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语言表达技巧研究

2022-11-18 13:53◎汪
传播力研究 2022年24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谈话语言表达

◎汪 辉

(宣城日报社,安徽 宣城 242000)

在新闻采访当中,新闻记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采访氛围,引导受访者更为流畅地说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因此,新闻记者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不同的谈话技巧并灵活地运用,才能更加出色地完成新闻采访任务。

一、新闻采访语言表达特点

新闻采访是获取事件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进行采访时,记者要能够流畅清楚地进行表达,以确保双方自然地交流。为实现这一目标,新闻记者需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语言技巧,从受访者口中获得充足的信息。因此,新闻记者的语言应具备下述特点:

其一,语言要高度真实,内容清晰。在新闻采访当中,记者与受访者并不熟悉。因此,记者需要以最少的时间,通过语言表达将自己想法和需求传递给受访者,和对方建立互动,在情感层面赢得受访者的共鸣,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引导对方参与交流,才能确保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要想更好地与对方交流,记者不仅要尊重客观事实,还要通过语言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不断改变提问的角度,通过交流了解受访者真实的感受,从而为采访的最终成果提供保障。

其二,语言要简洁准确,生动流畅。时效性是新闻最重要的价值,新闻记者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地认知和捕捉具有价值的信息。但是新闻记者也不能因为片面地追求效率,抓住采访对象不断盘问,而是要紧扣重点,围绕事件的关键冲突进行提问才能提高采访的效率。以火灾、地震等突发性事故为例,现场信息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所以新闻记者在接到消息后,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往新闻现场,采访现场相关人员,捕捉最重要的信息,以简洁的语言记录现场的具体情况,才能通过新闻报道还原第一现场。

其三,语言应符合规范,丰富多变。现代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新闻记者需要不断地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采访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在与受访者进行交谈时,新闻记者的用语要符合规范,才能让对方准确地理解自己的语意,更好地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此外,新闻记者在采访时,还要注意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尽管在开始采访之前,新闻记者都会用心地做好准备,但是在采访过程当中仍然会遇到各种情况,导致采访的思路被打断。面对类似的情况,新闻记者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积极地应对,结合当时的场景,调整谈话的角度,确保采访任务能够继续进行。

二、新闻采访中合理运用语言技巧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不仅具有极强的系统性,而且内涵极为丰富。在新闻采访实践当中,语言是记者获取新闻信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采访当中,语言技巧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新闻事件本身比较敏感,很容易让采访者产生抗拒心理。新闻记者要想通过谈话获得信息,完成采访任务,就需要尽力营造和谐的氛围。而合理运用语言技巧,就能为记者采访营造一个适宜谈话的氛围,进而让受访者放松情绪,积极地配合记者采访。如在实际采访之前,记者和受访者并不熟悉,此时记者可以适当借助礼貌用语,与受访者打招呼。能让受访者感受到尊重,进而有效拉近记者与受访者的距离。在受访者放松心情积极回应记者采访之后,记者同样也需要在合适的时候借助辅助性的语言来调节气氛,进而让受访者逐渐适应谈话的节奏,确保采访得以顺利进行。

其次,有助于获得有价值的独家新闻。新闻采访的方式十分丰富,可以采用的语言技巧也比较多。如果在采访当中遇到部分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受访者,记者可借助语言技巧,从不同角度着手,循循善诱,引导受访者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而获取独家信息,从而出色地完成新闻任务。

最后,有助于帮助受访者识别采访进度。采访与受访,是两个完全不认识的人进行的一次有目的的谈话。通常采访的时间都是有限制的,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受访者说出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被采访对象愿意接受采访的情况下,记者通过语言技巧能够有效地让受访者识别采访进度,如采访开始或者结束,记者往往会用语通常会比较直接,如“接下来我们进入正式提问”“感谢XX的积极配合,今天的采访到此圆满结束”等。在采访的过程中,一些受访者对于记者记者的问题往往抓不住重点,回答起来喋喋不休,没有逻辑性,针对这一情况记者也可以使用提问的方式有效帮助受访者梳理回答的重点,也可以通过语言技巧引导受访者进入下一个问题。

三、新闻采访合理运用语言表达技巧的策略

(一)灵活地导入采访话题

新闻记者在开始采访之前,通常都会先确定话题。在采访实践当中,新闻记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将预定的话题导入谈话之中,或直截了当或循循善诱,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导入采访话题,都需要重视提问的时机,正式提问之前需要通过巧妙的铺垫为访谈奠定基础,确保后续采访能够顺利进行。以人物采访类节目为例,受访者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富起来的人,而此次接受采访的代表人物在成功致富之后,先后资助了多名留守儿童。在采访过程当中,新闻记者可以直接了当的引入之前预定的话题,但提问之后不能连续提问,应预留出充足的时间,让人物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和心理历程,才能使得整个节目更为生动,有效丰富新闻信息含量。等受访者陈述完毕之后,新闻记者方可以根据受访者陈述的事迹,有针对性地继续提问,使访谈朝着纵深方向发展。在整个采访过程当中,确保受访者一直处于轻松的状态,加上新闻记者自然柔和的态度,二者之间始终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双方的交流通畅无阻,访谈的主题也因此得到升华。

(二)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采访

在采访的过程当中,新闻记者用语一定要规范。采访需要双方互动才能完成,大部分新闻记者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但是受访者来自各个领域,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受访者可以用普通话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有的受访者语言素养水平偏低,甚至说话带有严重的口音,给谈话造成一定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记者需要通过规范的用语向受访者示意,让受访者清楚直观地了解每一个问题,并进行回答。如果受访者无法以规范的语言回答,或者直接是使用方言回答,那么新闻记者就要及时进行复核并对其回答内容补充和说明,一方面是确保谈话能够继续进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受众能更好地理解。尤其是在受访者情绪激动时,很可能脱口说出自己的家乡话,这个时候就需要新闻记者能够用规范性语言对其表达的内容进行概括。比如一位受访者是职场妈妈,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当记者问起受访者关于子女的情况时,受访者的情绪瞬间变得激动,不仅语言表达上语无伦次,而且是直接使用上海话,对于上海本地人来说能够理解,但由新闻是面向全国各地的观众,方言在没有字幕辅助或者没有记者翻译的情况下,外地人会很难理解。针对这一情况,记者并没有打断受访者,而是等对方说完之后,用规范的语言简要地进行概括,并十分亲切地道:“看得出来,您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时刻都惦记着她。”受访者激动得连连点头,观众也因此深受感动。可见规范的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传递信息,也有利于双方情感的交流,还能够在精神层面引起更多受众的共鸣。

(三)掌握正确的提问方式

电视新闻采访对新闻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优秀的新闻记者仅凭几句话,就能带动受访者的情绪,帮助受访者打开“话匣子”,乐于回答记者的提问,并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但每个受访者用语习惯都存在差异,记者要确保采访能够更好地进行,应在采访前对受访者的用语习惯做一些了解,在实际采访过程中使用受访者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提问,以保证与受访者受访者的顺畅交流。因此,新闻记者需要掌握各种语言表达的形式,积极地创新采访问题,尽量避免陈旧的套话,这不仅能够让采访内容更加接地气,还能帮助记者在更短时间内得到受访者的认可,进而积极配合采访工作。如受访对象是一位已经过气的影视明星,想要采访其今后演艺事业的打算。那么,记者在提问之时就不能直接从受访者的工作状况入手,以免采访现场陷入尴尬。应以爱好为切入点,如问及受访者平日的习惯和爱好等,从一些小事入手,一步一步让受访者自然地进入谈话状态,等到时机成熟之时,再提出“关于演艺事业,您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这时受访者就不会有过深的抵触心理。从始至终,记者的提问都要显得随意,确保不会让受访者进入尴尬的氛围,受访者自然会敞开心扉积极配合记者采访。

(四)把握好谈话的细节

在进行采访时,新闻记者语言表达的细节也会影响采访活动的效果。新闻记者通过把握细节,可以灵活地转换话题,引导受访者的情感。在具体的采访实践当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注意谈话的节奏,不能随意打断受访者的发言。新闻采访开始之后,新闻记者要对受访者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当受访者说话时,尽量不要打断对方,而是要用心地倾听。即使受访者的言论略有失当,也不可生硬地进行干涉,突然打断或者干涉人发言的行为,不仅会显得记者不礼貌,也很容易引起受访者的反感。正确的做法是,当受访者说完一段话之后,记者可以根据谈话的内容简单地进行评点,将谈话再次带回正确的方向。而在提及关键性的问题时,新闻记者可以先放慢节奏,提问之后保持安静,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对方思考,而不能生硬地不断抛出新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注意语气的细节。在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时,新闻记者所使用的语气也有所不同。如果受访者是高知识分子,所使用的语气要尽量含蓄有礼;如果受访者是农民工,所使用的语气就要简洁爽利,如果受访者是孩子,所使用的语气就要轻松活泼。记者的语气不同,给受访者的感受也不同,在记者语气变化的同时,受访者的情绪也会跟着转变。所以唯有适当的语气,才能让受访者更好地适应谈话的节奏。比如,某个电视台新闻记者前往福利院采访,在向院长提问时,语气比较平和从容,而在与孩子谈话时,语气则显得十分的亲昵,尽量让孩子们敞开自己的心扉,说出自己在福利院生活的感受,从而帮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福利院的现状,了解孩子们平时生活的真实情况,既起到了传播新闻信息的作用,又让公众真切地感受到福利院对孩子们的关心和爱护。

(五)合理运用辅助性语言

人们在表达自身情感,向他人传递信息时,都会采用辅助性语言。根据语言专家的研究,人们在交往当中,其中65%的信息都是通过辅助性语言进行传播的。辅助性语言具体又包括肢体语言和形象造型,合理地运用辅助语言,可以更好地帮助有声语言的表达。在新闻采访当中,记者需要正确认识辅助性语言的作用,并且在实际采访中正确地运用。首先,在采访过程,记者的眼神一定要高度集中,要让对方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诚意,得到对方的认可,进而产生想要倾诉的欲望。其次,新闻采访虽然是双方面对面进行交流,但是彼此的动作及肢体摆放的位置,都会影响对方的情绪。比如,如受访者是同龄人,用手轻拍对方的肩膀;如果受访者是年龄较小的群体,轻轻抚摸对方的头,会让对方觉得亲切。而如果用手指着对方,则容易让对方感觉被冒犯。所以,在新闻采访当中,新闻记者要懂得合理地运用体态、动作以及眼神等辅助性语言,有效地拉近双方的距离,增强新闻的真实感。如受访者是一位画家,已九十岁高龄,采访开始后,新闻记者不能急着发问,而需要走到老人身边坐下,将双手放在膝上,略带笑意地看着老人,需要做出晚辈的姿态,让老人感到格外的亲切,通过短暂的眼神交流之后,新闻记者方能切入正题。

(六)结合实际场景采取恰当的语言技巧

新闻采访的场景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既有可能是在演播室中,也有可能是在繁华的街头、体育场馆、竞技现场、事故现场等。因此,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还需要结合实际的场景,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比如,在事故现场采访急救人员时,要采用直接发问的方式,以最少时间获得最重要的信息;而在繁华的街道上进行采访时,可以采用闲聊的方式,主动与受访者进行攀谈,从而了解受访者的真实想法;在体育竞技现场进行采访时,则要敏锐地抓住时机,从赛事情况着手,再切入正题,获取最新的信息。总而言之,在具体的采访当中,新闻记者需要结合当时的场景,巧妙地运用不同的语言技巧,或者开门见山,或者曲折迂回,通过与受访者的交流来获取第一手信息。比如发生大楼坍塌的重大事故,出现人员伤亡情况,当记者抵达现场进行伤亡情况进行采访时,急救人员正在救治受伤的群众,这时新闻记者不能立即进行采访,可以主动融入救治群众的工作中,等急救人员短暂休息时,再走上前去,以一句简短的问句切入正题:“请问现在情况如何?是否有人员伤亡?”没有任何铺垫,单刀直入。这种直接问话方式,有效节省了双方的时间,也让记者能够更快地了解到重点信息。

四、结语

新闻记者是负责采访工作的主体。在采访过程当中,新闻记者的语言表达技巧、采访素养都会影响采访的最终效果。在新闻采访当中,新闻记者要尽量通过亲民的方式进行采访,唯有消除受访者的戒备心理,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信息。所以,在进行新闻采访时,需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消除受访者的紧张心理,让其能够畅所欲言。因此,在进行新闻采访时,新闻记者需要随机应变,根据采访对象、采访场景,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语言技巧,向受访者表达自己的善意,掌握谈话的主导权,从而通过有效的交谈获取丰富的素材,使新闻报道更为真实感人。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谈话语言表达
公 示
防止“一谈了之”,《干部监督室谈话工作规程》出炉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我是新闻记者
公示
公示
小小主持人
教你如何发起谈话