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2-11-19 16:08丁奕奕
读与写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思政民族传统

丁奕奕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自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的建设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文化强国的理念也开始深入人心。为了促进文化强国的传播和发展,需要将文化自信的理念全面覆盖高校教育。当前我国非常重视思政教育的发展。思政教育作为中华文化以及现代社会主义精神的载体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为了切实保障文化自信在全社会领域的普及,需要着重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并将文化自信融于其中,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1.文化自信的研究背景

1.1 文化自信的概念。文化的意义非常广泛,其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全面。如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和人文道德都包含在了文化当中。一个民族从诞生到发展中间经历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时光,而文化恰恰能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肯定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肯定。这种肯定包含着人们对于快乐和幸福生活的肯定,也包含着诸如教育事业等多方面的肯定。我党成立以来一路披荆斩棘,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方,靠的是坚定的信念,而这坚定的信念则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千百年的传承。

1.2 文化自信的作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历史的车轮当中,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兴衰。正是在这多次的反复更迭当中,中华传统文化变得更具包容性。而众多民族之所以能够融汇在一起,能够经历历史的风雨中华传统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文化传承至今融合了所有优秀的文化。在这文化当中保留着中华儿女的谦逊、团结、质朴等优秀的精神。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经风霜,面对外族入侵再一次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和内涵。时间向前推移,到了近代社会,中国从一穷二白的社会发展到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切的飞跃也有中华文化在推波助澜。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印象也是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尊严和形象。从这方面出发,中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当中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能够指导学生未来正确的前进方向。这样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

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华民族在现代社会能够欣欣向荣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我国是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发展当中,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承和融合才形成了今天独具一格的中国特色文化。即使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依然在发挥作用。中国在保留自己民族文化纯洁性的同时,也会不断学习和汲取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我国坚持各民族、国家的共同进步和繁荣。而从国家社会的角度上看,多元文化已经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不同民族的文化也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内部也存在不同的民族文化,有饮食、文化、服饰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社会问题。基于此,我国将高校思政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利用文化自信来缓解民族间的对立和冲突,引领学生们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让学生们学会包容不同的文化,尊重文化和种族间的差异大,并尝试着汲取外来的优秀文化,填补自身文化的空缺,这样有利于整体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民族力量的凝聚。自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我国教育体系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教育变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在现代社会高校的招生标准逐渐放开,其不再被传统的条例所束缚,招生标准的放开使学校的民族性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性质上分析这种变化是民族的融合的表现。通过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文化自信,建立学生们的共同体意识,摒弃民族之间存在的差异,促进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发挥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

2.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文化接受度不足。中华优秀传统年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未曾有衰落的迹象,这时一种民族所拥有的自豪感。但是伴随着进入现代社会,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发展当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据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如戏曲、古诗词、手工等方面不喜欢,或者是感觉一般。而出人意料的是在这项调查当中,竟然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现代流行音乐或者现代电影感兴趣。究其原因是由于现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度不高,现代社会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应用。

2.2 主观认知积极性缺乏。在对传统文化的调查问卷当中可以看到,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群体当中,只有接近百分之十四的大学生经常会了解和搜索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话题。有百分之二十六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对于传统文化既不排斥,对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很少。而接近百分之六十的学生表示自己不了解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实质都蕴藏在传统文化当中。从调查的结果当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接收和了解程度或者积极性都非常低,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现代多元文化冲击着传统文化的传播,从而导致大学生的主观认知积极性较为缺乏。

2.3 传承意识较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瑰宝,也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铭记历史对现代人来说非常重要,中华民族所拥有的传统美德如礼义廉耻、忠孝等观念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非常重要。

3.课程思政与文化自信相互促进的关系

现阶段我国的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构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观的育人体系。各校严格按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工程纲要的要求推动育人体系的构建,按照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实现课程思政的新教学模式。优化和升级传统思政课程设置,将育人摆在优先位置。而在实际的思政教学工作中,思政教师需要明确好文化自信与课程思政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好教学安排和计划,使得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在传统单一思政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丰富多彩的思政教学活动来实现大学生文化层面的教育。课程一直作为大学教学的主阵地,一直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应当高度重视课程教学在教学体系当中的重要性。通过将文化自信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可以使大学生在接收思政教育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将思政教材的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思政教学的效果。

针对大学生开展的文化自信能够有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针对性。思政教学作为高校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一环,其思政课程本身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为了将思政课程与文化自信二者有效融合在一起,需要围绕文化自信的内容设置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文化自信内容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课堂必交内容。

4.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的途径

4.1 改变教学方式。当下高校教学一直将就业作为教育的总方向,而思政教育一直扮演辅助者的角色。思政教育会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为了使文化自信更好的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当中,需要重新对高校课程进行编排。在高校课程当中凸显出思政教育学科的重要性,并在思政教学当中设立与文化自信相关的选修科目。并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符合现代社会观念和精神的课程,同时在设计思政教育课程的过程当中还要突出民族特色元素。这样可以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习和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使民族文化成为学生的一种潜意识。在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时,思政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与经典文化相关的视频。在文化自信选修课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荧幕传播这些经典文化,这个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思政教学课程的科学设计能够唤醒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自信,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4.2 关注优秀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高校都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而社会始终处在不断发展和进步阶段,那么高校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代社会倡导学生要德智体美劳能力均衡且全面发展。基于此,高校的教育也要符合这个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树立学生们关心国家走向和各种决策的好习惯。这里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例,体育竞技是运动员和人民表达爱国之情的独特方式。自古以来竞技运动都倡导和弘扬要公平竞技。现代体育竞技被各国看成是文化交流和文化输出的一种方式。体育竞技本身就包含着多种正能量和优秀精神。如公平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使命感、荣辱感、爱国主义情怀等等。将体育竞技看成是一种新的文化自信传递似并无不可。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完全可以通过播放此类节目来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此外还能引导学生形成公平竞争的健康思想。

4.3 培养学生对文化的鉴别能力。由于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接触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现代学生每天都能接收到国内外的一些重大信息。高校学生的思想具有高度可塑性,面对外来文化对于学生思想的一个影响,需要学生具备和掌握一定的文化鉴别能力。帮助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时,能够从中分辨出哪些文化是对自己有利的。当学生具备了文化鉴别能力之后,可以有效减少不良文化对学生造成的影响。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当中,需要运用好文化分析的方法,并且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体系,对各种流行文化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批判和分析,让学生全面了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到不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途径。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敏感,能够及时的发现哪些文化是商业性的诱导文化。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古代君子所具备的文化素养。以高校思政学科作为载体,培养学生尊重、谦虚、正义、孝心以及善念的文化品质,增加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认识,提高思政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4.4 教育引导大学生正视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承担起中华优秀传统继承和发展的责任。教师需要在思政教学过程中积极的为学生链接有关文化的知识和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思政课程教学当中。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在不同情境和不同阶段文化教学的内容。在日常教学当中学生缺少不了文化教学内容。

4.5 教育引导大学生在课程学习创新中深化文化自信。辩证法要求我们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取看待事物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的高校方面应当加强教育创新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鼓励大学生积极创新实践,转变大学生的价值观,让大学生在创新发展当中坚定文化自信。

4.6 让红色文化走进课堂。红色文化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天然的“教科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所需的历史、文化、政治素材在红色文化中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案例,真实鲜活的革命人物、英烈事迹、革命遗址等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走进课堂可以弥补我们理论灌输的空洞,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容易在情感上唤起大学生的共鸣。可以荡涤学生的心灵,坚定学生的信仰。

5.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的关系

内容共通性。从内容的角度分析,文化自信与思政政治都偏向于人文教育。民族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我国的民族文化植根于千百年的历史传承。近代在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融合中,文化自信培育的内容便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和思想,而思想政治也作为文化自信的载体的。高校学生需要学习民族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一切都是以民族文化为前提。思政教育的方针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语

总的来说,文化自信是现代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在现代教育当中,突显文化自信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自信诞生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华儿女的血脉当中。肯定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幸福感的完美体现。在多元社会当中,文化自信能够凝聚民族力量,还能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意识。

猜你喜欢
思政民族传统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MINORITY REPORT
思政课“需求侧”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