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司长敏
进餐是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环节。小班幼儿的平均年龄是3~4岁,这一阶段是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关键时期[1]。良好的进餐习惯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幼儿在幼儿园里吃得好不好是家长极为关心的问题,所以幼儿教师应重视对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在幼儿进餐前,幼儿园往往会组织幼儿进行活动,这样做可以有效地调节幼儿的情绪,使其顺利进入进餐的氛围。幼儿在进餐前的活动通常形式多样,如音乐活动、语言活动、桌面活动等。根据笔者观察,幼儿园小班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餐前活动时,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做到各种活动合理分配,容易使幼儿对餐前活动失去兴趣。
进餐前的洗手是减少细菌进入幼儿体内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保证幼儿健康的具体要求,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幼儿餐前洗手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洗手环节,不少幼儿存在不认真洗手或玩水的情况,导致洗手效果不佳,影响了进餐环节。
1.幼儿自主进餐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自主进餐是指幼儿能不依靠成人的帮助独立进餐,顺利吃完自己的餐食。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大多数小班幼儿可以自主进餐,有些幼儿在进餐中需要教师辅助喂食。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长辈的溺爱有关。
2.幼儿进餐速度方面的问题
幼儿处于饥饿状态或者面对非常喜欢的食物,进餐速度会明显加快,但过快的进餐速度是不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但进餐时间过长,食物就会变凉,会引起部分肠胃功能发育不良的幼儿肚子痛或者腹泻,这也会对幼儿的健康造成影响。还有的幼儿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时,进餐速度也会变慢,这也是幼儿进餐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3.幼儿进餐专注度方面的问题
专注度也称专注力,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注意力。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专注度通常是指幼儿把触觉、听觉、视觉等感官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从而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的心理状态。根据对幼儿在进餐中专注度集中程度的观察,笔者发现在进餐中大多数的幼儿存在进餐不专心的情况,如幼儿在吃饭时会东张西望、说话、玩勺子。除了在幼儿园,也有许多家长反映,在家中吃饭时幼儿也会出现不专注的问题,如边吃边看动画片或者玩餐具,但是家长并不知道怎样解决。
4.幼儿进餐环境方面的问题
环境是对幼儿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建立适合幼儿身心成长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愉悦的环境会使幼儿感觉轻松舒适,而压抑严肃的氛围则会给幼儿进餐造成负面影响。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保证幼儿进餐的硬件设施。硬件设施的位置摆放不正确,会对幼儿进餐造成影响,如幼儿进餐的桌子摆在幼儿睡觉的床边,就容易使幼儿分心,从而影响进餐。如果进餐环境相对狭窄,幼儿会感到烦闷,从而降低进餐的欲望。
精神环境也会影响幼儿的进餐。愉悦的精神环境会让幼儿的进餐更加放松。在笔者所调查的幼儿园中,幼儿在进餐时教师会播放舒缓的音乐,调解幼儿的情绪,但音乐声音如果较高,则会影响幼儿与教师的沟通。因此,从进餐效果来看,不恰当的音乐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在笔者所调查的幼儿园中,教师并没有对幼儿进行合理的餐后安排。在幼儿完成进餐后,教师会让他们把自己的小椅子放到固定的位置,然后让他们自己去看书或玩玩具,这会影响到部分未完成进餐的幼儿,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导致他们的进餐速度变得更慢。教师虽然会提醒先完成进餐的幼儿保持安静,但效果不佳。
教师是幼儿在入园后接触最多的人,因此教师应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自身应扮演的角色,认真履行教师的任务和职责。部分教师在发现幼儿进餐出现错误的行为后,没有及时对幼儿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没有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可见,教师的思想意识不到位是幼儿进餐问题形成的原因之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行为会影响幼儿习惯的养成。有的家长在和幼儿一起进餐时,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没有遵守进餐的良好习惯,所以幼儿对家长所提出的要求也不会遵守。家长的要求和行为不一致,也会对幼儿的进餐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
部分家庭中往往还会由爷爷奶奶照顾幼儿,而老人对幼儿的宠爱会使教育的有效性大大降低。部分老人和幼儿父母会因为观念不一致,对幼儿的进餐采取不同的做法,这样容易使幼儿感到疑惑,导致幼儿难以养成正确的进餐习惯。家长的观念和意识会对幼儿产生重要影响,幼儿父母、长辈教育观念和自身行为,都是影响幼儿进餐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
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的注意力时间短并且不稳定,长时间从事一种活动会让幼儿的神经感到疲惫。3~4岁幼儿的注意力一般可保持10~15分钟。如果进餐时间过长,幼儿就会转移注意力,从而影响进餐。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可知,环境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也会对周围环境中的人进行模仿,因此家长要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立好的榜样。
1.树立正确的进餐观念,以幼儿为本
“以幼儿为本”是每位幼儿教师都应牢记于心的原则,也是幼儿园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幼儿进餐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教师要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进餐方面的知识,树立正确的进餐观念,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应加强角色意识和学习意识,平时要多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沟通。教师也应反思自己的问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仅做到对工作负责,还应做到对幼儿热情、耐心、细心且有爱心。
在评价幼儿进餐时,教师不能仅将速度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还应该注意自己言行对幼儿进餐的影响,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
良好的硬件环境会让幼儿在进餐时感觉到舒适。幼儿进餐的环境应该空气清新,光线明亮。桌椅的摆放也要适合幼儿,在摆放桌椅时,教师应注意摆放位置宽松,在盛饭或送碗时能适合幼儿进出。保育教师给幼儿盛饭时,应注意自身卫生,穿戴护衣、口罩,其他教师在帮助保育教师时,也应时刻注意卫生。
幼儿进餐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进餐时的氛围及幼儿进餐时的情绪。蒙台梭利认为,教师提供给幼儿的应该是一个无拘无束、宽松和快乐的儿童世界,从而使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而不被打扰和阻碍。教师在幼儿进餐时应营造温馨的精神环境,同时应注意音乐对幼儿的影响。教师应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这样不仅有助于幼儿进餐,也有助于食物的消化,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在幼儿进餐前,教师要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步骤,给幼儿讲述洗手的好处和不洗手的危害,同时教给幼儿简单的洗手儿歌,让幼儿反复练习,强化幼儿的餐前洗手习惯。
自主进餐是幼儿健康的保障,教师要让幼儿了解自主进餐的好处,并让幼儿学会自主进餐。幼儿进餐的专注度有限,在进餐时会有许多小动作,此时教师要及时提醒幼儿。
进餐后,教师应合理安排幼儿进行餐后活动。首先,教师应组织幼儿把自己的餐具放到洗碗池内,把自己的桌椅摆放整齐;然后,让幼儿在自己的椅子上休息一会儿,不要乱跑或者大声说话,以免影响到仍在进餐的其他幼儿;最后,待其余幼儿进餐完毕后,带领幼儿进行集体的餐后活动。
1.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注重家园合作
首先,家长对幼儿进餐要有一定的了解,以此满足幼儿在进餐上的需求。根据调查笔者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幼儿的进餐习惯比较了解,这有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进餐观念。
其次,家长也要不断更新观念,做好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家庭成员观念不一致的问题,家长要予以重视,要让家庭成员了解到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性。
最后,家园合作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大原则,对幼儿教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和养成的良好习惯,都需要家长帮助巩固。家长应积极和教师联系,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督促幼儿保持良好的进餐习惯,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2.掌握适当的饮食方法,注意合理饮食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特点,家长应合理安排幼儿的饮食,注重营养的搭配,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进餐方式。在制作食物时,家长可以尝试制作色彩鲜艳的食物,注意荤素搭配,提高幼儿对食物的兴趣,不要让幼儿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而应让其多尝试新的食物。
在家长和教师的提醒下,大部分幼儿在进餐前能够自己主动洗手,能做好餐前工作,摆放好自己的进餐工具,主动坐到座位上等待进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通过家长和教师的科学合理的引导,大多数幼儿能够自主进餐,没有教师或家长的提醒也能保持注意力相对集中,在进餐时保持安静,并遵守餐桌礼仪,知道在进餐时要细嚼慢咽。
经过对家长的调查访问笔者了解到,大多数家长能够有意识地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在家吃饭时家长能够做到尽量不看电视或手机,以帮助幼儿提高专注力,帮助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通过引导,幼儿能够逐步尝试控制进餐时间,合理分配时间。
幼儿进餐完成后,在教师和家长不提醒的情况下会主动收拾自己的餐具,并把自己的椅子摆放整齐,主动漱口保持口腔健康,主动清洗手上的油渍,并且能够明白这样做的意义,这对幼儿以后的习惯养成非常重要。
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及身心发展水平,在适当的阶段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小班幼儿虽然年龄较小,但是通过教师和家长的正向引导,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教师应从多角度探究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促进幼儿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