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芳霞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关中学 甘肃 陇南 746000)
素质教育强调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使用导学案能够有效满足这一教学需求,它可以给学生自主学习指出清晰的、明确的道路,充分发挥他们主动学习物理的能力,显著改善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对导学案的探索以及教学实践就如何利用导学案引领初中物理教学的深入分享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以及心得体会。
导学案主要是指围绕新课程标准以及物理教学内容,经过教师精心研究与设计而编写出来的用于教学与学习的方案,它以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为主,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教育资源。
将导学案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初中生对物理抱有抵触、畏惧、排斥等心理,认为物理比较难学,究其根源,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物理学习方法,也没有形成成熟的物理思维。实践证明,合理运用导学案能够改善这一现状,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方便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也方便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小组协作,这对学生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
2.1 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学情。导学案是以学生为对象,为了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而制定的材料,所以在制作导学案之前教师必须要深入、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包括他们的物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这样才能知道发力点,找准发力的方向,而且教师所获取的这些信息需要在导学案中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保证制定的导学案具有针对性,真正发挥出引导作用[2]。
举个例子,在指导学生学习关于“升华与凝华”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提问、交流或者其他形式了解他们对吸热放热现象、物体温度变化等情况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导学案。首先,将基础性物理概念“升华”“凝华”等作为导学案基础内容,再以例题形式呈现出生活中常见的凝华现象和升华现象,目的就是吸引学生主动探究。与此同时,在导学案中展示判断形式的例题,如“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沥青马路发生了熔化这是升华现象吗?”这类题目。诸多实践表明,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只有他们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情况,才能在有据可循、有理可依的基础上设计出有效的导学案,推动学生自信心以及学习兴趣逐步上升。
2.3 科学合理地设计导学目标。在导学案中,导学目标占据重要位置,它是引导学生了解学习重点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向。若是没有目标的支撑,学生的学习就如同散沙,而且导学案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特点与优势,发挥不出导学作用[3]。因此,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先要确定好导学目标,初中物理知识庞大、复杂,这也凸显出目标设定的重要性,教师需要慎重考虑。
以上文为例,在指导学生学习关于“凝华与升华”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导学目标设定为:“了解并掌握凝华、升华这两个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话将物态变化过程说出来;知道凝华需要放热,升华需要吸热;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凝华想象与升华现象,能够用物理语言对这些生活现象加以解释。”有了明确的导学目标,学生在自主学习就有了清晰的方向,知道自己要学习哪些知识,也为他们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奠定了基础。
2.4 基于实际情况设计导学过程。与教案不同,导学案的受众群体是学生,所以设计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学生,除了科学设定导学案目标、分析学情以外,教师还要重视导学过程的设计,这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将思维引导、生活化、情境化、层次化以及梯度等内容设计进去,将导学案的“导”这一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4]。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关于“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时,教师在确定好导学目标后应认真设计导学过程,首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进新课内容,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思考问题“用什么方法去测量电阻”,唤醒他们的兴趣后再设计自主预习案,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内容填写测量电阻的器材、原理以及电路图等。接着,设计一个课堂探究案,将关于探究电阻大小的物理实验在探究案中呈现出来,并且在其中设计实验数据,引导学生通过解答与探究形成探究意识与科学思维。最后,再设计当堂训练案,对上述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与延伸,引导学生在习题练习中逐渐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
3.1 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导”是导学案的核心和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案引导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学习,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路径和方法,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先通过集体讨论以及个人修改等方式构建导学案,然后利用它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预习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等问题,比如部分学生错误地将预习等同于简单地浏览一遍课本,所以他们经常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教材就以为自己完成了预习。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可以让他们有目标地学习,知道要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有一个清晰的方向,从而保障预习的有效性[5]。实施这一措施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听课起点,对于物理深度教学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关于“声现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习的目标和方法等在导学案上明确出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结合导学案,学生依据工具书与物理教材等资源,同时依靠自身的生活经验去探讨声音的产生原理以及传播特点,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声音的特性。在导学案中,教师要将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声现象知识标记出来,比如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声音在不同环境中传递的质量与速度等。利用导学案预习并不仅仅针对学生,也针对教师,所以教师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在导学案上做好标注工作,表明自己已经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同时将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或知识记录在空白的地方,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标注有效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目标,确保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深度。
3.2 利用导学案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仅仅利用导学案备课,这让它的真实效力被抑制。为了充分发挥出导学案的功能与价值,教师除了用它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还要及时将他们手上的导学案回收上来。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要回收导学案并对学生使用痕迹以及所作的标注进行批阅、检查。一方面,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压力,避免他们在预习中敷衍了事,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对待导学案以及课前预习,以此提升他们的听课起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导学案上学生所作的记录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教育,以此推动他们的共同发展。
以“凝华与升华”导学案的回收为例,笔者在批阅和检查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在判断凝华与升华现象时错误率很高,这透露出一个信息,即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升华、凝华的概念。而有的学生不仅判断题完全正确,而且还在空白位置上写出了生活中常见的凝华与升华现象,比如冬天树上的雾凇、窗户上的冰晶,这些都是凝华现象;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仙气飘飘的氛围以及人工降雨,这些都是升华现象,这透露出一个信息,即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凝华、升华的概念。掌握了这些信息后,笔者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比如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结合他们导学案中的错误细致地讲解概念,与此同时,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的分层对待既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又充分激发了他们的潜能。
3.3 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学生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无法理解的知识以及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产生的疑惑全都提出来,组成一张“问题清单”,对于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分析物理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时进行讲解,而对于一些复杂的、有价值的物理问题,可以将它们作为生成资源开发出来,并且用它作为学生课堂上合作探究的载体,也就是将问题提供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划分上,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这样可以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内部的互动性,同时给学生营造良性的外部竞争氛围,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参与机会以及参与动机。
以“串联与并联”一课为例,学生课前利用导学案预习,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对于串联、并联电路不能有效判断,很容易混淆。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联系课前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讨论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语言自由、思维活跃,能够大胆地分享自己思考的结果,同时针对同组成员提出的观点表达自身的疑惑,不仅对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有了清楚、深刻的认识,而且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均得到培养。
4.1 应用导学案后的教学效果。
第一,显著提升了学生自学能力。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依赖性非常强,有很强的等、要、靠思想,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很少自己去主动学习。但是应用导学案之后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有了增强,这一点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情况可以看出。在以前的物理课上,学生以“听”和“记”为主,被动地接受教师“投喂”知识,或者机械地做着笔记,而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后,课堂上时常有学生主动提问。相较于被动回答问题,学生的主动提问更为重要,因为这反映了他的深入思考,也表明了学生学习自觉性变强。所以,笔者得出“应用导学案后学生自学能力显著提高”的结论。
第二,明显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对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的学科,所以很多学生一开始对物理抱着抵触、畏惧等情绪。加上在实施导学案之前,笔者在课堂上主要采取“讲解-接受”教学法,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所以他们没有真正参与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以被动记忆为主。而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后,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通过参与知识的探究与建构而充分体验到物理知识的魅力以及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例如在讲解电与磁有关知识时,笔者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并且将设计成果展示出来,在展示过程中去分析设计的原理,这让学生有了展示个性与自我才华的机会,他们从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也没有完全对照教材去教学,而是利用学生的设计思路、原理这一生成性资源去分析,尊重他们的主体性,通过这样的互动让学生加深对电与磁等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成果得到肯定,其自信心有了明显的增强。
第三,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过去的物理课堂上,教师教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也十分吃力。尤其是一些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很难跟上教师的思路,所以笔者对于有些概念甚至例题需要一遍遍去讲,直到学生听懂,这样无形中消耗了很多时间,增加了教学成本。与此同时,由于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笔者只能按照事先设置好的教案以及过去的教学经验去教学,这样“一刀切”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一些学生尤其是学习需求强烈的学生可能“没吃饱”,还有一些学生比如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消化不良”。而导学案的介入让这个现象有了明显好转,它让“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局面转变为“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所以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样笔者就避免了有些概念、例题等反复讲解,甚至一些简单的,学生已经理解的知识笔者都不需要再讲解,只要一带而过,这样就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去分析重难点。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在上新课之前笔者就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解了他们的大致学习情况,知道他们存在的共性问题、薄弱环节,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所以在这样的课堂上,笔者教起来更轻松,学生的学习也更加高效。
4.2 关于应用导学案的教学反思。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是课改的一次新尝试,也是进一步深化,它给予了学生主体性最大的尊重,能够最大限度让他们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赋予课堂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但是在应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这直接影响它功效与价值的发挥。
第一,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由于一直以来“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的影响,让很多学生习惯性被动去听教师去讲,甚至养成等、要、靠思想,不习惯也不擅长主动学习。因此,在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还要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学习特点等调动其自主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基础、水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只有落实这些细致、深入的工作,才能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不能重“学”轻“导”,这两者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导学案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所以部分教师认知模糊,认为应用导学案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不能过多干预。实际上,导学案教学模式虽然强调自主学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放任自流,导学案中的内容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该讲的地方还是需要去讲,尤其是一些学生疏漏的,容易混淆的地方要及时补充、完善,否则会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受到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受到影响。在实际生活中,部分教师因为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重“学”轻“导”而造成学生对物理概念、知识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入。
第三,在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要搭配各种教学手段。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并非只是教师设置好学习任务而学生围绕任务去思考,去探究这样简单,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除了精心设计导学案以外,教师还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物理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内容等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小组合作探究等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创造良好的环境,赋予课堂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育人功能。
综上所述,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以教案教学的形式为主,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尝试运用导学案,通过导学案引领他们自主学习。编写导学案十分关键,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包括深入全面了解学生学情、科学合理设计导学目标、基于实际情况设计导学过程,为导学案功能和价值的发挥奠定基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展开分层教学、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推动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