学的作用。还有一部分教师会选择简单的故事情节,这对提升学生的能力也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然而教材的内容十分有限,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再加上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弱,在理解教材文字知识时存在一定的难度[3]。而故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以故事为核心,有利于抽象、复杂知识的简单化、直观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故事化教学,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续写是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生有着无限的想象力,他们每天天马行空地想象不同的事情。立足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往往采取续写故事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同时,续写的过程中,学生会进一步加深对所阅读故事的理解,继而提升课堂学习质量[4]。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在组织了阅读教学活动之后,除了引导学生仿写故事之外,还鼓励学生想象“我的家乡一年四季的景色特点”,在如此开放性的写作要求下,使得学生自由想象,有的学生利用观察法写“关于我的家乡秋天的景色”,还有的学生利用课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词句联想到自己的家乡,并运用到写作中。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阅读教学较为枯燥,无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语文水平不理想。因此,教师应改善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高效阅读故事,从而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默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通过默读的形式了解故事主旨,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含义[5]。以《揠苗助长》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先提出“主人公运用了怎样的方法让禾苗长高的呢?”“禾苗最后长出来了吗?”这两个思考问题,给予学生5 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带着思考问题进行课文的默读,通过默读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快地找到故事的主旨,并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使学生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朗读”的教学方式。朗读是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方式,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完全集中注意力,以便更高效地理解故事内容。以《小马过河》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恰当的语气分角色朗读故事。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优化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还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在朗读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鲜明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对任何事物与内容都有较强的参与性和表演欲望。而故事教学,通常拥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曲折的故事情节,这恰好迎合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引导学生亲自表演故事,让学生在体验和演绎的过程中了解故事的相关内容,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课本来为学生提供改编过的剧本,引导学生在文本下进行角色演绎呈现故事场景,让学生在亲身演绎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获取语文知识的学习乐趣[6]。例如,《将相和》这篇课文主要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构成,每一个故事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情节,但是在这三个故事中都体现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在组织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灵活地让学生掌握人物特点,避免出现机械化的文本解读情况。所以,教师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划分小组,演绎每一个故事的内容。如,在表演“完璧归赵”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率先阅读文本,发现人物特点,并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演绎。在确定好每组学生要扮演的角色后,让学生继续阅读文本,解读每一个人物的语言和肢体特点,并让学生说出这个人物在故事中是怎样呈现其特点的,还要让学生说出选择该人物的理由,而后引导学生在反复的分析中建立对自己所表演人物形象的认知,随后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探讨怎样演绎角色,最后开展演绎,让其他未参演的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来探究每一个人物的形象[7]。在这种趣味教学活动下,学生不仅会增强自身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还会为了解读人物形象主动参与教师所布置的教学活动,以此提升自身理解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还要给予他们充足的独立思考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或者小组的力量,深入解读所学内容。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教师,要意识到语文这门学科是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开展教学期间,需要巧妙地渗透故事教学,了解语文教学开展的核心,帮助学生提升思考与探索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在阅读写作以及参与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代入感;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故事教学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学习环节,以增强整体课堂的效率,帮助学生在高效的学习节奏下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点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