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G-S”协同育人模式下中学生科技人才的培养策略分析*

2022-11-19 16:08韩志嵘杨再华卢履智
读与写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协同中学生育人

韩志嵘 刘 嵘 杨再华 卢履智

(1.贵阳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5)(2.贵州省科技馆 贵州 贵阳 550001)(3.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 贵州 贵阳 550001)(4.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 贵州 贵阳 550002)

引言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社会对高科技教育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对现代科技教育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所在,这是关系着国民大计,国家未来长远发展的大事,其意义重大,凸显了人才教育的重要地位。近几年教育部门出台了全面培养科技教育人才的方案,计划把教育重心向创建高校、地方政府与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方向转化,此方案的实施需要各方协同合作,培养出高素质的教育人才。U-G-S协同育人模式对于中学生科技人才专业建设和一体化协同发展做出了贡献,达到了教育教学质量目标,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对于中学生科技人才培养的目标,促进了现代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U-G-S”协同育人模式的设计

1.1 “U-G-S”概念界定。“U-G-S”模式指的是高校、国家政府与中小学校联袂打造的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入职前培养教育、入职后教育、在职研修等一整套的教育体系。这几方在合作互惠的过程中,教育目标高度一致,共同承担职责,获取的利益共同分享,实现了教育资源优化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促进了个人的发展、组织的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在三个单位合作的过程中,高校在这里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但是国家政府下设的地方政府结构同中小学校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这是一个“三位一体”的合作型教育组织,在这个结构体系中,高校占据着得天独厚的研究与理论实践优势,发挥出地方政府的行政与管理方面的职能优势,以及充分利用了中小学校教育实践场所的诸多功能,使三者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整合,在此基础上推动了中学生科技人才育人才的专业发展道路,改良了学校办学模式,有助于我国的教育事业走向全面发展的道路。

1.2 “U-G-S”模式的核心功能。

1.2.1 育人模式一体化的体现。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育人模式不仅是中小学生一次性完成的教育任务,而是包括对于中学生教育人才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研修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U-G-S”的协同育人模式是建立在高校、地方政府机构、中小学校合作发展基础之上的,体现出教师从职前、入职到职后的整个发展历程:首先,这种育人模式可以体现出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模式,从科技人才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视角出发,从人才职业生涯发展结合中学生人才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相关的教育课程,与此同时,体现出中学生科技人才主体参与的一体化模式,即高校、地方政府机构和中小学校共同参与教育人才培养的全部历程,担负教育培训的重任。

1.2.2 社会转型中学习模式的转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学校学习模式的被动性、强制性、排斥性已经滞后于教育的发展,并被信息技术学习的合作性、自主性、探究性、反思性所取而代之。“U-G-S”协同育人模式可以为科技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优质的平台,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从简单的知识获取到自主知识体验进行转换,使学习过程体现出社会性、服务性、主动性、情境性、终身性的特征,便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学习范式的转型,最终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社会性学习、服务性学习、终身性学习已经成为“U-G-S”协同育人模式的主要学习典范。

社会性学习旨在强调社会交往、学习观察,尤其体现在异质群体间的交互作用,对于科技教育人才智慧生成与共享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服务性学习主要指的是在服务过程中的学习与发展,首先使科技教育人才在关注社会、民生、他人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拥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科技教育人才。其次,可以使教育工作者在服务于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做好科学研究教育工作,提升其专业水准;终身性学习旨在强调未来社会综合人才的培养,以及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1.2.3 推动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工作的有序开展。协同育人模式的实现需要高校、政府和中小学校在合作过程中,作为一项共同事业来完成,责任共同承担。“U-G-S”协同育人模式有机整合了高校、地方政府机构与中小学校各方的特点和优势,就提升了地方政府的工作效率,尤其体现在地方教育行政组在促进科技教育人才专业发展和区域教育发展方面,使得地方政府在推进教育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U-G-S”协同育人模式可以促进我国行政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了地方政府引导功能,使其在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发挥出积极的调控手段,使教育资源的匹配趋于合理。

1.2.4 回归教师教育本真。目前我国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会出现结构性困境,学校无法招到合格的新教师,因此要想摆脱这一困境就需要回归教师教育,本真教育不仅仅是对书本上知识进行教和学,还应该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让教育回归到本真状态,所谓本真既是实践教学、情境教学。因此利用“U-G-S”协同育人模式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回归到教育本身培养教师实践性活动,以实践为基础来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学校是以实践为基础将实践形态、方式进行结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实践教学。教学的实践性和情境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将其教学空间进行扩展,让学生能够走出课堂,根据自身实际生活对相应知识进行吸收接纳,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其理论知识进行全面吸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实践能力,从而帮助教师实现时间空间上统一,教师利用“U-G-S”协同育人模式能够将各个时间段教学问题以及情景呈现在同一空间,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全面学习,帮助教师实现针对性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效率。

1.3 “U-G-S”协同育人模式的优势。在以往的育人模式中,以教师为主,教师结合教学目标积极开展育人工作,在育人的过程中,主要以知识传输为主,这种育人模式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难以起到积极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教育人员逐渐转变教学理念,结合素质教育要求,积极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发展,在这过程当中,“U-G-S”协同育人模式应运而生。于“U-G-S”协同育人模式而言可以充分发挥中小学校、高校以及政府机构的积极作用,可以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使教学工作逐渐向多元化、科学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在“U-G-S”协同育人模式的引领之下,培养中学生科技人才,可以使科技与教学有效结合,使科技渗透到中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于“U-G-S”协同育人模式而言,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作用,在这过程中,政府可以为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而高校可以为中小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针对学校的教育开展工作给予必要的引导,从而使中小学校的教育模式越发完善。在培养中学生科技人才方面利用“U-G-S”协同育人模式,可以提高培养质量,达到预期培养目标。科技人才是现阶段较为紧缺的一种人才,科技人才不仅要具有相应的科技思维,还应掌握扎实的基础,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当中积极努力,而中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这过程中,政府部门结合中学生的发展要求给予必要的引导,为中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为中学生科技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在应用“U-G-S”协同育人模式的背景之下,中学生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教育人员可以在充分发挥自身所能的基础之上,结合政府政策以及高效的引导优化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模式,从而使中学生科技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使学生在学习及发展的过程当中了解科技,掌握科技知识,从而成为高尖端的科技人才。与此同时,在应用“U-G-S”协同育人模式的过程中,教育人员结合政府要求积极调整教学模式,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手段,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也逐渐呈现出新样态,在这过程中,中学生科技人才培养工作得以全面落实,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学生也将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并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在日后的学习当中积极努力,结合自身能力不断调整学习模式,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时代的要求。

2.青年科技教育人才的培养策略

2.1 文化融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中学生科技人才的发展,属于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专业道路的引导,也需要文化的渗入,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中学生完成自身发展的华丽转身。

2.1.1 议程的设置。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由高校专家、校长、联络员、教师代表等共同组成,使专业引领、学校教师的积极参与成为贯穿学校教育工作改革进程的重点内容。在教育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高校的专家组要在该教育区域开展专题辅导、研讨会、入校指导等多种教育项目,在专家与专业教师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使他们由被动参加变为主动参与科研教育项目的讨论和研究。

2.1.2 话语权的构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调动起优秀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创新。通过丰富的活动设计,使中学生参与到活动并加入自己的创意,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准,实现“专家话语”向“教师话语”的转变,使他们从“被动参训”中走出来,向“主动学习”方向转变,在科技教育创新中赢得话语主动权。

2.1.3 网络社区的建立。组织全体青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和中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1.0、2.0工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丰厚资源,建立起“互联网+”模式,在传统培训模式维度上不断创新,满足现代科技教育工作的学习需求,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分享资源、积极探索,构建团队意识。线上线下混合式科研模式不但可以使中学生成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且可以使他们成为智慧学习模式的分享者,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学生向专业发展、自主发展道路上的转型程度。

2.2 建立实践基地。教育人才创新实验区的建立,可以为高校落实“U-G-S”协同育人模式的提供实践基地。

首先,实验区与高校、实习基地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为中学生教育实践的能力发展、中小学教师和中学生的专业化发展和大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发展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发展平台,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地方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促进了地域性基础教育的平衡发展。

其次,借助于政府机构的影响力。比如加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作用,引入教育资金支持,借助于高校的科研成果、师资力量等优势,明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责任与义务,彰显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最终推进区域内在职科技教育人才的专业发展方向,改善学科课堂教学环境,使区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迎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2.3 高端引领,实现优势资源效能最大化。在我国各个高校中引入高端技术,推动优势资源效能最大化发展方向。作为国家重点类院校,这些院校拥有丰厚的师资力量、教研资源,这些能量和资源要充分对外开放,因此高校要抓住时机,借助于自身优势,探索出创新合作模式,开启校地合作历程。

2.3.1 高端理念的引入。要立足于现代生态课堂成功实践案例,大力发展“生态教育”理念。高校科技专业机构在协商沟通的过程中,签署《生态教育理念下学校改进项目合作协议》,由高校专家组出面对于区域教育及辖区学校的活动项目不断改进,优化项目质量。

2.3.2 顶层设计。在合作的开始,由高校专家组主导,区域学校人员加入,共同研究制订《生态教育三年发展规划》与生态教师队伍建设、多样生态教学模式、生态文化建设、多彩生态课程建设、学生健康成长等工程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设计观念要明确,具有创意性,步骤要逻辑清晰,措施要体现时代教育特点,为下一步中学生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2.3.3 专业引领。高校要成立专家团队,团队要有计划地定期入校参与实践指导工作,凭借着多年研究经验以及对多地多校的考察对比,因地制宜,发展教育事业,对科技类教育专业展开指导。在听课评课的活动环节中,专家要亲临现场对任课教师展开专业性的评价,给予指导和改进建议。在学校文化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专家要从学校现状出发,给出相宜的对策。提升学校领导、参与教师的专业能力,并从中获益,推动中学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2.4 建立共同体,搭建有效的合作平台。大学与中小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若想培养出优秀的教育人员、科技人员,就需要以中小学作为实践场所,因此,在培养中学生科技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创建教育合作共同体,由政府部门作为衔接,引领大学与中小学共同达成合作理念,从而产生共生关系。在建立教育合作共同体时,教育人员需要充分打破壁垒,真正实现合作,不仅有助于完善中学生科技人才培养战略,而且可以构建完善的教育机制以及工作流程,从而使大学与中小学有效协作,在充分开放的基础之上,使学校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在“U-G-S”协同育人模式下,不同领域发挥的价值有所不同,为了实现合作共赢,政府、大学以及中小学应该统一事业观以及价值观,在理念统一的基础之上进行合作,方可为中学生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为了搭建有效的合作平台,政府、高校以及中小学应积极转变角色,在教学工作中重新定位,在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的基础之上,利用搭建的合作平台优化中学生科技人才培养方案。在搭建合作平台的过程当中,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增加沟通频率,使政府人员、高校人员以及中小学人员充分利用信息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为中学生科技人才培养提供建议,并且针对中学生科技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优化三方的教育理念,并针对培养工作中的各个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如培养环境、培养设施等,从而使中学生科技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推进。

2.5 创新工作机制,保障联动有效。在应用“U-G-S”协同育人模式的过程中,为了使育人模式充分发挥作用不流于形式,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可以积极创新工作机制,确保三方联动合作的有效性,从而使三方在“U-G-S”协同育人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第一,应组建工作小组,三方各派专业人员组建成相应的教育工作小组,小组成员负责三方之间的联络,并处理好中学生科技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相关事务。第二,需要建立工作机制。由小组领导人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积极商讨中学生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具体的落实措施,在中学生科技人才培养方面三方应积极献计献策,在针对人才培养趋势、人才培养要求、人才培养方向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使中学生科技人才越发全面系统。第三,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在应用“U-G-S”协同育人模式的过程当中,中小学教师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政府以及大学应结合教育人员的实际情况,给予辅助,结合教育人员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培训,培训应全面、具体,培训不仅要侧重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而且要增加教师的教学实践,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充分结合自身所思、所想调整教学模式,以便培养具有创新思唯的科技人才。第四,签订有效的合作协议,明确各方的责任,在签订协议的过程当中应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这样可以确保三方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推动中学生科技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落实。在明确各方责任的基础之上,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与中小学教师探讨中学生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从而充分优化中学生科技人才培养方案,在这过程中,中学生科技人才培养将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学生也逐渐明确努力方向。

结语

综上所述,新的教育背景下,对于中学生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U-G-S”协同育人模式有利于中学生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历程中,要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发挥高校、地方政府机构、中小学校的资源优势,建立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培养策略,使中学生人才得以自主发展,提升中学生人才队伍的整体教育质量,使他们在将来服务于社会和人类。

猜你喜欢
协同中学生育人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