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玲莉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都小学 浙江 杭州 311203)
语文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文字,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和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单元制”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同学们对语文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很多老师都存在着重读而轻教案编写等问题;同时也有一些教师不重视教材教学内容与文化内涵相结合的现象发生,使得整组教学效果不佳甚至无效。小学阶段正是儿童身心发展发育关键时期;中段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一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孩子们在童年期所表现出特别明显且独特而强烈的自我认识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二是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有价值性。
1.1 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以识字、阅读和写作为基础的一门特殊专业。它主要包括:读,写,说,做四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教育过程;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性特征;语文教学的内容有:识字、阅读理解课文、写作能力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与审美意识相联系,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语言文字所带来的美的意境。
1.2 大概念视角。“大概念”一词来源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全体学段儿童真实、自然和社会等心理特征。本设计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整组课堂内容的基本框架: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部分是总体布局;第二部分是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出发构建单元结构;第三部份为活动展开与评价活动开展与评价活动进行划分范围及层次;第四章是教学目标要求下“大概念”学习策略实施,并以学生为主体。
1.3 语文要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以识字、写字为主,同时也要有其他知识,如语言文字等”。因此在设计与实施单元整组教学时必须考虑学生对课文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和人文精神。首先从识字入手。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大量书籍了解中国汉字背后蕴含着丰富而深刻内涵;其次根据字词句组织进行学习活动(朗读)以达到积累、记忆的目的;再次从语文资源中提取文本,将文字转化为语言符号,通过对文字资料和图片信息等方面进行筛选后得出相关词语及句型结构;最后,通过让学生掌握词义并运用拼音理解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2.1 语文中段单元整组教学设计原则。
2.1.1 系统性原则。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明显不同。小学低年级阶段主要学习的是文字、语法知识;高中年级则以阅读和理解为主要目的;中段侧重于对语文学习能力方面训练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所以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之中去。
2.1.2 教学目标性原则。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提出了要求并强调学生应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单元整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之间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而单元内容则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知识性、难度较大等特点以及教学目的与任务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在设计整组文本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来完成这一点。
2.1.3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原则。小学阶段是儿童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中段则是培养语感能力基础阶段,更是一个重要过渡期。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学段为本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这一基本思路对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
2.1.4 贴近实际生活和贴近自然。“真实是真情”,教师要从根本上了解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所在来进行课堂活动组织和实施;同时也不能忽略了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的人文性特征,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分析等方式对文本有一个正确地认识、理解以及感悟过程。
2.2 语文中段单元整组教学的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中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出符合儿童认知能力、心理特征及思维规律等方面需求的单元整组学习方案。“单元整合”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备课。第二、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段结构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第三、根据每个学习者自身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对其加以评价反馈;第四,在整个整组语文课程目标完成之后,针对每部分单元设置一个小结点(包括语文知识总结)。
3.1 语文中段单元整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基础,让每个单元都能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语言呈现。在阅读中,让孩子们感受到语文学习在生活之中。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发展最为重要时期之一;中段则更是小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关键期。语文课文内容丰富多样且富有童趣性的低年级学段教学设计更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中华之魂的热爱。
3.2 语文中段单元整组教学任务。语文教学任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了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整组单元中需要教师进行充分地思考和研究。首先通过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内容把握与了解之后才能更好地完成整组学习目标;其次要加强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以及积累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再次是提高语文审美情趣性、情感表达,提升综合素质水平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以阅读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操作。
3.3 语文中段单元整组教学形式。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单元内整组。从整体上看,小学语文中段单元中各个主题之间关系复杂,相互影响和作用。在这个背景下进行整合之后可以更好地促进各主题间和谐发展;但同时也要对每个专题内容有一个清晰认识:(1)课文本身作为一个小范围话题或中心问题来讨论与交流;(2)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的不同方式将学生联系起来,让他们共同理解语文知识点之间内在逻辑关系和情感态度等。
3.4 语文中段单元整组教学设计手段。
3.4.1 情景设置。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研究之后,确定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主题类型;其次在情境中运用不同色彩搭配来营造氛围;最后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开展。例如《红楼梦》电视剧片段中人物角色选择与对话、演员动作与表情变化等等都需要借助文字来完成。
3.4.2 情节发展。在教学设计中,情节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也就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语文课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三步走”;第二阶段则从“三纲五常一言”开始。第一阶段是从中段到低年级的过渡期(即行云流水关口)——课文标题→段落大意→引语片段,此时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的是将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该部分文本上,并对其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与讨论。
3.5 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最基本、最重要和有效的一种手段。通过整组单元文本进行阅读练习,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我说你”游戏来激发小学生对课文内容浓厚兴趣;或者以故事为主线将课堂上所学过且有趣味儿朗读成段子文章或歌曲片段等形式引入情境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理解和感悟。
4.1 整组教学。语文教学是一个有规律的、开放性和动态性的过程,它不仅包含了语言文字,也包括着丰富多彩而又具有鲜明特点或显著特征的情景塑造。在自然景物塑造方面。“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过这样一种观点。他认为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大自然中植物以及各种现象来感受自然与人之间存在所联系、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同时还能体会到那些生命意义上的价值或者是情感上的体验。
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语言文字、语法和词句三个方面,而这三部分又是构成小学中段单元整组课文的重中之重。在阅读文本时不仅要看文章表面所呈现出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对作品进行深入了解。因此语文课堂上不仅需要掌握好语文学习技巧与方法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审美能力等,这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地开展下去和实现预期目标。
4.2 整组教学实践评价。整组教学实践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评价和反馈。
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反思:通过单元划分、主题阅读等活动形式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你读得真棒”、“今天不错!”……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当中去并获得进步;同时,老师还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收获。
语文教学实践的评价是对整组单元进行整体评估,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并为进一步改进提供方向。通过教学实验活动和小组讨论法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课前预习、自主分析”,与“课堂小结题”相结合,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水平班级实施针对性较强且较为有效地复习训练;在语文中段单元整组教学设计中还可以采用多角度评价学生,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回答出其问题所在。
4.3 语文要素整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整组单元,在这一块,需要将语文要素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单元。这个学习过程中包含了多种因素:学生、教师和教材。首先从整体上看“语文核心概念”建构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从课文本身来说也能看出“语言文字能力训练与文体活动培养相结合”等特点;最后从教学目标方面来看教学效果如何?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整组单元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不同层次水平之间的联系。4.4对语文要素整组教学建议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是指单元整合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整组教学目的。在整组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把控整个课程。
从教材内容来看:首先要注意文本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其次要注重语言文字环境创设和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则应该着眼于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来进行单元整合设计教学目标、任务及重难点研究,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从整组教学设计来看,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的基本概况,再对各部分进行分析。例如:课文、重点词和主题段落等。其次是将单元内各个内容之间有联系地安排在一起,如“主题”一词要用一个个鲜明而又生动的词语来表达出来;语文篇际划分层次也不能太简单或过密或者无序,否则就会使整组教学失去了原有意义,甚至可能导致整个整组教学无法进行下去。
5.1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编者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观潮》《走月亮》、两首略读古诗《秋晚的江上》《花牛歌》、一篇略读课文《繁星》和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写作:推荐一个好地方以及语文园地。通过对大自然的美好描写,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观潮》围绕“自然奇观”专题来写,作者描写了潮水的奇特壮观,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走月亮》作者描绘了一幅如诗如梦般的世外桃源画卷;《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作者在秋天黄昏时看到的情景,将芦苇拟人化,展现了一位“美人形象”;《花牛歌》通过描写花牛在草地里坐、眠、走、做梦,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憧憬。《繁星》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繁星的不同感受,表达了对繁星的热爱。
5.2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阅读和感悟文章的能力,但他们的认识能力还比较浅显,作为小学的中段教学,要对学生感悟能力和文章概括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主动思考。
5.3 教学策略。
教师转换角色,以伙伴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中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聆听来自他们的真实体验和感悟。
学生转换角色,作为讲课人去分享他的体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互动交流,让学生体验获得的快乐和给予的快乐两个过程。
5.4 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美,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2)边读边想,结合文章描绘的意境身临其境去感受作者描述的画面感。
(3)有感情的阅读课文。
(4)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5)多读、多想、多体会作者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并生动描写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5.5 设计理念。采用情境创设法进行教学设计,创造身临其境的画面,让学生在画面感中去真实体会大自然的美。
5.6 教学流程。
模块一:预习。
(1)谈话揭示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渎课文,使学生对“自然之美”有初步了解。
(2)自学字词。利用查字典和结合上下文进行识字解词。
(3)简要概括文章内容,标记疑问。
(4)师生互动。
模块二:理解内容
(1)《观潮》。
①质疑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潮水吗?我们大多数同学没见过,或在电视上见过,现在我给大家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画面,让学生初步形象感知。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来找出它“奇”在哪里。
②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
③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④品读重点段,重点句,再次体会江水的特点以及作者的心情。
⑤感情升华,拓展训练。假如你在现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走月亮》。
①情景导入。通过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月光照耀下的乡村夜景是多么美丽,让我们一起读第三四段,去感受一下这个画面。
②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③小组交流。
④汇报交流。
⑤重点段落带读,引导学生感受真挚的亲情。
(3)《秋江的晚上》。
①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诗中的画面:夕阳西下,照亮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②读诗歌,品诗意。(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③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④思考问题:用夸张的手法来体现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用拟人的手法把芦苇人格化,使芦苇表现出生命力。
⑤整体感受诗歌的内涵。
(4)《花牛歌》。
①运用多媒体工具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的意境。
②指导学生朗读,感受诗意,讨论诗意。
③了解诗的结构形式。
(5)《繁星》。
①对话导入,晴朗的夜晚,繁星满天,你们有什么感受。著名作家巴金也曾独自仰望星空,他笔下的繁星是咋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②引导学生会议本单元学过的《观潮》《走月亮》,说说今天和课文和前面两篇有什么相似之处。(都是写景类的课文)
③找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景象特点。
④品读优美的句子,交流好在哪里。
6.1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单元总体学习要求中提出了“知识与能力”和“过程—态度价值观”这两个方面,在这一维度上,语文课文本身就包含着丰富多样且不限于一个个部分。而学生从整体层面来看也是如此。因此教师需要对每个小节进行详细讲解。比如说:笔者认为重点词、动词的理解程度不同;段落大意、篇章结构等都可以作为单元学习中的重难点。
6.2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在实施整组语文课堂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内容中去。这一点需要老师进行合理引导。比如: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等;二是根据教材对每个知识段划分不同难度层次、分阶段完成任务等;三是针对每篇文章主题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资源来帮助他们理解单元整组语文课堂活动。
6.3 整组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依据,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教材特点进行单元划分。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课文是一个个独立存在于生活当中的概念。第二、语文课堂不能脱离文本只关注文章本身而忽略了对作者情感态度;第三、语文教学过程应该从“说”转向“做”,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的相互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字,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阅读过程中能互相借鉴和分享。教师要把自己定位为课堂主角的“主人”,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并达到预期目标:让学生产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兴趣爱好积极动起来使他们产生强烈共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