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夏茹
(安徽省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翡翠分校 安徽 合肥 231200)
针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阅读文体结构的学习了解中,教师不仅要将说明文的结构特征讲授给学生,亦是需要将说明文蕴含的各类知识点,及其语文教育价值充分落实,以更好的展开教育指导,让学生在了解文体的同时,亦能够发展其语文素养,实现综合能力的切实提升。在创新教育的发展视域下,如何改善并优化当下的教学问题,则需不断的研讨尝试,以更好地将说明文教学发展落实,提升这一部分的教学质量。
说明文是小学语文课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价值非凡。
第一,说明文可以传播前沿科技信息,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对于现代教育而言,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在世界小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知识,带领他们一起复习科学现象,并让学生能够养成科学精神,这是十分关键的。这一部分内容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价值也变得越来越凸显,而说明文更贴近时代,这一类文本本身就是为了让人们多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科技进程等。通过这一部分,只是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关注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同时让他们的知识面变得更宽。另外,学生通过学习这一部分文本,可以养成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好习惯,积极发现生活中隐藏的一些科学道理。
第二,在说明文的教学中,可以积极渗透德育教育,这是促进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一个有力途径。在说明文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有非常丰富的科学精神,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受到这些精神的熏陶感染。比如四年级《纳米科技就在我们身边》这一篇说明文,就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让他们更主动地去搜集这一部分知识,同时养成热爱科学的好习惯。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发现,我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这样可以激活他们的爱国情感,同时,让他们更坚定理想信念,为促进国家发展而努力学习做贡献。
第三,在说明文中,往往具备着非常多的美育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重视挖掘这一部分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比如《琥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紧可以接触这一部分科学知识,还可以接触生动的审美教育。
第四,通过对说明文的学习,可以很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这对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说明文本身来看,其对于客观事物的观察是非常细致的,而且视角精细,整体文本的结构清晰,所说明的内容也比较客观,实用,在语言表述方面更是一个特点,那就是准确,严谨。以学生在学习说明文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的锻炼是十分丰富的。他们需要认真观察,剖析文本,分析综合,而这都是重要的思维能力。
基于小学语文说明文所蕴含的这些价值,探索其教学策略,让这些价值能更好地彰显,尤为必要。
鉴于小学生的语言基础问题,其语言知识的基础教学主要依附于阅读文当中,然而这一形式的发展,导致文体本身的教学丧失了相应的科学性与趣味性,教师在无形中更加关注小学生基础语言字词的学习与掌握,而在字词的学习过程当中,课堂的趣味性却是逐渐消逝[1]。而小学生的学习发展更加倾向于感性化,单调的字词课堂则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事实上,教师应从文本整体的视角充分分析,并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展开教学设计,将说明文的本质、教学方案的设计、课堂教学的目标等充分明确并形成有机统一,以促使学生能够更为综合性的展开此类课文的学习,使其既能够获取文中的科学知识,亦能够获得语言基础的掌握,还能够充分了解说明文的文本特征等等。然而目前教师的侧重点及其占比更加重视知识的传授,导致课堂整体性趋于枯燥的特征。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在教授说明文时则是倾向于说明方法,而在语言表达方面仍有欠缺,比如,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在于简洁、缜密等,且说明文中部分词语中更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但教师更加重视说明方法的讲授,且教学的过程趋于流程化,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未能够充分有效得到掌握其中的语言表达。而事实上,说明文中所承载的结构、段落布局、遣词造句等都有着重要且具高价值的教育意义。由此可见,现阶段说明文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向性,整体性的教学把握仍待提升,教师应关注趣味的构建、语言的讲授、逻辑的指导培养,以促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1 质疑拓展,寻自然奥秘之趣。与记叙文不同,说明文没有起伏的情节,也没有鲜活的人物,通常在阅读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导致小学生难以有效地完成阅读。因而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如此,才能够促使学生更具兴趣的展开学习,了解其中的科学趣味内容。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则可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促使其能够在好奇驱动下,主动积极的展开阅读,进而在阅读探索中感受其中的趣味内容,促使学生的说明文阅读兴趣不断地提升[2]。例如,在《呼风唤雨的世纪》中,教师则可依据题目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大家心目中能够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什么样的?大家猜测文章取这一标题会写什么内容呢?大家有没有猜对呢?”等等。这样一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好奇心亦是被有效地调动,从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的展开阅读学习。
说明文的文章主要为说明一项事物、现象、物件等,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既是知识的掌握过程,亦是文中事物说明的探究过程,因而教师在讲授说明文类的文章时,亦可借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课后展开继续阅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说明文兴趣。例如,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的课程授受之后,教师则可借助便于与雷达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现象与动物相关联?假如你是科学家,你能借助动物或植物的特征发明创造新科技吗?你会发明什么?”等。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科学好奇心,亦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展开阅读拓展。
3.2 抠词揣摩,品精妙语言之趣。
3.2.1 整体把握,破解言语布局之密码。思路影响着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亦是思路的体现,通过整体结构的学习,能够引领学生将作者的思路有效揣摩,这样,既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逻辑,亦能够在说明文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语言表达有序性的培养。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将说明文结构的严谨性与独特性充分把握,引导学生探索作者的谋篇布局,使其能够从中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思路及结构安排[3]。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通过朗读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并把握文章的整体布局。例如,在《琥珀》一文中,教师则可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如“文中介绍了关于琥珀的哪些内容?”等,使其能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基本的文章内容,进而再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文中的关键点梳理出来,并让学生再次展开朗读,将学生寻找并感受相互间各部分的关联。这样一来,在反复的朗读与品析中,则能够让学生逐渐了解文中结构的整体布局的意义所在以及其布局的巧妙之处。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亦能够更好地理清文章的整个结构及思维脉络,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说明文言语的布局“密码”,使其既能够丰富自身的语言,亦能够获取更多得到写作方法。
3.2.2 抠词品析,感受遣词造句之精确。从说明文的“说明”内容上分析,其集结了语言与知识两个方面,语言更是具备精准、简洁、生动的形象等特点,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还需重视学生语言表达的教学指导,让学生学习说明文中精炼生动的语言,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则可抓住关键词展开教学赏析,引领学生在文中精准的遣词造句中,感悟说明文语言的精美与魅力[4]。例如,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教师在教学朗读时,可将文中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中的“一支”和“漫长”忽视不读,此时,学生则会纠正教师,——“老师,你漏读了‘一支’和‘漫长’两个词语!”,进而则可借此引导学生思考并体会这两个词在句中的作用及意义,如“这两个词不在句子中体现可以吗?它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为什么不能省略掉呢?”等。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关键词的深入分析,则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文中内容,并能够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魅力及趣味,学会从说明文的阅读中“扣词品析”,从而更为细致深刻的感受其中语言的精确与巧妙之处[5]。
3.2.3 趣读品味,领悟语言表达之方法。在语言的表达中,说明文中特有的方式则为说明方法的运用,一篇文章常常有多种搜名方法,能够充分完整地将事物的特征告知读者。因而对于这一语言特色,亦需要作为教学的内容渗透其中,指导学生领悟和体会。在此期间,教师亦可采取朗读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朗读文中精妙的句子,使其在“趣”读中更好的领悟这一文体的语言表达方法。例如,在《白鹅》一文中,不难发现,其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等等,在这样丰富的表达形式下,教师则可指导学生以“夸张”的趣味形式展开朗读,将文中描写的白鹅的“高傲”、“严肃郑重”“傲慢”表现出来,并为学生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在音乐的熏染及语言的感染下,引导学生将其中的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读出来,同时,还可通过发言朗读的方式,让其他学生闭眼倾听,感受发言朗读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白鹅的形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则能够在趣味的朗读与倾听体验中,更好地掌握和体会其中的说明方法,促使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逐渐将其吸收并内化,为其自身的写作表达积累更多的表达方式[6]。
3.3 悟文比较,探严密逻辑之趣。说明文的另一特点在于其严谨性,虽不具备丰富的情感及多样的情节,但对于学生的思维逻辑却是有着较好的培养与训练效果。在此过程当中,教师亦可采用朗读、欣赏及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感受其中的严谨性与逻辑性。仍以《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例,教师可依托文本内容,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将三次实验对比记录下来,进而设计问题,如“通过实验获得了什么结论?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等等。此时,学生通过朗读、对比与分析、讨论,从而逐渐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严谨性”,亦是促使学生感受知识的推理与推导的过程性趣味,培养其科学探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将飞机夜间飞行和蝙蝠相互间的联系列举展示于多媒体中,让学生将教师所提炼出来的文中的语句再次反复朗读,引导其边读边思考,进而设计推理性趣味题目,让学生朗读与思考中回答教师的题目内容[7]。通过这样的方式,课程教学不仅充满了趣味,更是促使学生能够在思考探索中,感受说明文阅读的乐趣,使其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在推理题目的思考解答中,更是推进了学生的思维逻辑发展,使得教学的效果得以充分体现,学生能够更具效率的学习说明文。
3.4 迁移运用,尝自我表达之趣。“教”的目的在于掌握与运用,从说明文的教授部分分析,其旨在将其中的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进行传授,让学生在了解说明文的同时,亦能够撰写说明文,掌握其中精妙间接的表达方法,并将其转化为自身语言技能。因而在授课的同时,教师亦需要重视将读写相结合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学的同时,亦能够加以练习,使其更为深刻有效的掌握其中的知识方法[8]。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将教材中的文本充分利用,使其在说明文的阅读学习中习得其中的谋篇布局与语言特色,进而展开练习指导,让学生在写作中迁移运用,真正有效的将其内化吸收。例如,在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中,教师则可依据这一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在纳米技术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如“假如你是科学家,当你掌握了纳米技术,你会用它研发什么产品呢?运用说明文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吧。”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能够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基础上,促使其更为深刻的了解纳米技术,并能够有素材、有内容的依据课文范例展开写作,实现说明文知识的有效掌握与运用。再如,在《猫》《母鸡》等的文章教学期间,教师则可提取其中的某一部分展开针对性的练习,如,如何运用说明方法描写动物的生活习性、外形等部分,这样,则能够帮助学生在小练笔中逐渐掌握说明方法及技巧,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深化吸收说明文的价值内容,并在自我表达中,感受语用的乐趣。
3.5 圈点勾画,养良好学习习惯。在说明文教学中,重点还是让学生能有较强的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而要养成这种能力,离不开平时的练习,每次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说明文阅读习惯,因为这一类文本是比较特殊的。当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会侧重指导方法,不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旦学生有良好的说明文阅读习惯,比如在阅读的过程中重视圈点勾画,能够通过列提纲,画图表等方法,整合并提取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9]。他们在课下也就具备了自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因此可以展开更细致的练习,巩固这一部分内容。基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比如讲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时,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本中比较关键的信息,随后提取这一篇课文的提纲,明确课文具体写了什么内容。在一开始,学生可能并不知道哪些信息是比较重要的,也许会不知道勾画哪些内容,也许会勾画了很多内容,导致没有重点。但是在不断的练习,中学生对于说明文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就会更强,自然也就会有更好的表现,重点是不断的去练习,止步不前自然不会收获成效。
3.6 加强训练,强调其应用功能。在说明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在课堂讲解中不断的下功夫进行调整,让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说明文阅读方法,还需要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他们对说明文的认识更全面,更关注其应用价值。在学生认识了说明文的重要性之后,他们也会有更强烈的学习说明文的动机。对此可以设置多样化的训练,比如给学生提供一个场景:现在你研发了一个新产品,需要写一份新型电器说明书,应该如何去写呢?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最后可以打造专题系列的联系,比如怎样说明事物的特点用途,怎样写观察日记,怎样写调查报告,让学生能在这些多样化的练习中,巩固自己的说明文理论知识。与此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说明文的特点以及重要价值。在训练的过程中,还可以对训练形式进行升级,比如在班级内开展一次小小的评比活动,让学生以同一个主题来专写说明文,大家交换评阅,以学生互评分数和老师评价,还有自评分数相结合,最终选出比较优秀的作品,在班级内展示。这样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好胜心里,让他们在说明文,训练以及学习方面,投入更多的心力。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学习中重要的文体形式,说明文得到教育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学生语言表达、科学兴趣等。在目前的这一文体的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教育提升空间,需要教师能够采取更为科学创新的手段加以改革优化,以趣味调动学生兴趣,以品析发展学生语言表达,以比较增强学生思维逻辑,构建集趣味、高效于一体的说明文阅读教学,促使学生的说明文学习效率不断获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