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级文化的建设意义及策略

2022-11-19 16:08:45林顺琼
读与写 2022年10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过程

林顺琼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实验小学 广东 平远 514600)

前言

新课改的提出是适应我国的教育发展方向,也是学生全面发展重要保障,我们要积极地调整传统的管理模式,积极对现代的班级管理进行探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设班级文化。只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得到提升,班主任的管理班级的氛围才会显得积极活跃,学习的效率自然而然就能得到提升,最终达到师生共同和谐相处的良好师生关系。

1.班级文化的建设意义

1.1 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和学生之间似乎存在一条隐形的沟渠,难以跨越。小学生和教师的生活经历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年龄上也存在很大的跨度,在很多问题上,可能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构建班级文化的首个目的就是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能够渐渐缩小,跨越内调隐形的鸿沟。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当教师对学生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群体的反应是难以预测的。比如教师要在课上建立一个新规则,很多学生可能就不理解,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约束大家的行为。要想在这个过程正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不仅需要多多了解学生,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建设一个特色的班级文化;此外,班主任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还要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凡事都要以身作则,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只有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才能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挖掘学生的主要问题,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最终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师生之间良好、和谐关系的建立。

1.2 践行素质教育要求。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读书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学习的兴趣。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了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平时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如果有兴趣的话,自然可以在听讲过程中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但大部分的小学生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在这里读书,所以上课的时候很容易走神。学生的学习缺乏目的性,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素质教育的整体质量。

如今,随着新政策和新方法的推行,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也要有对应的管理方案和解决的办法,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也不要再把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全部,要追求综合全面发展。让有问题的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和闪光点,不断加强班级文化的建设。设计班级规则,让整个班级体呈现出新的班级文化,可以有效培育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班级文化的浸润下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而且,在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1.3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思想道德的提高和培养是班级文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思想是整个行动的灵魂和核心,支配着学生的所作所为。一直以来,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设都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这不仅仅体现出一个班的班级凝聚力,同时也能反映出一个班的学习风貌。因此,班级文化的建设必须放在首要位置,并且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发挥出思想道德培养的效用。故而言之,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抓习惯,抓落实。对于不良行为坚决制止,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从根本上来减少不良风气的形成。俗话说,治学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当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能从思想上提高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养成严肃、严格、严谨的学习习惯,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也能体现出一个班级积极向上的学习风貌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在每一次的主题班会课或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时,作为班主任,我一定要从思想方面入手。每个学生既然作为班级的一份子,虽然学习不要求处处拔尖,但是班级的集体活动要积极的参与,争取为班级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班级文化的建设才能不断的凸显其有效性和价值。很多小学阶段的班级文化建设都会面临一些困难,教师要循循善诱,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

1.4 增强师生间的信任。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是需要学生参与并发挥主要作用。而且自古以来,学生对老师都有发自内心的崇拜感,对于教师的很多行为都会有意无意的进行模仿。所以,教师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学习,还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从心里认同和佩服班主任老师的所作所为。比如教师上课的时候发现,某位同学的脚下有一张废纸,走过去捡起来可以用无声的动作提醒学生注意维护班级卫生,不要随意在地上丢废纸。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给学生传播正能量,使学生自己发自内心追求进步。

班级文化不只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所谓的文化就是一种可以被感知到的整体性,如果教师能够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那么,学生自然会用教师对待自己的方式去约束个人的言行,在日复一日的影响下,班级文化建设会有很大的突破和转变,班主任的管理和也就更加顺畅。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学生的很多生活习惯,或者一言一行都受到班主任的影响,师生之间的信任基础也能变得更牢固,有助于提高后续教学的有效性。

2.班级文化的建设策略

2.1 了解和尊重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班主任职业要求之一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和个性进行掌握,做到因人而异,最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引路人。在实际的班主任工作中,对同一个事情的理解,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会有相应的差别,而这其中的小小差异随着日积月累的堆积,最后就会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相处的鸿沟,师生之间就会有误会形成,学生对于班级文化认识就会越来越淡。倘若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之前,能对班级上的学生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就能知到哪些学生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上有什么问题,这样在对班级内的学生详细进行开导和梳理,让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在不断的相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谐共处,最终才能建设一个充满凝聚力的班集体。

疾风暴雨虽大,但会全部流失;毛毛细雨虽小,却能点点入地。为了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始终践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原则。三年前,班上有一位姓张的后进生,他在我接手之前,学习成绩低下,且经常违反纪律,经常受到老师批评。我接手之后,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手段,试着与他交朋友。学习上我耐心帮助他,有点滴进步就肯定表扬他;思想上我用榜样激励他,让他有样可学;行动上我经常夸奖他,即使有错也先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再慢慢引导他。春风吹拂,弱苗苏醒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成绩进步了,思想转变了,人也变得开朗起来了,期末还被学校评为进步最大的学生。今年教师节,我收到他发给我的信息,他说:“你是我温柔的遇见,你尊重我,你让我感受到了爱,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2 结合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管理是整个时代的进步的体现,这既能融合传统管理模式之中的优势,还能弥补传统管理中资源不足或资源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不仅能让学生对班主任有更多的认识,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当代的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都有很多的信息技术的体现,班主任要在这方面加强学习,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有一些共同的话题。并且,在现代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加入信息技术,不仅仅能使班主任的管理有一个质的飞跃,还能在生活中拉近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班级的文化特色。

例如,在每一次的班级主题日活动中,很多的教育内容对于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教育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教师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注意以朋友的身份和班级内的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相处的态度,要避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形成融洽、愉悦的班风。

2.3 树立形象,发挥班主任榜样力量。班主任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在学生心中有一个良好的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学生自古以来就有一个向师性,所以一个良好的班主任形象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建设良好班风具有很重要、很积极的意义。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很多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很多疑问,好奇心比较重,而且喜欢模仿,所以教师的榜样力量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小学班主任和学生的相处时间比较长,每一次的相处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多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和小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积极的榜样力量,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影响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行为的习惯。

小学阶段时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始形成的主要阶段,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和同学之间的相处,班主任都要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情绪管理,保证每天带给学生都是积极的正能量,生活中处处都是笑脸。民族振兴,教育要先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工作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班主任要借此机会,让学生可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重要的是,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要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抓住机遇,转变观念,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实现学生的价值。

2.4 严格进行班规的约束管理。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松一松则功亏一篑,缓一缓则前功尽弃。所以,每一次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时候,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做一遵规守纪的学生,确保学生的每一次不良行为的发生都扼杀在萌芽状态。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管理和转化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科学性和合理性,既要保证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要能体现班主任的威严以及班级规范的作用;但是要注意不可给学生造成肆无忌惮的无畏感,这样只会加剧班级文化建设的糟糕状态。班主任在处理班级文化建设的麻烦或者冲突的时候,先要从纪律和思想道德方面入手,要减少学习成绩的关注度,因为这类学生心理就比较敏感,学习成绩就是致命伤,以为的强调学习只会适得其反,所以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不可放纵,还是要从严要求。

2.5 班级文化建设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俗话说,一个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班级文化建设在过程中一些小问题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极大的。首先。对于班级自身来说,如果学生整天无心学习,不是埋头睡觉就是扰乱课堂纪律,有些同学可能只是为了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不断浪费,教师的课堂纪律也得不到保证。其次,对于整个班集体而言,因为部分班级文化建设是集体的事情,而部分学生的问题往往导致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和班级凝聚力受到严重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会影响整个班集体的团结和进步。因此,要建设好班级文化,班主任首先要从学生自身入手,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全面的了解学生,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对于部分同学,需要采取特别的手段来感化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心底的良知和自我约束感,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的良好转化和发展。

例如:在每一次的班级团建活动中,我会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勇敢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困惑,在这些活动中,要对有问题的学生刻意进行引导,让班级文化建设充分融入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来,学生感受到温暖和爱之后,心底的善良和柔软就会被无限放大,从而开始觉悟,反思自己,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努力向班集体靠近。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的每一次转变都是值得表扬的,证明他们在改变,在进步,也在突破自己,也在为班级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6 组织趣味活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教学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拉长战线,从班级成立开始就定下营造班级文化的基本目标,之后每一天的教学工作都应当为了班级文化的建设做努力,这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不可急躁。不过,很多优质的班级文化的形成是有一定的阶段性特点的,教师应该把握住基本的教学原则,定期组织趣味化的活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比如,根据新时代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阅读品质,总是希望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当全班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阅读的时候,整个班级就形成了一种阅读文化。为了达到这种目标,教师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定期组织一些活动,比如每个星期要求班级学生读一些文章,如果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读一些简单的绘本,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多多引入名著性的散文或短篇小说。每个星期都进行一次集体阅读活动,形成这样的习惯以后,班里的所有学生都能够收获良好的阅读学习体验,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提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碎片化的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从家里拿一些已经看过很多遍的旧书摆放到教室最前面的空课桌上,在这个地方形成一个图书角,每位学生都将自己已经看过的书籍拿到学校里来,其他同学可以随意借阅,这样大家都能够看到不同的图书,丰富学生阅读量。与此同时,班级范围内会形成一种良性的阅读之风,学生们都拥有同样的阅读习惯,自然就形成了乐于阅读,善于阅读,喜欢阅读的班级文化氛围。

2.7 班级文化建设注重学生互帮互助。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进步,很多家庭的生活条件比以前要好很多,但人情冷漠的问题却越来越凸显,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质量的小学教育,班主任教师有必要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注入一丝“人情味”。鼓励学生互帮互助,让他们在彼此关心爱护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例如,每天下午的自习课上,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写作业。笔者认为,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写作业,应当先从比较有难度的学科开始做起,比如刚刚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有些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遇到了困难,教师会要求学生自习课上先写英语作业,这样有不会的问题,可以及时询问教师或同学。再比如,到了高年级阶段,数学学科的难度更大,教师会要求学生自习课上尽量先写数学作业,有一些比较有难度的数学问题,可以及时在课堂上讨论交流。而这样的规定本身也是构建班级文化的一个环节,更为重要的是,每天的自习课被教师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让学生自己做作业,将不会的题目空下来,并且用红笔做标记;后一部分就是留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鼓励学生将不会的问题拿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个时间段也可以让任课教师到教室里来给学生解答疑惑。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能够做到互帮互助,比如学习成绩比较出色的学生,可以给那些后进生讲一些高难度的知识点,而思维比较活跃的后晋生可以从解题思路创新等方面给其他同学带来帮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实力,不仅提高了自习课的学习效果,还让学生获得了帮助他人的快乐,长期坚持,自然会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这也是建构班级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

总结

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工作相对而言比较困难,花费时间长,形成时间也比较长,老师和学生都要有耐心,进行持之以恒的探索,全力以赴。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也不可片面追求表面功夫,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要不断加强。十年之计,在于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教师应倾尽全力,用更好的方法引导孩子的成长,坚持不懈,用更优质的策略完善班级文化建构,攻坚克难,切实为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工作付出自己的全力。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过程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夸夸我的班主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班主任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54:58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